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那些“秋”事儿

2018-11-13 09:13江苏省宝应县黄塍镇中心幼儿园王素晴
山西教育·幼教 2018年10期
关键词:赏景桂花幼儿

■文/江苏省宝应县黄塍镇中心幼儿园 王素晴

桂花从不错过花期,在枝头恣意绽放并弥散沁人香气;大雁舞动丰盈羽翼,激情擦过高远天空,执着飞向南方;庄稼金灿灿、黄澄澄绵延一片,近乎炫耀地向我们宣告,又到了收获的季节;风儿穿过树林,杏叶片片飞落,像黄色的蝴蝶在旋转、翻飞、起舞……秋,如此美丽,又怎能与之擦肩而过?让我们的孩子和“秋”来一场美丽的邂逅,在童心里晕开涟漪、翻起浪花……

眼眸里的秋——欣赏秋之美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说:“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秋天,无论是都市的公园,还是乡村的农田,都抹上了一层浓浓的秋色。我们不仅可以带幼儿赏秋景,还可以帮助幼儿思考、分析季节更迭所带来的万物变化,产生敬畏生命、热爱自然的情感。

1.做好赏景准备

外出欣赏秋景,我们最好尊重幼儿的意愿,在幼儿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变“牵手”为“放手”,鼓励其大胆尝试。如:让幼儿自行设计赏景路线,用绘画的方式表征景点所在的位置,了解平面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空间方位;通过对“外出赏景需要准备哪些物品”等问题的讨论,引导幼儿准备好旅游鞋、运动服、太阳镜、帽子、望远镜、水、食物、餐巾纸、背包等物品。

2.注重赏景过程

赏秋之前,我们要“未雨绸缪”,通过搜集和查阅资料,了解沿途景点相关知识。如,大多数幼儿对 “带刺的苍耳”“会飞的蒲公英”“成熟后的大豆会弹射”十分感兴趣。这时,我们就要储备和收集“种子传播方式”的相关知识。“为什么银杏的叶子是扇形的?而桂树的叶片是卵形的?”秋天的落叶也是幼儿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在赏景时,可引导幼儿捡拾不同树木的落叶,从大小、形状、颜色等方面进行观察,了解叶片结构由叶形、叶端、叶基、叶纹组成,观察 “菊花”“一串红”等秋季花卉的外形特征,简单了解它们的特性。沿途鼓励幼儿向果农了解柿子、苹果、桔子等水果的栽种方法、生长条件、管理要领等。在这过程中,可以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探索。比如,用放大镜观察叶脉、绘制调查表记录树叶的形状等。

3.学会总结评价

活动结束后,要和幼儿一起梳理赏景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鼓励幼儿持续深入探究问题。如,通过访问成人、同伴,了解叶子形状的种类,并通过查找资料对获取的结果进行验证。另外,要鼓励幼儿用绘画、照相、做标本等方法记录自己探究的过程及结果,注意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鼓励幼儿尝试整理、概括自己探究的结果。这样的总结和评价活动,不仅能帮助幼儿获取认知经验、拓展认知空间,也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舌尖上的秋——品尝秋之美食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四季之中,唯有秋季是个鼓胀得圆滚滚的季节,枝头的果实摇摇欲坠,地上的庄稼金黄一片……蒸制桂花糕、油炸南瓜饼、酿葡萄酒、烤山芋、冰糖银耳梨汤、红枣莲子羹、榛子饼干、玉米松子……光是听着这些秋季美食,已经让人垂涎三尺了。秋季有其他季节无法企及的丰富食材,那就和幼儿做一做、尝一尝吧!

1.收集食材

做一道秋季美食,应将收集食材的过程当作幼儿最好的学习机会。以做桂花饼为例,需要准备桂花、面粉、蜂蜜、酵母。摘桂花(学习采摘的方法),晾晒桂花(晾晒过程中,仔细观察桂花颜色的前后变化),购买面粉(知道面粉的单价,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收集酵母(了解酵母的发酵作用),等等。

2.学习制作

和面时,鼓励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了解面粉、水之间的比例,探索等量的两盆面粉兑进不等量的水、不等量的两盆面粉兑进等量水的不同结果,观察放酵母后面团的变化。调制蜂蜜桂花馅儿,感知蜂蜜的粘稠、甘甜等,探索在面团里放蜂蜜桂花馅儿的最佳方法(运用揉、压、拍、搓的方法将面团变成面皮儿,在中间放上适量的桂花蜂蜜馅儿,拎起面皮四周合拢在一块,用手团一团、压一压)。烘焙时,掌握烤箱的火候和时间等。

3.分享美食

将烘焙好的桂花饼送给长辈尝一尝,也可鼓励幼儿将桂花饼送给邻居、亲戚品尝。成人可对制作提出一些建议与意见。如,饼的口感是否松软、馅儿的口味是否香甜可口、烘焙时间是否适中等,以便于幼儿在下次操作时进行及时的调整与改善。另外,教会幼儿“举一反三”的能力。如,你们会做桂花饼了,猜测一下芝麻馅儿饼、萝卜丝儿饼的制作方法?待幼儿积累一些制作经验后,可鼓励幼儿自行准备相应的食材,动手做一做、尝一尝。

喉咙里的秋——吟唱秋之诗歌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们古人赞秋、感秋、伤秋、悲秋的诗歌不胜枚举。在秋季里,和幼儿应时应景地学习、吟诵相关题材的诗歌,可以促进幼儿对诗歌的热爱,加深幼儿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1.吟诵古诗

山 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代杜牧所作的《山行》是一首七言唐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人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几个元素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秋之画面。

开始,我们可和幼儿一起反复欣赏古诗,接着提出“在古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好听的词语和句子”等问题,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古诗的内容。根据幼儿的表现,可将诗句变成故事进行讲述,在讲述的同时运用ppt逐一出示山路、人家、白云、红叶等画面。幼儿以具象思维为主,直观具体的画面能促进幼儿对诗歌的进一步理解。最后学习吟诵诗歌,重点了解1、2、4句押韵的特点。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幼儿,可尝试再找几首描写秋天的古诗,通过诗歌与诗歌之间的横向比较,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异同。这样不仅丰富了幼儿的学习内容,也拓展和提升了幼儿的学习经验。

2.唱响歌谣

现代幼儿与乡村生活渐行渐远。秋游时,可带幼儿去农村走一走,近距离地感知秋天的季节特征:认识水稻、棉花、高粱等农作物,了解农民的辛劳,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养成不挑食、不浪费的就餐习惯。《秋天多么美》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儿童歌曲,歌中描绘了秋天庄稼成熟的美好景象。另外,还有《秋风起来了》《小树叶》等歌曲也适合幼儿歌唱。

指尖上的秋——创意秋之妩媚

秋天是个让人产生遐想的季节,也是个让人涌动创作欲望的季节。《指南》中强调:“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1.绘画——表现秋天

幼儿在感受和欣赏秋天的景色之后,就会产生表达与创造的欲望,而绘画活动恰恰契合了幼儿这一心理需要。我们可以提供棉签、排笔、毛笔、丙烯颜料、炫彩棒、蜡笔、水粉、水彩笔、记号笔、报纸、卡纸、素描纸等绘画材料,用品种、数量充足的材料保证幼儿画面的饱满和丰富。如,幼儿用记号笔表现树林的轮廓后,可鼓励其用棉签涂小面积的叶片,排笔涂大面积的叶片;在“彩绘葫芦”活动中,探究丙烯颜料的特点,一开始,幼儿在刚涂好底色的葫芦上作画,发现两种颜料混合在一起很“糟糕”。通过思考与反复验证,他们发现只有等葫芦上的丙烯颜料风干后,才可以在上面画图案。这种等待正是幼儿对法则与规律的严格遵守,是良好学习品质的具体体现。

2.手工——创意秋天

和幼儿一起收集种子、稻壳、花生壳、稻草、玉米秸秆、枯树枝、落叶、芦苇花等材料,开展手工制作活动。造型设计、材料搭配统统由幼儿自己决定,成人不要过多干涉。对幼儿制作的“种子贴画”“花生风铃”“稻草人秀”“芦苇插花”“树桩大咖秀”等美工作品进行点评时,以正面的积极评价为主。为了增强幼儿的自信、自主意识并让其获得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可鼓励幼儿用这些手工作品装饰自己的房间,也可将这些作品带到幼儿园布置班级的美工区,和小伙伴一起分享自己的创造。

《指南》中指出:“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活动中,通过“观赏秋”“品尝秋”“吟诵秋”“创意秋”等直接经验的学习形成多元立体映照,丰富、拓展了幼儿对秋的认知和感受,从而激发了幼儿热爱自然、感悟生命的美好情感。

猜你喜欢
赏景桂花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桂花
写作业
做桂花糕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咏荷
桂花蒸
吟诗赏景
打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