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热迪力·斯马依
摘 要:儿童是未来的栋梁,流浪儿童保护问题是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因素之一。本文着重社会工作介入流浪儿童保护的实际出发探讨社会工作介入流浪儿童保护工作模式,把社会工作在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分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模式。三种工作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共同致力流浪儿童多方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流动儿童;社会工作;介入
一、个案工作的介入
个案工作在救助站社会工作服务中是最常用的工作模式,把流动儿童作为一个个的案主,由社会工作者和每个案主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因个案工作在帮助流浪儿童解决问题、实现“自助”方面效果是最明显的,也是使用最多的方式。根据案主问题的轻重程度和社会工作介入次数把个案工作模式可以分为辅导个案、咨询个案、即时性辅导三类。
个案工作介入中,我们应用的原则有:自觉原则、接纳原则、保密原则、人在情境中原则。社会工作者运用的技巧分为直接和间接治疗技巧。其中直接技巧中以通过自我表述、他人期望等认知因素实现更好的自我认知的反思技巧为主。
建立专业关系:社会工作者将与案主进行初步接触,全面了解案主的心理、行为等,初步获得更为真实的案主资料。在接触中,主要以交流为主,交流中,要学会运用各种会谈技巧。
代表案主采取行动:社会工作者将通过于各种非自然资源的接触的间接实践全面、详细的收集案主的资料。主要接触对象有案主的亲人和村里邻居。一方面,通过此次接触进一步了解案主的过往经历及各种行为,了解现实中的案主,同时了解一下其他人眼中的案主,做到对案主的全面认识。
信息资料整合及问题诊断:这个阶段我们将在平时资料收集及整理的基础上进步对已收集的资料进行整合。一方面通过这些资料能够较为准确的诊断出案主过往的生活经历和行为特征,案主存在哪些问题和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发展的过程,制定如何解决问题和有效利用各种资源的计划方案,为下一阶段的治疗做好准备。另一方面,我们要借此制作较为详细的记录了案主行为的和其亲人朋友的反馈的信息表格,为服务结束时通过测量法评估成效时做准备。
治疗阶段:在这个阶段,社会工作者将从直接性治疗与间接性治疗连个角度入手。目标是改善案主的社会关系,建设良好的心理机制及素质,使案主能做到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的不当之处,自觉修正自己的极端行为,适当表达自己的感情,并能够通过自我学习增强社会功能。
二、小组工作的介入
小组工作是指以团体或小组为对象,并通过小组或团体的活动为其成员提供社会服务的方法。即社会工作者通过有目的的小组活动和组员间的互动和经验分享,帮助小组成员改善社会功能,促进小组成员个人发展的一项活动。对于流浪儿童来说,开展小组工作介入保护流动儿童工作也是很有效的方法。
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三大服务方式之一,具備科学的助人理念和助人方法,其工作更具备科学性和有效性。小组工作能够对不同类型或有不同需求的流浪儿童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从而找到解决问题、有助于其健康成长的方法。“助人自助”既能解决服务对象的问题还能挖掘其潜能,有利于流浪儿童的健康发展和长远利益。
人文关怀——小组工作内容:传统的救助服务往往停留在为流浪儿童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如提供饮食、住宿和联系家人护送回家等,未能涉及更深层面,即关注儿童的根本需要,明确流浪儿童本身的地位及社会属性,关注其身心健康发展。小组工作介入流浪儿童救助服务,重点即是关注流浪儿童的健康、情感、生存和参与方面的需求,帮助他们回归和融入主流社会所必需的技能和信心,重拾生活的希望。
小组外展工作机制:流浪儿童的救助由于儿童自身的不足与缺陷、社会排斥等因素的困扰,显得有其特殊性,即不愿救助或主动求救。因此,社会工作者通过小组工作介入,明确分配范围和任务,走上街头寻找、接触这些儿童,深入调查,及时解决问题。单方小组成员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发挥小组优势,集思广益,需求经验丰富社会工作者的协助,商讨解决方案,最终解决问题。
三、社区工作的介入
保护流动儿童工作模式中的社区工作包括宣传和活动两种形式:宣传有街头宣传和网络媒体宣传形式,意在加强社会责任,呼吁更多的力量加入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动员全社会对虐待儿童行为的家庭加以监督控制、对家庭内部的留守儿童给予适当的温情关怀,对于身体残障的儿童联系相关福利部门给予适当补贴,对离家出走后遣返的流浪儿童加强与监护人的沟通,帮助流浪儿童改善学习困难、性格孤僻、自私、任性等不良行为问题,消除恐校、厌学等情绪问题,帮助其回归校园和同辈群体,完成正规知识教育。
总之,流浪儿童救助问题是社会救助服务的难题之一,是综合性服务问题,三种工作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共同致力流浪儿童多方问题的解决。但解决这个问题,单方面依靠政府工作职能,民间社会服务机构参与和社会工作者介入都还远远不够,需要多方通力合作,建立健全流浪儿童救助服务保障体系,确保解决问题。社会小组工作介入流浪儿童救助服务,其助人自助的救助服务在实践中得到良好体现,推广于社会将发挥更大的功效,让更多流浪儿童回归家庭和主流社会,贡献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杜妍智.工读学校流浪儿童救助中的社会工作介入——基于社会工作优势视角[J].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年(04).
[2]刘日飞.社会工作在流浪儿童救助中的介入及其意义[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1).
[3]王菲菲.社会工作视角下的流浪儿童救助问题[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4年4月.
(作者单位:喀什大学,新疆 喀什 84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