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越
摘 要:课堂教学,要想学生真正去思考、去体验,就要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尊重他们的课堂主体地位。为此,我们要对教学过程予以足够的关注,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课堂充满激情。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主动性;教学过程
一节课上下来,能不能取得成功,或者说能收到什么样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而学生主动性能不能得到很好的激发,很多情况下,要看我们教师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显然,措施有效得力,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点燃他们参与课堂的热情。下面,笔者就小学数学教学这一话题,来具体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引入生活素材,调动主动参与
对于小学数学课来说,要想教学活动取得高效益,首先要认识清楚数学教学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笔者认为,数学教学,说到底就是“活动”的教学。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活动”搞好了,最终的课堂效果就不会差。那么,怎样才能搞定“课堂活动”呢?笔者认为,这需要我们设计活动的时候,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他们已经具备的知识铺垫和待学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怎样做到这一点呢?笔者认为我们创设一个生动的情境,就能将这些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并彼此影响,发挥作用。
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在课堂新授环节,笔者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数数。第一步,先让学生尝试着进行数数:除了0~10这几个数字外,你还见到过其他的数字吗?说一说,自己都是在哪些地方看到过的?谁能够说出在11到20中间都有哪些数?看谁敢来试试。待学生数数后,笔者过渡:今天我们一起去游玩,我们先到的第一站是森林动物园,你能数出来它们的只数吗?教师通过多媒体在大屏幕上显示:15只小白兔。先让学生数一数总共有多少只。然后,笔者圈出其中的12只,让学生再数一数,圈内多少,圈外几只,一共又是多少只。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目的有以下三个:(1)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储备,摸清他们的真实起点;(2)调动学生思绪,让他们数一数生活中的数,以让他们贴近生活感受数学;(3)通过对小白兔只数的数数等活动,考查他们的学习能力,这就为下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这样的设计,就是由学生常见的一些素材引出课本上要学的内容,这就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热情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
二、引发思维碰撞,激励创造
课堂是生活场景的一部分,虽然在很多时候它要受到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以及特定的内容的限制,但这些不影响课堂精彩的生成。一堂课要精彩,关键就是要让学生思维和智慧之间产生碰撞,发生冲突。为此,我们要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活动,这样,才能让他们思维的细胞得以兴奋起来。
教学“愉快的周末”这一内容,笔者设计了一个课时,总共设计五个环节,其中,第四环节是“小组汇报,全班交流”。在这一环节中,笔者又设计了5个子环节。其中,第5子环节笔者是这样设计的:(1)C组小组长甲是这样汇报的:我们小组认为,有3个队伍参加接力赛,一共有15人。至于哪一队跑得最快,哪一队跑得最慢,我们小组认为第二组跑得最快,第三组跑得最慢……(2)学生展开讨论,也可进行辩论。看谁说得有理,看谁分析得最棒。(3)教师进行鼓励性小结。当时,笔者是这样小结的:刚才同学们争论得非常激烈,这一点老师非常满意,希望以后再碰到问题都要这样,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样的设计,就能让学生的认识层面产生冲突。之所以在学生当中会产生这样的冲突,主要是因为所涉及的一些环节的问题来自于他们的同学。而所涉及的问题,答案又不唯一。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发他们思维的碰撞。所以,在教学活动当中,我们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大胆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必要时,我们还要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引发他们进行思考:“你是怎样认为的?”“你有更好的方法或更有说服力的解释吗?”等等。这样,就能更好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拓宽他们的思维,引发他们进行创造。
三、引领探究发现,培养意识
无论什么学科,课堂上所学的,都是为了帮助学习的人更好地面对生活。而从课堂回到现实生活之中学生学得到底怎样,最主要的就要看他们能不能用课堂所学的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此,笔者认为,学生的这种“学以致用”的能力,其实在课堂时空,我们就可以系统性地对他们展开训练。这样做,就可以大大缩短时间流程,快速让学生形成能力。为此,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多设计一些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参与。
对于得数是0的减法的学习,客观地说,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学习起来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盲点的。考虑到这一点,笔者设计了一个自主探究环节。这样就可以给他们足够的自主探索活动过程的机会。具体笔者是这样做的:通过他们熟悉的生活场景(浇花)来帮助他们理解算理。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这就很好地培养了他们学习数学的意识;另一方面,这种算理的获得,主要是他们通过自主学习而获得的。由此可以说这是真正落实了课堂的主体性。
综上所述,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能不能得到真正的尊重,充分的尊重,关键就是看他们参与课堂的热情和参与课堂活动的实效。实践证明,只有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他们才能主动地构建知识体系,做到活学活用。
參考文献:
[1]邹晓虹.把主动权交给学生[J].新课改教育研究,2007(2):94.
[2]启功.上课须知[J].师资建设,2017(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