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海鹰 白晓丹 张振伟 李梦姣
(1.河北工程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河北 邯郸 056038; 2.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0)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景区开发出来,将游客引入人迹罕至的风景区,改变了当地的规划结构,增加了当地人的收入。山地村落风景区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与平原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有所不同。“城市双修”理念引导山地景区建设,推进生态文明交通建设,是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社会实践。
城市双修是指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包括:加快山体修复;开展水体治理和修复;完善绿地系统。城市修补的任务包括增加公共空间;改善出行条件;促进电动汽车的使用推广;保护历史文化。
现代景区经过初期建设,主要路网基本形成。景区道路普遍存在的问题,如道路形式千篇一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
天河山风景名胜区距邢台市区65 km。景区地处河北省西部太行山主脉中段,东邻峡谷群,西接山西省,南近紫金山,北连走马槽(见图1,图2)。
天河山风景区将“城市双修”理念引入景区规划,进行了交通修补。首先对清溪沟一带沿线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包括对于绿化植被的修复、游览线路的整治等;其次完善景区入口游客服务配套设施、停车场建设;最后加强对周边文化景观的保护,对该部分
区域的游览步道给予提高。
2.2.1外部交通问题分析
邢左线S323省道可直达景区,由东吕高速G2516路罗互通口,乔庄互通口可至景区附近。但此路段道路较窄,从路罗镇到景区路段损毁严重。作为从东吕高速路罗口至景区的唯一公路,此时承担着主要对外交通功能,同时还需要满足路罗镇居民的日常交通任务,造成节假日或周末游客激增时的拥堵隐患。
市内现设有长途客运由邢左线通往景区:由邢西汽车站每日安排8辆~10辆客运汽车往返白岸(见图3)。
2.2.2内部交通问题分析
1)机动车交通与步行游线之间缺乏有机安排,造成重要景点局部拥挤,限制景区容量;景区检票口至核心步游景点出入口有一定距离,此路段道路游客集中时容易造成局部拥挤。
2)景区内部游线较长,景区游览路线安排不完善;景区内有一条贯穿景区的车行道,连接河北和山西两省景点,尚未合理开发使用。峡谷内景点游览需攀爬,部分腿脚不便、儿童等需特殊照顾的群体需要其他可供选择的路线。
3)景区入口环境:景区的门区不够明显,入口环境较乱,当地居民围景区入口广场搭设各种摊位,影响入口广场整体效果。
4)停车位数有限,节假日停车问题矛盾突出;景区日常客流量1 000人以上,游客出行主要交通工具为旅行客车、自驾游私家车、到达景区门口的公共长途客车,目前停车位有400余位基本满足非节假日需要。但节假日期间景区现有停车位不足以满足节假日激增的游客停车需求。
对于天河山景区,交通规划的重点在于顺应自然环境和景区发展的要求,尊重当地居民的出行习惯,合理引导旅游交通。
交通修补首先需要考虑景区生态、山体风貌的修复和保护。遵循“城市双修”理念中保护生态与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停车设施建设与周围环境匹配设计进行交通修补。
1)对外交通——改善通往景区的公路的观光游览功能和景观设计效果:在白岸乡南侧新规划的一条车行道路通向风景区,此路为邢左公路的延伸,在清泉村南侧、小西庄村北侧并入现状公路。道路宽度10 m,提高了行车通畅性。对通往景区道路的沿路景观进行规划,临近景区的道路沿线景观加入景区牛郎织女民俗文化元素,给游客带来景区的文化气息。
2)内部交通——新增交通游览路线:景区检票口内侧设立观光车集中停车场,以景区公共观光车接送游客至三岔口,在此处设立公共交通中转车站,以此为中心,呈发散状通往各个景区、景点,总体形成“一线、三环”的道路网络结构,使风景区形成高效、合理的交通体系。
3)景区入口环境——建设统一的商铺:在分析入口环境时,综合考虑当地居民的利益和景区整体形象,规划在广场边缘连接停车场的位置建造双层商品铺,提升摊位形象,使入口环境得到改善。
4)停车设施——新增停车场:a.对外停车场。规划新停车场位于清泉村东南侧区域。此处为河滩地带,对荒废地带再利用,作为景区外停车场,应付节假日激增的停车问题。b.内部停车场。景区主路尽头还有碧霄山庄、云顶草原等游览景点,距入口处距离较远约12 km,选择大交通游览的游客较少,规划在北沟入口处布置景区小巴士停靠点,将游客送往碧霄山庄,增加游览可达性。中途火烧岩、王母宫以及生命之柱园设置中途停靠点,方便游客游览小憩。c.增加电动汽车充电桩,倡导绿色出行。在停车设施建设中考虑在景区停车场设置电动汽车充电桩,引导游客绿色出行,为电动汽车提供基础支持。此外积极参与清洁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为清洁交通工具的使用提供支持条件,是绿色出行的客观要求。
风景优美、具有文化特点是风景名胜区的核心竞争力,通畅的交通规划是景区吸引游客的重要方面。本文将景区道路进行交通修补分析设计,以保护生态为前提,融入景区民俗文化,结合“城市双修”理念的要求,对景区对外交通、内部交通、停车系统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策略,为景区整体价值带来提升。
基于“城市双修”理念的景区交通修补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使景区的生态复苏和发展相结合;其次,尊重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保护民风风俗的原生态;最后,与科技发展相适应,倡导绿色出行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