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三项责任:政治·法律·道德

2018-11-13 10:26郑建中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依法治校意识形态立德树人

【摘 要】 本文阐释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三项责任:政治担当是一项主体的政治责任;依法治校是一项基本的法律责任;立德树人是一项根本的道德责任。在这三个方面把握好责任,才能坚定社会主义的国家办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宗旨。

【关键词】 高校;意识形态;责任;政治担当;依法治校;立德树人

坚持正确的办学政治方向是我国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指标,社会主义国家办大学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018年5月2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培养大学生们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世界、分析世界,可以把握住时代的要求、世界的走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并依此而推动我国文化和科技的创新和发展,占据各自领域的的话语权。习总书记的讲话鲜明地向高校教育者和管理者提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意义和价值,因此,高校教育者和管理要时刻牢记和践行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三项重要责任。

一、政治担当是一项主体的政治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指出,高校党委要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的领导,把握政治方向、落实政治大局,牢牢抓住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权和意识形态的话语权,要有坚强的政治担当。所谓政治责任是指高校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对高校所承载的政治功能的执行情况,如果没有履行好政治功能的职责就将要受到谴责和制裁。如果积极履行了政治功能,社会主义的大学培养出的是社会主义的拥护者和建设者,这就是积极意义上的政治责任;如果没有履行好政治功能,社会主义的大学培养出的是社会主义的反对者和掘墓者,就是消极意义的政治责任。[1]

首先,高校的党委书记和校长要切实负责起学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政治担当和政治责任,要站立在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第一线,带头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承担起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的重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习总书记还提出,意识形态工作是旗帜问题、道路问题,是国家的政治安全问题。从高校的角度来说,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就是大学的办学旗帜问题、办学的道路问题,就是高校的政治安全问题,因此,书记和校长要讲政治、顾大局,要牢固树立“抓宣传思想工作是本职、不抓是失职、抓不好是不称职”的观念,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大学教育和管理的矛盾和问题,凝聚最大的政治力量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

其次,学校的各级管理和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不断增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本领,齐心协力公共做好学校的意识形态工作。宣传思想工作在高校不只是宣传部门的工作,也是学生处、国际处、人事处、科研处、后勤处等等部门的一项日常的重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从总体上看,与今日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我们的本领有适应的一面,也有不适应的一面。特别是随着形势和任务的不断发展,我们适应的一面正在下降,不适应的一面正在上升。如果不抓緊增强本领,久而久之,我们就难以胜任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繁重任务。”[2]新时代的大学面临着新时代的众多新情况、新要求,比如,高校需要更加适应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高校学生数量的持续增加所带来的就学、就业的结构性不平衡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敏锐性,要善于从中央决策部署的角度进行做好各自分内的工作,处理好中心工作和宣传思想工作的关系,把握好中心、大局的基本要求,坚持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最后,要切实做好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升工作,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理论素养和政治素质。教师是高校办学和育人的核心和主体力量,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落实最重要的力量就是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队伍的意识形态建设,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师队伍的头脑,坚持师德建设的首要位置,完善教师的轮岗培训工作,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理论水平。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建设上,要在师资培养、科研立项、职称评审等方面进行制度性倾斜,需要在经济待遇、政治待遇上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整体水平,让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安心教学、做好教学,发挥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渠道作用。

二、依法治校是一项基本的法律责任

现代大学在制度层面有两个方面的内涵:在宏观上,政府管理、市场调节,社会参与,学校依法,在这个方面,法律关系体现为学校与外部的关系,即在法律的框架内“依法自主办学、独立承担责任、积极服务社会”的关系;在微观上,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教授治学下的民主管理制,在这个方面,法律关系体现为学校内部的关系,即学校作为管理和服务、教师和学生之间在学校章程下的权利与义务之关系,实为国家机关、政府对高校管理的法治化和高校内部自我职能实现的法治化两个方面。[3]

一方面,要实现依法治校,就需要更新管理理念,提升和强化依法治校的理念。亚里斯多德曾认为:“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4]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具有充分的法治意识和坚定的法律信仰是依法治校的基础。[5]如果高校管理者和师生缺乏对法律权威的信赖,高校的法治理念就很难深入贯彻,良好的依法治校也就无从谈起而为一句空话。高校各级管理和服务人员,全校师生都应该充分认识依法治校的意义和价值,树立法治权威,做到依法办事,自觉守法用法。

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健全与高校自身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制度体系,这是依法治校的基础和前提。当前,我国的高校普遍建立起大学章程、管理机制等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但这些制度体系如何有效地融入到高校建设的各个方面,还需要多方的努力。“高校制度的制订者、执行者和解释者往往为一体,大多制度是出于‘规范管理需要而制订、执行与解释,这极易使制度沦为管理的‘工具。”[6]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不管建立和完善什么制度,都要本着于法周延、于事简便”。[7]要将依法治校落实到高校治理的现实之中,就需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来实践,将法律规章制度与高等教育实际相结合,又与学校内部管理相协调一致,确保各项制度在合法的基础,公平与公正地被运用,让学校的各项办学事项都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立德树人是一项根本的道德责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8]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即树立德业和培养人才,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确立道德的优先地位,是教育事业的根本环节,统领着教育发展和人才形成的灵魂。确立才能的基础地位,是教育事业的核心要务,十九大报告还提出,新时代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9]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任务就是需要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这是我国高校立德树人的新要求,也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道德责任。

首先,要在理论和实践中“立德树人”。马克思曾这样说到,“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10]高校的思想宣传工作要着重做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又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就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人才观科学化和系统化地传输给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素养。同时,“理论知识、历史知识可以通过书本学习获得,品格、意志的锻炼主要是靠在艰苦的实践中去解决。”[11]高校要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和情感体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奠定基础。高校的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磨练自己的道德意志,深化道德理念,并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比如要组织学生到红色革命遗址参加革命教育活动,通过自愿者活动锻炼他们服务社会的能力等等。

其次,要充分發挥传统文化在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意义。中华文化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辉煌灿烂,这里面孕育着丰富的优秀文化传统,积淀中华民族的身后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和来源。“中国古代强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层面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第二层面 (社会层面)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第三层面 (个人层面)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12]从某种角度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高校践行立德树人,就是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教材、深入课堂、深入学生的脑袋,将高校的思想宣传工作有根基、有来源、有发展。

最后,要加强立德树人的机制。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需要加强机制建设,这是基本制度保障。立德树人的机制,即是指立德树人工作在高校开展中的规律和原理在制度上的体现。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 “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 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文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长效机制。”[13]立德树人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高校从校党委、职能部门,到具体的教师队伍,都需要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共同形成全方位立德树人的育人环境和育人机制,要形成教学、管理和服务都围绕着育人的中心运作的核心模式,要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位形成协同运作的系统模式,在高校内部和外部协调形成立德树人的合力系统。[14]

【注 释】

[1] 张贤明.论政治责任的相对性[J].政治学研究,2001.4.

[2][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0.402、379.

[3] 罗丽华.高校依法治校的现状与展望[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4]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吴寿彭译.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199.

[5] [美]伯尔曼, 梁治平译.法律与宗教[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28.

[6] 郜正荣.开展“依法治校”工作的五个着力点[J].中国高等教育,2015.6.

[8][9]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人民出版社,2017.8、10.

[10]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

[11]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39.

[12] 杜玉波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笔谈)[J].中国高等教育,2018.2.

[1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

[14] 王学俭, 杨昌华.立德树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立身之本[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

【作者简介】

郑建中,史学博士,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依法治校意识形态立德树人
当代大学法治文化的构建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中职学校学生维权的意义探析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依法治校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制度化建设研究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