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动情感心弦,构建和谐课堂

2018-11-13 12:01陈金福
新教师 2018年8期
关键词:品德家乡班级

陈金福

根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思想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素材,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具体的活动,在现实生活等情境中体验、感悟,使品德价值得到发展,让正确的价值观生根发芽。因此,品德与生活课应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情感心弦,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回归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了解生活、认识生活、适应社会生活。笔者现结合教学经验,谈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善用资源,引发情感

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在认识道德方面具有表面性、形象性、模仿性等特点。因而,生活漫画、本土韵味音乐、一件实物、一个感人的场面、一种富有号召力的行为举止,都可能与学生内心相互撞击,产生共鸣,使之迸发情感火花。所以,品德课教师应善于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以激发学生具体的情感体验。

在再创造之前,我们需要对资源进行筛选,并不是所有资源均能成为我们的课程、校本资源。因此,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精心筛选一些切合教学主题,能更有效充实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资源;同时立足本土地域资源,引导学生发掘现实的生活,以获得最有效的学习资源。如教学《我爱家乡山和水》这一课时,笔者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调查家乡的达摩岩、补陀岩等旅游景点,以及凤冠山茶生态园、山格淮山农业园、自家茶梯园等农业生态资源,利用这些生活中的资源,创设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美丽的家乡”场景进行教学。这样就在突出教学主题的同时,将课堂变得活泼,扩大了教学空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更深层次地内化品德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回归现实,感悟生活

具体生活是儿童认识、接受和成长的源泉。因此,在平时的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教师应以本班学生的认知经验为基础,来考虑每节课的活动主题和活动教学设计。应综合学生的思想基础信息,尤其是他们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及思考,再基于本地的生活化教育素材等,灵活地对教材进行创新性设计,从而使教学能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在生活体验中激起学生真正的思考。

由于我乡属于茶乡,有较丰富的茶文化,中秋佳节时常是一家子或邻里乡亲聚在一起边品茶边吃家乡的脱壳饼边赏月,在悠扬的南音调中畅聊。所以在教学“团团圆圆过中秋”“家乡物产养育我”“家乡新变化”等主题时,可以让学生联系这些场景,真正回归现实生活,进行真切的感受思考。接着,让学生说说生活的偶得,感知我们身边的融融情谊及家乡变化之美,感受活力四迸的家乡气息,进一步激发其对家乡的热爱。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寻找、观察、感受体验到的现实的有血有肉的生活,真正感受到生活带给他们的快乐,感受到家乡的美,升华了现实生活。

三、情境体验,提高认识

根据小学生的成长特点,在具体活动情境中寓教于乐是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具体的认知冲突,有助于牢固深化教育。

如在一次学生学习教育主题活动中,笔者出示了一组漫画,漫画内容是一些小朋友去完成任务,每个人扛着一个十字架状的木棒,不停走着……一段时间后,大家满头大汗,有个人就想,何不找把锯子把木头锯掉一些。刚好旁边有木工厂,他就锯掉了一段。走着扛着,大家有前有后,每个人的后背都被汗浸湿了,这个人又累了,又想着,何不再锯掉一段?就这样重复着,锯掉几段,他走在最前头了,也是最轻松的一个。谁知前面出现了一段沟壑,他傻眼了,过不了。但在他之后的人,虽是满头大汗,却一个接一个将完好的刚好与沟壑宽度一样的十字棒一放一铺,慢慢走过去,再拿着十字棒就轻松到达目的地了。只有刚才那个锯了又锯的只能呆在沟壑那边,吹着凉风,怎么都过不去。针对这个漫画情境,笔者顺势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触。好多学生被此情境深深触动,感受到人生只有在苦中练、难中磨,坚持不懈地努力着,才能走到人生的制高点,因此要坚持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努力、奋斗……

可见,教师应有目的地设置与教材相关的情境,甚至切入相关活动,让学生在感悟中说一说,在操作中演一演、画一画、做一做,在丰富多彩的情境和活动中深化教育,给予学生情感体验,使价值升华,并发展其道德能力。

四、拓展延伸,内化价值

课堂是学校教育主阵地,课堂教学也是师生开发利用教材资源的过程。一个有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意识的教师,首先就要善于创设教学过程。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中的“我们的班级”“我们在公共场所”等单元诠释了品德教育无处不在的特质。在教学这些课时,教师可巧用问题设置,生成互动,在比较交流中使道德教育走进学生心灵。如教学“我们的班级”这一单元,可先畅谈为啥要爱我们的班级,循着“爱”的主线,再看人家的班级,在比较中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班级,从“小主人”的角度出发来说一说班级要有怎样的规则、日常要怎么维护、如何当好班级的小卫士、如何做好教室的“美容师”等。一步一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激起其内心关于行为规范的自觉性。在这价值引导下,提升育人实效,让学生能运用课堂所学来解决生活中的問题,改变生活方式,提升对日常行为规范的认识,从小能用积极心态去面对学习、生活。

学生不是孤立的群体,而是社会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我们平时教学的课程内容要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学生有意义,以及学生有兴趣的教育题材;课堂要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学生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也要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伸。

如教学“我们在公共场所”这一单元时,可活用人物旁白,来述说为什么“这些是大家的”;可结合情境模拟“我们不乱扔”“大家排好队”“我们小点儿声”等行为;可以“班班通”现代媒体为手段,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反映客观事物,激活品德课程资源。

同时,在对话中,在思辨中,在批判中,学生兴致勃勃地交流着,在贴近学生的鲜活资源中,课堂变活泼,教学空间得以扩大,学生学会了热爱生活,学会了“做人”。这样以学生生活为起点,能有效集聚课程资源。

只有充分开发教材资源,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从而促使学生将思想品德教育内化为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长坑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庄严 黄晓夏)

猜你喜欢
品德家乡班级
班级“四小怪”
不称心的新班级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论茶的君子品德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