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丽凤 王婷婷 贺娟
66325部队93分队 北京昌平 102202
功能性消化不良在消化内科是临床上常见的胃肠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饱胀感、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以及上腹胀痛等。饮食习惯不规律、幽门螺杆菌感染等都是该病的主要病因。因为该病病因复杂,临床上常以药物结合心理方式进行治疗。现在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案为缓解症状并改变生活习惯等。中医治疗则是以疾病的整体为出发点进行治疗,以辩证分型为指导原则,针对性的进行治疗,进而使患者能够药到病除,加快康复的速度[1]。本篇论文收集了我院消化内科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就诊的患者共120人,并进行对比得出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现进行如下报告。
收集我院消化内科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就诊的患者共120人。以抽签的方式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人。其中实验组中有男性患者共33人,女性患者共27人,年龄分布在21~62岁之间,平均为(37.21±2.78)岁,病程在2~7年不等,平均(3.11±1.07)年;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共29人,女性患者共31人,年龄分布在23~61岁之间,平均为(41.03±1.01)岁,病程在1~5年不等,平均(2.91±0.98)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无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患者以西药的方式进行治疗,主要是口服多潘立酮片(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诺捷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84577,10mg/片),10mg/次,3次/日,于饭前半小时服用。实验组以辩证分型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分型,根据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分为脾胃虚弱型,肝郁脾虚型,肝胃不和型以及肝胃郁热型,再根据不同的类型开具不同的药物服用。脾胃虚弱型患者需用茯苓、白术、甘草、陈皮、半夏各10g,木香、砂仁各6g,人参5g用水煎服,2次/日;肝郁脾虚型患者则白术、党参、半夏、茯苓、陈皮、柴胡各10g,枳壳、木香各6g用水煎服,1次/.日;肝胃不和型患者用柴胡、厚朴、香附、芍药、陈皮、枳壳各10g,川芎、木香各6g,炙甘草5g用水煎服,1次/.日;对于肝胃郁热型患者需用陈皮、栀子、芍药、青皮各10g,牡丹皮、泽泻各6g用水煎服,2次/.日。上述所有中药煎好后都于饭后40min后服用。两组患者都以1个月为疗程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患者实行随访,为期4个月。
对比并记录两组患者最后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或明显加重为无效,经治疗后较前有所改善为有效,经治疗后较前有明显改善,并且各项指标能保持正常为有效。总有效率=(有效+无效)/总例数×100%。
将两组患者数据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整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X2来检验。Px〈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对比后发现,实验组的患者经过治疗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因此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由于现代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饮食也更加不规律。所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越来越多。该病在临床上非常常见,病因复杂,机制繁琐,其发病与神经、内脏、微生物以及不良的生理、心理刺激都有关系,所以仅通过一种药物进行治疗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该病除了有消化道方面的不适,对于病人的正常的生活及饮食习惯也有不良的影响,使饮食陷入恶性循环。近些年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得人们的生活节奏更快,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生活的重要因素,其大大的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消化系统的功能性疾病目前没有合适的生物学标志物,所以进行诊疗的过程中往往依靠患者的主诉,并以临床及生活质量的改变为标准进行诊断。所以,西医的治疗方案为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动力,抗菌和抗抑郁等进行治疗,但是疗效不确切,并且容易复发。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属“痞满”和“胃脘痛”等范围,中医辨证认为该病属慢性病症,发病时缓时急,病情缠绵,主要发病的位置为胃,然而其和肝及脾也有一定的关系。暴饮暴食以及情绪控制不佳都会损伤脾胃,肝郁气滞使得胃气上逆表现为腹胀,嗳气,呕吐,恶心等症状[2]。除此之外,肝郁化热容易导致脾胃功能异常,代谢紊乱,进而表现于机体的各种不适。中医通过辨证分型,将患者分为不同类型,然后分清主次的差异进行用药治通过对症下药,从而使患者能够尽快康复,并提升临床治疗该类疾病的成功率[3]。
总的来说,中医辨证分型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康复,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生活品质,因此值得在临床进行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