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

2018-11-13 08:12张鲁
系统医学 2018年18期
关键词:椎板椎间盘出血量

张鲁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骨外科,山东菏泽 274000

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已成为顾客常见病,其发病以腰4~5、腰 5骸 1发病率最高,约占95%[1],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2]。该研究以来该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自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共收治青年腰椎间盘患者12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应用单侧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对其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的是青年群体。纳入标准①单侧或双侧腰腿疼痛。②神经支配区均感觉异常。③腰椎CT或核磁共振诊断阳性率在85%。排除标准 患有严重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等疾病。所有患者经CT或MRI检查证实均为单节段后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病变部位:L4-5,72例,L5-S1,56例。共收治青年腰椎间盘患者12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男80例,女48例。实验组64例,其中,男40例,女24例,年龄范围:20~27 岁,平均(22.4±2.2)岁,病程 1~4 年,平均(2±0.7)年,L4-5,36 例,L5-S1,28 例;对照组 64 例,男 44 例,女 20 例,年龄 18~27 岁,平均(23.7±2.4)岁,病程 1~3.5 年, 平均 (2.7±0.5) 年,L4-5,36 例,L5-S1,28例。经统计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临床对比研究。该研究所选病例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传统椎板间隙摘除术进行治疗,实验组:实验组患者采用单侧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将病变间盘上一椎体棘突作为中心从腰背部后正中做切口,长度约3~5 cm[3]。充分暴露,在关节囊外侧放置椎板拉钩以便显效突出间隙的上、下椎板,然后开始实施清理和咬除,完成后应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并保证神经根活动度超过1 cm,应用电刀进行止血并留置引流管,将刀口关闭[4]。

1.3 研究指标

①两组患者术失血量、手术用时;②住院时间;③JOA 评分;④ODI评分[5]。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进行描述,计数资料[n(%)]表示,采用 χ2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手术中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实验组手术时间(50.5±10.3)min、术中出血量(76.5±12.1)mL;对照组手术时间(75.2±11.8)min、术中出血量(153.8±19.7)mL,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67、6.831,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比较(±s)

组别 手术时间(m i n) 术中出血量(m L)实验组(n=6 4)对照组(n=6 4)t值 P值5 0.5±1 0.3 7 5.2±1 1.8 5.6 6 7 0.0 3 8 7 6.5±1 2.1 1 5 3.8±1 9.7 6.8 3 1 0.0 1 3

2.2 住院时间

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是 (7.5±1.3)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1.2±2.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67,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s),d]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s),d]

组别住院时间实验组(n=6 4)对照组(n=6 4)t值 P值7.5±1.3 1 1.2±2.8 5.6 6 7 0.0 1 6

2.3 JOA评分改善率比较

分别于两组患者前和术后计算其JOA评分改善情况,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如表3所示。两组术前的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实验组的改善率 (87.1±10.2)%显著优于对照组(65.4±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78,P<0.05)。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JOA评分改善率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JOA评分改善率对比[(±s)%]

组别 术前 术后实验组(n=6 4)对照组(n=6 4)t值P值5 8.2±1 9.3 5 4.1±1 7.6 8.9 2 5 0.0 1 8 8 7.1±1 0.2 6 5.4±1 6.6 6.6 7 8 0.0 2 5

2.4 ODI评分改善率比较

分别于两组患者前和术后计算其ODI评分改善情况,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如表3所示。两组术前的ODI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实验组ODI评分的改善率 (27.1±11.2)%显著优于对照组(39.8±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51,P<0.05)。

表4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ODI评分改善率对比[(±s)%]

表4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ODI评分改善率对比[(±s)%]

组别 术前 术后实验组(n=6 4)对照组(n=6 4)t值P值8 8.2±1 5.3 8 4.1±1 8.3 7.8 7 9 0.0 3 7 2 7.1±1 1.2 3 9.8±1 9.6 8.6 5 1 0.0 4 2

2.5 受伤原因

该研究中,有46例为运动过程中受伤导致椎间盘能突出患者,占35.9%,该研究中有40例具有明显创伤史患者,占总数的31.3%。

3 讨论

腰痛、肢体麻木、坐骨神经痛,但与成年人相比也有其自身特点[6]。概括出来主要包括以下的几方面:①平时运动较少,运动量忽然增大造成损伤的患者所占比例较大,该研究中,有46例为运动过程中受伤导致椎间盘能突出患者,占35.9%,说明现今青少年平时不注意运动,缺乏体育锻炼,体质较差,加大运动量时缺乏必要的热身且不注意自我保护,容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7];②多具有明显创伤史,青少年还处于生长发育期,剧烈的运动易引发运动损伤,且发生运动新损伤后不注意伤后治疗,造成伤后即发生急性腰痛或下肢痛,由于缺乏相应知识而没有得到有效治疗,造成神经压迫症状,相比较成年人更加明显,该研究中有40例此类患者,占总数的31.3%[8];③多表现为腰部剧烈疼痛、肌肉痉挛、活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高键反射改变、感觉障碍、肌力下降次之;一般无腰部畸形,肌萎缩或萎缩较轻。青少年正在生长发育时期,全身系统包括椎间盘均处于生长发育期,半胶冻状液体成分充斥于椎间盘髓核中,一般来说纤维软骨环弹性相对于成年人好,具有良好的抗压性和回复力,相较于成年人不易发生椎间盘突出,一般创伤不能造成椎间盘突出,但现今青少年日常运动减少,体质下降,一旦进行大运动量的运动极易造成椎间盘损伤,且青少年在运动之中不注意运动保护,剧烈运动时极有可能会造成椎间盘突出;伤后不注意即使治疗,以一般腰痛进行治疗,造成诊治延误[9]。

该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手术时间(50.5±10.3)min、术中出血量(76.5±12.1)mL;对照组手术时间(75.2±11.8)min、术中出血量(153.8±19.7)mL,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67、6.831,P<0.05);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是(7.5±1.3)d 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1.2±2.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67,P<0.05)。术后实验组的JOA评分改善率 (87.1±10.2)%显著优于对照组 (65.4±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78,P<0.05)。术后实验组ODI评分的改善率 (27.1±11.2)%显著优于对照组 (39.8±19.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651,P<0.05)。分析其原因,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是一种有限创伤手术方式,且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卧床时间较短,并发症较少,这从该研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结果可以看出。

学者周林等[2]类似的研究结果发现:A组手术时间(70.34±9.28)min,术中出血量(68.28±7.68)mL,术后卧床时间(2.18±0.56)d,术后住院时间(8.73±0.8)d;B 组手术时间(68.54±8.27)min,术中出血量(144.85±12.35)mL,术后卧床时间(4.82±0.86)d,术后住院时间(11.03±0.95d),与该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单侧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疗效及改善情况好等优势,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椎板椎间盘出血量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的估测方法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技术微创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全椎板切开复位技术治疗脊髓肿瘤
氨甲环酸不同给药方式对心脏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及出血量的影响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