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助力成长

2018-11-13 12:02朱碧荣
新课程·小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阅读小学交流

朱碧荣

摘 要:新课标要求,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使其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形成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学生爱上阅读,终身受益。语文老师应引导学生开启阅读之旅。

关键词:小学;阅读;交流;展评

一、我要读,激发阅读欲望

营造轻松、高雅的阅读环境,是激发学生爱上阅读的第一步。阅读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种。所谓硬环境就是创设良好的外在阅读条件。教师可以让学生挑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籍放在班级图书角与同学共享。教室四壁张贴着关于读书的名人格言,这些富有启发性的语言随处可见,充斥着学生的视野,从潜意识里激发起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软环境就是教师在与学生的阅读交流中建立的一种美好的情感氛围。生动的故事可以成为孩子的精神盛宴。当孩子们闲暇时,教师拿起一本故事书伴着动听的音乐娓娓道来,让他们享用一顿精神大餐。故事里可爱的人物形象、生動有趣的情节,会牢牢抓住孩子们的心。一般情况下,故事不必讲完,留下一半让孩子自己去读,让他们学老师的样子讲给家人、同学听。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引领孩子们进入书的世界,激发起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二、我会读,课内延伸课外

随着年级的升高,语文学习对阅读能力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如果没有合适的方法,很多文章学生会读不懂、读不透,进而产生挫败感,让已有的阅读兴趣消失殆尽。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进行有效拓展,引导学生借助文本进行探究性阅读,把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到课外阅读中,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树立阅读自信,提升阅读能力。

1.“1+1”——一篇课文加上一篇课外材料,主题阅读

小语教科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文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入选的很多文章主题鲜明,课外与之主题相似的文章也不少。教师可以考虑同主题文章的拓展阅读,课内带动课外,课外推动课内。教童话故事《小松鼠找花生果》时,我趁机引导:“我们学的是一篇童话故事。那植物的果实除了长在泥土里,还会长在什么地方呢?请你查找一篇相似的童话故事,用上课学到的方法读懂它,把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其他小朋友。”孩子们兴趣盎然,课后纷纷查找类似的文章进行主题阅读,并与同伴交流。

2.“1+N”——一篇课文加上多篇,文体阅读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同一文体的文章写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阅读有法可循。学完散文《青海高原一株柳》后,教师可指导学生用课上学到的方法欣赏品读袁鹰的《白杨》,许地山的《落花生》,叶圣陶的《牵牛花》……课内课外,师生一起徜徉于文字中,不用多讲,不必多说,阅读能力就那样静静地生长着。

3.“1+一本”——一篇课文加上一整本,经典阅读

人的相貌基于遗传难以改变,但是人的精神却可以通过阅读而气象万千。真正能改变人的思维模式,改变人生宽度和厚度的书就是经典著作。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本不是个终点。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入选教材的很多文章节选、改编自名著或与之相关。学了《海伦·凯勒》一文,必定要让学生读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了《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一文,必定要让学生读读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学了课文《三打白骨精》,理所当然一定要让学生读读《西游记》……阅读经典可以改变人的品位和气象,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

三、我乐读,分享阅读的收获

成就感给人以快乐,孩子品尝到它的滋味,产生的阅读动力才会持久。教师要组织丰富有趣的阅读活动,给孩子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在展示中看到自己的进步,收获满满的幸福,培养阅读自信,提升语文素养。

1.“我型我秀”读书交流

为了让阅读更具实效,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交流,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创造互动交流的机会,让他们畅快淋漓地分享阅读所得。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评价,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指导,使学生在评价中享受成功,体验阅读的快乐,这样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2.“芽芽学语本”展评

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在课内教师应教给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具体方法,阅读中遇到好词佳句、知识趣闻等及时摘录下来,制作自己的“芽芽学语本”。且应经常在班级进行读写本展评活动,学生互相交换读书笔记,既可分享阅读成果,达到相互借鉴、共同促进的目的,又深化了课外阅读的实效。

3.好书我推荐

别林斯基曾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教师可以自己或让孩子自主选择同伴喜闻乐见的经典读物、一些有时代特色的畅销课外读物通过“好书推荐”橱窗推荐给班级同学。这些读物既符合学生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又能促进他们完美地发展,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敞亮孩子的心扉。这样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避免了放任自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有益读物,可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

阅读是人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学生喜欢阅读,学会阅读,享受阅读,语文的素养就会从整体上得到提高。让学生爱上阅读,自觉地投身于课外阅读的洪流中去,开启发现之旅,让阅读助力成长,是语文老师的责任。

参考文献:

郭红霞.专业阅读助力成长[J].少年儿童研究,2017(12):63-64.

猜你喜欢
阅读小学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