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介绍了新媒体的特点,分析了新媒体的积极作用以及新媒体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的挑战。探索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加强大学校园环境建设;增进社会网络环境建设;加强国家网络管理法律法规建设。
【关键词】 新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在价值体系中,核心价值观居于重要地位,控制并决定其他价值观,它是人们普遍遵循的价值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当加强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法治、公正,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它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三个层面为培养公民树立正确价值观提供了依据。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新媒体的出现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日渐明显。
对于新媒体的概念仍无统一定论,学界仍在讨论中。“广义上的‘新媒体,是利用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等为主要输出终端,向用户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连线游戏、远程教育等集成信息和娱乐服务的所有新的传播手段或传播形式的总称,包括‘新兴媒体,也包括‘新型媒体;而狭义的新媒体则专指‘新兴媒体。”[1]新媒体因其即时性、多样性、便捷性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并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极大的影响。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正确运用新媒体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这种思考,本文在深入了解新媒体特点的基础上,研究新媒体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养的意义及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途径。
一、新媒体的特点
1、新媒体具有即时性和交互性
传统媒体中信息的传播和下达需要经过许多中间程序和主体,而新媒体则可以在分分钟内将信息发布到网上,具有即时性的特点;传统的教育媒介中,教师掌握着大量的信息资源,在教育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新媒体的出现使学生可以自主地通过网络、微信、微博等渠道搜索需要的信息资料,掌握更多的资源,使教师和学生处于相对平衡的地位,打破了传统的单向灌输的模式,使信息的传播具有交互性。
2、新媒体具有多样性和趣味性
传统的教育媒介中,多采用的是教师说教和课堂的课本学习为主,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枯燥;而新媒体的形式比较多元,通过无线电视、手机、电脑等终端,借助一些广受欢迎的平台如微博、宣传图版、微信、网页等,以图画、声音、文字、视频等效果使得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到广大学生面前。
3、新媒体具有便捷性和低门槛
传统媒体需要在固定的场所购买或者借阅才能够进行使用,用起来较为不便;且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使用者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文化素养,适用对象有一定的限制。而新媒体通过互联网、无线网络等渠道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发布消息,只要人们识字、有一部手机随时可以掌握消息。
4、新媒体传播方式具有“自主性”的特点
新媒体同传统媒体相比较,在同样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报纸等传统媒体还需要受版面的编排限制,信息的真实性和信息所蕴含的价值量都需要经过层层严格的把控和筛选。而新媒体时代,每个个体都是信息的发射源和反馈者,人们可以将自己当下看到的事情瞬间发布到网上。[2]
二、新媒体自身优势以及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积极影响
现代人生活在一个密集的、掠夺性的媒体环境中,对客观现实的适应受到媒体系统的决定性影响。[3]为了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高校必须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使新媒体成为大学生顺利成长、成才的重要载体。
1、新媒体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自由、广泛
新媒体传播的即时性和交互性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自由、广泛。新媒体即时性的特点大大提高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速度。新媒体时代大众以及广大大学生都可以通过各种网络渠道快速知晓各类信息,扩大了信息的传播面,使得思政教育更加的广泛。新媒体具有交互性的特点,学生可以自主地通过新闻网页、微信、微博等随时随地搜索需要的信息资料,而传统教育,对于知识的获取限制在课堂上、校园内,新媒体做到了课上课下的结合,使得思政教育更加自由。同时学生们可以将这些资料存储、转发,也可以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范围。
2、新媒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形象、具体
新媒体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加形象、具体。传统的教育媒体,对于追求新意的大学生来讲往往比较枯燥,理论的说教比较抽象。而借助一些先进技术手段的新媒体通过微博、宣传网页、微信等平台,以图画、声音、文字、视频等效果使得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以形象、生动的形式显现到广大学生眼前,将复杂的理论知识具体化以便于大学生理解和掌握。
3、新媒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更方便、高效
新媒体的便捷性、低门槛和更新快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更加方便、成本低且高效。首先,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手机网民呈现出爆炸式的递增趋向,新媒体的使用更加方便。其次,相比较而言,新媒体对于使用者的文化水平没有过高的要求,信息的平台也没有硬性要求。最后,在新媒体平台上,一则信息可以在几秒内传到网上,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会接受网民千万条评论,这些评论可以直接反映人民对于一个政策最真实的态度,以便政策的制定者及时作出调整,使得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养更加高效。
三、新媒体自身属性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的挑战
新媒体的兴起使信息传播的主体更加多元化、信息的传播也改变了以往的方式而具有隐匿性,一定程度上干扰了信息传播的环境,各种社会的思潮通过网絡渠道竞相涌入,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带来一定的挑战。
1、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主导地位
新媒体时代是张扬个性的时代,人们信奉 “information is power”,[4]大众可以在网上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言论和观点,任何一个个体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某些个体或者群体由于私利,对党和国家的政策进行看似合理的曲解或者反方向的解读,误导大学生的价值认同。
2、造成部分大学生道德失范,影响大学生价值认同的连续性
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是在虚拟的数字世界进行,由于网络环境管理的漏洞,对新媒体的使用群体、使用规则、用途等规定尚未成熟。某些网站宣扬的媚俗、色情、暴力和边缘化的内容时时出现,价值虚无主义的空气时而弥漫网络,甚至有的学者称之为“狂欢广场”。致使网络文化语境中的伦理问题和道德问题突出,造成部分大学生的道德失范。作为一种虚拟空间的网络社会,价值认同群体互动的时空环境可以随时发生变动,这就影响到学生价值认同的连续性。
3、信息的多样性,加重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认同的复杂性
新媒體信息的传播难以完全限制,这就为一些不良信息提供存在空间。安于现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社会思潮不断侵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不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网络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这毫无疑问会对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和判断有一定的冲击。
四、建设新媒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同习总书记所指出的: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亿万网民在上面获得信息、交流信息,这会对他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会对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工作、对人生的看法产生重要影响。[5]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6]
1、加强大学校园环境建设
(1)必须将新媒体运用与课堂教育结合起来。课堂教学要抓住契机,积极将新媒体引入课堂教学中。新媒体集声音、图像、文字、视频和影像资料等于一体,增加形象生动、丰富多彩的时代元素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内化到学生心中,并外化到行动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编排,内容上,既要有理论性,又要贴近生活、贴近孩子、贴近校园小事迹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加强大学生的认同感,引起共鸣;形式上,充分利用图片、音乐、动画、动漫、视频等,尽量做到形象生动、图文并茂,给学生带来妙趣横生、耳目一新的视听盛宴。
(2)要大力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高思想引领。第一,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只有掌握充足的新媒体知识才能够明辨是非、自觉抵制错误和不良信息、主动搜索和听取健康有用信息。为此,鼓励大学生选择能够加强媒介素养必修或者选修课,或者邀请有信服力的专家学者到校进行讲座或者提倡举办各类科技竞赛。第二,培养“意见领袖”。这是一批为他人提供信息、建议并且对他人施加影响的人,他们是正能量的传播者和负面信息的抵抗者,对于信息的传播、受众的影响方面发挥重要影响,要求他们具备较强的责任意识、掌握熟练的网络技术、拥有较强的敏感意识,引导价值导向。
(3)合理发挥教师主导性,教师和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当今社会经济转型、课程改革,对教育者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培养一支政治意识坚定、办事能力强、思想先进的教育者。教师自身要深刻认识到学习先进媒体技术的重要性,不仅要掌握足够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也要学习先进的新媒体知识,自身要有职业竞争意识,不断更新知识库。师生之间通过QQ、微信、手机短信这种非面对面的方式进行交流,能够及时、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及存在的可能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相违背的问题,有目的性地进行教育解决,并将正面积极的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同时这种非面对面的交流可以避免尴尬、少了虚伪,多了真诚。
2、增进社会网络环境建设
(1)加强新闻媒体自身建设。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7]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首先,新闻媒体要敢于披露社会热点问题,敢于同恶势力斗争,对于网上的不实的传言要勇于揭露真相,更要对于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正能量事件、先进模范人物学习提供优先平台。其次,占领网络新阵地,建设一批有公信力、影响力、权威的网站。再次,马克思主义占领意识形态立场,加强对网络环境的整顿,新媒体要扮演好信息传播“过滤网”这个角色。
(2)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社交平台。如今,微信、微博、QQ等人们惯用的网络社交工具,成为大学生发表思想言论的主要平台。将表现或者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频、文章、故事等在微信、微博、QQ上定时发布、更新,鼓励大家关注并浏览这些主页;对一些在这些平台宣扬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息的账户进行封号,对于情节严重的,国家法律部门进行干预。
3、加强国家网络管理法律法规建设
(1)国家相应的立法部门要完善法律法规建设。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国家相应的主管部门要继续加强对信息行业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对于网站的建立有着明文的规定、对于信息的发布要有严格的准入制度、信息的传播要有准确的问责制度,对各种的有害信息要严格、快速处理。
(2)行政执法部门要切实履行对新媒体的监督责任。政府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制定和实施公共决策、履行宏观调控的职能。政府是同人们的社会生活关联最为紧密的国家机关,应对新媒体尤其互联网进行严格的监督和引导。对信息的过滤严格把控、对信息进行适时地跟踪、对信息的源头进行严格的控制、对于有害信息要及时删除、纠正;建立网络信息中心、培训网络信息管理员,引进技术人员和专家等,控制信息过滤、对信息进行监督、清扫信息源头,为大学生创建一个科学、有益、健康的网络环境。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的出现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具备重要的实际价值,却又带来一些挑战,我们需要不断创新新媒体与大学生价值观培养结合的适当途径,促进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同时,我们不能忽视传统媒介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不能因求新而摒弃传统教育。新媒体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巨大影响力,我们需要不断深入研究,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注 释】
[1] 宫承波.新媒体概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4.
[2] 唐平秋,卢尚月.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04)73-76.
[3] Claudia Chiorean.“Sense and Sensibility” at an Event in Digital Media[J].ACTA UNIVERSITATIS DANUBIUS, 2016,10(01)84-95.
[4] Abhijit Bora.Media as a Catalyst for Higher Education[J].New Media and Mass Communication,2012.10.60-66.
[5] 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2016-4-19.
[6][7]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2017-10-18.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 谭仁杰.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3] 王双群,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4] 宫承波,新媒体概论[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
[5] 刘埏,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6] 赵茜,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简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
[7] 唐中秋,卢尚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
[8] 韩文乾.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
[9] 朱冬梅.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探析[N].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
[10] 王双群,潘学良.新媒体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社会科学报,2014.
[11] 陶绍兴,朱芬华,计宏亮.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探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报,2014.
[12] Abhijit Bor.Media as a Catalyst for Higher Educatio[J].New Media and Mass Communication,2012.10.60-66.
[13] Claudia Chiorea.“Sense and Sensibility” at an Event in Digital Media[J].ACTA UNIVERSITATIS DANUBIUS, 2016.10(01)84-95.
【作者简介】
史海芳(1993—)女,山西运城人,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生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