人声传承 口技人生
——国家级非遗项目“口技”代表性传承人牛玉亮访谈

2021-11-25 17:20采访人江联营受访人牛玉亮
非遗传承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口技志成

采访人:江联营 受访人:牛玉亮

口技是一种特殊的表演技艺,起源于民间,兴盛于宫廷,之后又向民间推广。在曲艺和杂技正式分开以后,口技归属杂技门类。1956年,牛玉亮拜口技大师周志成为师,学习口技,并深得师叔孙泰的真传,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发展,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牛玉亮在口技运气发声方法上有着独特见解和创新,所倡导与运用的循环运气法和循环发声法是口技发展史上的突破。2011年5月,口技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次年12月,牛玉亮被认定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口技”的代表性传承人。此后,在文化和旅游部、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的支持和努力下,口技表演技艺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牛玉亮通过演出经历和舞台实践,研究口技、推广口技、发展口技。他先后出访60多个国家,把中国的口技艺术表演带到世界各地;他还通过收徒传艺、举办口技专场等活动来开展传承活动。

一、筑下梦想

江:我了解到,1938年您出生于北京朝阳区的一个农村。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个出身普通农家的孩子,注定会有一段苦难的童年。您在童年时是否已经对口技感兴趣了?

牛:小时候,我家里特别苦,特别贫穷。在旧社会,地没一垄,房没一间,没有立锥之地,都是我父母亲去给人打工,挣点钱养家糊口。有的时候挣不到钱,家里没有吃的,我母亲只能拉着我们去讨点饭吃,生活挺苦的。

有一段时间,我被过继给我伯父。我那时上学,天不亮就得出去捡粪,天黑看不见只能拿手摸着捡。大冬天里,天特别冷,我的手冻得起了大疮,裂出大缝子。我妈知道后,和我的一个姑姑去我伯父家又把我给接回来了。回来我哭了,我爸那会儿一看我那个手是皱的,有泥有伤疤,连皴带裂,他也是充满忧愁。童年的生活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乐趣,那时我唯一开心的事就是模仿一下邻居家的鸡叫。母鸡下蛋的时候会不停地“咯咯哒”地叫,我就跟着学母鸡的叫声,母鸡就会马上停下来。我还能模仿公鸡打鸣,公鸡听见了也会马上跟着打鸣。当时觉得我能让叫唤的母鸡停止叫唤,让休息的公鸡马上打鸣,特别好玩。慢慢地,我就喜欢模仿一些动物如小猫小狗的声音,这也是最开始我喜欢上口技的原因。

那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模仿就是口技,也还没有想过要以此为生,我作为家里的长子,心里就想早点工作,帮助家庭减轻负担。后来,我15岁就远离家乡,拜师求艺,决心要闯出自己的一片天空,要撑起这个困苦的家庭。

江:您当时那么小就离家拜师学艺,最初学艺是为了生存养家,那您是不是主要想学一门手艺,或者就简单地说,那时就想学一门赚钱的技术?

牛:当时我就想找个工作。15岁年龄太小,没人要,外祖母就托亲戚在武汉一个小的民间杂技团里面给我找了一个师父。我母亲带着我买了一张火车票,拿一个兜子,买了两斤栗子,里头搁俩萝卜……那会儿火车从北平到汉口得两天两夜,特别慢,人也特别多。我上了火车以后,座都没有,只能在厕所里头的一个大汽油桶里待着,就这样到了武汉。

我拜的第一个师父是刘万春先生,我一开始是跟随刘老先生学习杂技的。学徒没有工钱,当时拜师立字据,大红纸写着:今有牛玉亮拜刘万春膝下为学徒,学徒期间死走逃亡与师无关,介绍人也是杂技界的老前辈董震魁、姚新亭,都按了手印。完了,给老师跪下,念这个字据,给老师磕头行拜师礼。三年零一节,孝师一年,都写得清楚着呢。学完这三年一个节,算你出师,完了再得孝师一年,挣的钱什么的都给老师,自己什么都没有。一个月头发长长了,就给点够理发的小零花钱。

江:您最早是学杂技的,那后来,您是怎么接触到口技并又拜师学艺的呢?

牛:我本来就喜欢模仿一些声音,后来在1956年,我到上海看了口技大师孙泰、周志成精彩的口技演出,我回忆起了童年时代那种模仿的乐趣。我当时就想,世界上竟然还有口技这个节目?口技表演给我触动很大,当时我也非常激动。我的杂技老师知道我喜欢这个后,理解和同情我,支持了我的想法,亲自带我去拜访周志成。周志成是我国著名的口技大师,也是我的启蒙恩师。他师承于清末民间口技表演艺术家尹士林,技艺极为精湛。周先生让我试了试嗓音,一下就觉得我是个可造之才,当场决定收我为徒。我也荣幸地拜周志成为师,并深得孙泰师叔的真传,两位老师的培养让我实现了童年梦想,这是我一生中的大幸事。

“师父引进门,修行在个人。”靠自己钻研,靠自己学习,靠自己练,光靠师父那是不行的。还有一句“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不管多冷多热,练习都不懈怠。那时候我为了练基本功,经常找个没人的地方喊嗓子,不管刮风下雨下雪,都得去。练口技讲究迎风喊嗓子,站在雪地里喊嗓子;还有练嘴皮子,比如嘟噜声、小舌音怎么用,怎么练。这些都需要付出艰辛。

二、苦练博采

江:您在师父周志成和师叔孙泰的培养下,传承了口技。应该说,口技在民间还是有一些传播的,在您从艺的这么多年的过程中,您是如何丰富和提高自己的技艺的呢?

牛:我从事口技事业60多年了。当年在周志成和孙泰的培养教育下,我在口技艺术上不断进步。我学习口技时,周志成给我说了语重心长的话,一是教育我要想当一名口技演员,对口技事业要热爱,要有强烈的事业心;二是在老师的教授下,要自己下苦功夫练,要有创新,要继承好、发展好,否则口技不会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也不会再继承和发展下去,这对于口技演员来说是最重要的,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职责。我一直记着周志成和孙泰,他们为口技事业勤奋好学,把我国的口技事业推向第二个高潮,在国内外获得了很高的荣誉,我一直把两位前辈当作我学习的榜样。

口技演员应该知识渊博,尊重其他民间口技艺人,向他们学习长处。1958年,我在武汉市民众乐园拜访了天津市曲艺团口技演员沈钧老先生。1962年,我在北京迎秋书茶社拜访了北京曲艺团汤金城老先生(艺名汤瞎子)。1964年,我观摩了四川相书(隔壁戏)并访问了民间口技演员高瘸子、人人笑。这些都是口技表演的同行,他们都对周志成和孙泰非常尊重,佩服二老的口技艺术表演。他们知道我的师承关系后,也会和我交流一些口技表演中的不同看法和独特方式。这种方式的交流对自己的学习也大有裨益。

当一名口技演员,不但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而且要具备良好的先天条件,如嗓子好、会表演,更要下功夫练。那时,为了练好基本功,我常常早上天还没亮就起床吊嗓子,有时练得过火了,嗓子会疼得像灌辣椒水一样难受;为了练习齿音,练得口腔溃疡,嘴疼得吃东西都困难。经过反复努力练习,我终于能逼真地练出口技表演所需要的声音,是非常欣慰的事情。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天气酷热,每天为灾民演出四五场,嗓子依然能运用自如。基本功的训练历来要求从难从严,师父又让我练“蜡头功”。所谓“蜡头功”,就是将蜡头点燃放在离嘴二寸远处,对着镜子练鸟叫,不能使蜡火晃动,练功时必须严格控制用气,模仿鸟叫蝉鸣才能自如,也不会使话筒传出杂音影响声音的效果。

江:您从艺这么多年,演出实践丰富,在口技演出的经历中有什么难忘的事吗?

牛:1972年,我去首钢劳动,当时领导叫我表演炼钢生活,我就模仿上料声、吹氧声、出钢声、汽笛声等,很受工人们欢迎。但是,我为农民和部队模仿炼钢的声音时,却连一个鼓掌的人也没有,观众脸上一点反应也没有。我总结其中的原因:是因为我学的声音没有普遍性,大多数人不熟悉,对象不同,效果也不同,这就是局限性。不像鸟叫及各种动物的叫声,带有普遍性而受到欢迎。

1982年春节,我有幸在西哈努克亲王寓所为他全家演出。在演出中,我发现西哈努克夫人抱来两只她最喜爱的小狗,小狗卧在桌下。当我模仿二狗相争时,桌下两只小狗也互相激烈争斗起来,轰动全场。西哈努克亲王哈哈大笑,高兴而热情地和我握手,祝贺我们演出成功,同时我们也受到文化部、外交部及在座的宾客们的称赞。这些灵活的即兴表演,效果非常好。说到这里,我还想起我的师父周志成在法国巴黎学狗声逗起全城的狗吠,轰动了巴黎,传为佳话;师叔孙泰在罗马尼亚学云雀叫,引来了一群云雀争鸣,轰动全城,成为美谈。这些至今还在鼓舞着我们!愿我国口技艺术今后有更多的美谈佳话。

三、传承发展

江:您一直在为口技的传承与发展而努力。为了传承口技,招收了弟子,开设了传习所,还举办了专场演出,不知效果怎么样?

牛:口技的传承,是我师父临终前的嘱托。我先后举办过三次收徒仪式,目前共有徒弟21名。在人才培养方面,我始终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育人目标。我收徒不收学费,多数徒弟都是苦孩子。我童年受过苦,我理解他们,我把这些孩子扶持起来,教他们口技。现在,我的徒弟们有了饭碗,有演出的机会,还有出国的机会,他们成功了,这也是我最大的欣慰。我为国家、为非遗传承做了应该做的工作。这些徒弟中,有的已经成为传承口技的重要骨干力量,有多个徒弟经常随文化部门出国演出,有的经常登上央视的舞台为全国人民展示口技艺术。

我还将人才培养与日常教育相结合,坚持“从娃娃抓起”,先后举办“非遗进校园”公益讲座80余场,上万名中小学师生现场聆听,为口技传承培养了源源不断的后备大军。我先后带领徒弟们在北京天桥举办过两场大型口技专场演出。2016年,由我主演的“北京人家——口技人生”专场舞台剧,以我的人生经历为主线,融合音乐、舞蹈等多种元素,将口技的表演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江:口技是一门声音的艺术,作为目前称得上是泰斗级的大师,您在口技的传承与创新中作了很多努力。我们发现,在您之前,关于口技的资料特别少,听说您特地制作了教学光盘,还撰写了口技的理论专著。

牛:我经过几十年的潜心研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使口技的运气发声从千百年一成不变的单呼吸发音发展为循环运气法和循环发声法,开发出了新的气源和新的声域。用单音、双音、颤音、圆音、哑音、组合音等,适时选择剁音、剁头音、剁尾音、拖音等,基本构成了口技模仿所需的声音和音阶,能够使口技准确模仿各种声音,声响把握自由,表演生动,使口技的发声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在口技的发展历史上,没有专门的教材和书籍,我把口技的发声技巧、表演方法、历史故事、发展历程等内容综合到一起,编写了口技专著《中国口技》一书,经过努力,《中国口技》(之二)也已出版了。我把口技的经典作品录制成光盘,为口技这门艺术留下文字资料和音像资料。

江:在从事口技表演和传承当中,口技艺术非常有特点,这门艺术有着非常大的魅力。在您看来,口技表演如何才能真正地打动观众呢?

口技艺术是口技技巧和表演艺术的巧妙结合,是“声”和“情”并茂的表演。首先是以扎实的口技技巧基本功模仿的各种声音,达到以假乱真、出神入化的境界,“声”是第一位的。其次是以“声”传“情”,但有的项目是以“情”为主的,如打蚊子、捕蝉。“情”是运用丰富的生活知识来表演生活,因此,口技表演者必须努力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验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没有生活的艺术是荒诞的“艺术”,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有了丰富的生活知识和实践,才能科学地、自由地把握生活。创作真实的声音和技巧,用完美的表演艺术将两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情真意切地在舞台上将体验真实生活产生的悟性和灵感表演出来,使观众和演员的情感融合在一起而产生共鸣,将观众带入你表演的美妙境界,使观众得到美的艺术享受,这样才能真正地打动观众。

猜你喜欢
口技志成
《找不同》上月答案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减负增效的实践与思考
擅长口技的猎人
京中有善口技者,名为方浩然
刘虹、沈禹琪、肖文庄、张志成作品
京中有善口技者,名为方浩然
《天·水》《时空》
胡释中、刘虹、肖文庄、张志成作品
90后口技传承人:用一张嘴还原《阿凡达》
天天都是感恩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