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让《道德与法治》教学更有效

2018-11-13 12:02顾玉莲
新课程·小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回归生活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

顾玉莲

摘 要:教育部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正式在全国一年级开展。对于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新生,如何更好地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如何把道德和法治的种子种在孩子的心田?这些问题的答案都与孩子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优秀品德的形成不能只靠老师的说教,良好的品德要在平凡、积极、阳光的生活中慢慢养成。道德内在于生活之中,是生活的重要构成要素。所以,低年级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如果要有效并且高效,必须抓住“回归生活”这个重点,让孩子在生活中认识、体验和感悟,再结合课堂老师上老师的讲解、引导,同学之间的交流、分享、讨论、探索等活动,慢慢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回归生活;有效教学

要上好《道德与法治》,向40分钟要质量,教师必需要先了解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特点和孩子的基本情况,根据本地区、本年级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在从事教育事业十多年里,我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如下:

一、认真聆听有收获

课堂里最多的活动是听,有时是老师讲,孩子听;有时是个别孩子讲,大家听;有时是小组里孩子讲,组内成员听等等。孩子要学会认真聆听别人的讲话,首先这个讲话的人就要把话说得“动听点”。怎样才能动听呢?可以说孩子喜闻乐见的故事。在教学时把课本里简单的插图变成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把课本的主人公换成是自己班上的同学,孩子们就很喜欢听。

例如一年级第9课里《我和弟弟》的故事,班上刚好有一对龙凤胎,把故事主人公换成班里的真实人物故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在故事中深刻感受到兄弟姐妹之间的真挚感情。现在二孩时代,很多家庭都是两个孩子,在课堂上多讲些兄友弟恭的故事,给孩子传播正能量。教师讲课时除了用好课内资源,更重要的是能拓展资源,用一些与生活有关的小故事或者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来吸引孩子,走向生活,在生活中领悟。无论是老师讲故事,或者学生自己讲自己的故事,讲话要有幽默感,再配上丰富的肢体语言和生动的表情,孩子们就更乐意倾听,教学效果更好了。

二、畅所欲言展个性

曾经听过一个这样的故事:有位教授分别为成年人、大孩子、中孩子、小孩子上课,做了一个小实验,他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问了一个问题:“这是什么?”成年人、高中生、中学生的回答几乎都是“阿拉伯数字零、英文字母O、圆圈等等”。他们答案的规律是:年纪越大,得出的答案就越少!而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的回答就精彩了:有的说是皮球、有的说是车轮、有的说是珠子,有的说是月亮,有的说是纽扣……总之,答案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孩子天马行空地想象,五十个孩子,差不多说出一百个不同的答案。从这个小故事里可以看出:小孩子虽然年纪小,但是,他们的优点是想象力非常丰富,老师要抓住孩子的这个特点,在教学时引导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各抒己见,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让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读写训练展能力

低年级孩子学的字不多,写的能力比较弱,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更加要利用不同的课培养孩子读书和书写的能力。例如:教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不拖拉”时,首先可以让孩子说一说有什么好主意能改掉“拖拉”的坏毛病,分角色读一读里面的儿歌,孩子们觉得很有趣,读得很认真。接着让孩子各抒己见,他们能踊跃发言,最后让孩子们写一写。教师在黑板上先示范,写时注意,不用铅笔,而是用颜色鲜艳的“水彩笔”来写,孩子自己联系生活实际,写出各种各样的好办法。假如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由于每个办法的颜色都不同,配上一些简单的简笔画图案,孩子很有兴致写,既达到了增强参与意识,又锻炼了写字能力,发挥了孩子们的创意。

四、涂涂画画展才能

画画也可以用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里。而且也是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用简笔画把课本的内容板书出来,孩子看到老师边说边画,注意力马上集中到课堂上来,教学效果比较好。除了老师画,也让孩子画。比如说画美丽的风景,一年级下学期的《花儿草儿真美丽》,我们石滩广场的花儿草儿很漂亮,可以让孩子画家乡的风景;画各种各样的动物,如第二单元第7课《可爱的动物》,很多孩子家里养了小猫、小狗、金鱼、乌龟、小鸟等等,让孩子生活中喜欢的动物,孩子很乐意画;有时画人物,如第三单元《我和我的家》,可以画一画“我最爱的人”,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画一画,拿着自己的画介绍自己的家人,孩子更加乐意表达了。孩子通过课前、上课时或课后画一画,对教材的理解就更深刻了。

五、表演天赋从小始

现在的孩子很喜欢看电视,也很善于模仿,更喜欢自己当小明星,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他们的小小梦想,让他们表演自己喜欢的角色。例如,教学《我们爱整洁》时,教师可以让孩子挑选表演的角色,有的扮演爱干净的小朋友,有的扮演乱丢垃圾的孩子,这些角色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孩子熟悉的,孩子的积极性很高,通过表演,孩子知道了不爱整洁的坏处,爱干净爱整洁的小朋友最受欢迎。

回归生活,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促进孩子道德生活的持续成长,服务于孩子更美好未来。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在活动中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道德品质,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有效。

参考文献:

潘虹.聚焦80德育教育剖析品德课堂[J].科學导报,2016(1)

猜你喜欢
回归生活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