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迎军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河南郑州 450046
在互联网技术全球化的背景之下,《计算机应用基础》已经成为我国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对于新时代的人才需求,掌握计算机技术尤为重要。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我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必须传授学生实用性的与社会契合实际的知识与技能,如何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翻转课堂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提升学习效率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优势。
1.“16+16”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每周2学时理论课,2学时上机课,共16+16学时完成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
2.大班教学
据调查,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每个班级平均人数在150人以上,典型的大班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我校的公共基础课,基本上是大班授课,由于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基础水平存在差异,再加上学生自身接受程度不同,存在差异,势必造成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则“嚼不烂”。
由于教学场地、机房使用,需要照顾全校的课程安排,造成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安排不合理,出现先上机后理论的课程安排情况,导致理论学习的内容和上机练习不同步,而且实践课时较少,学生的学习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教师授课方式受限制,如课程设置、考试模式和教学大纲等因素的限制,教师大都会按照教科书的章节授课,注重语法规则,有些难度大、内容多的章节都凑在一起讲解,造成学习成效不佳。
信息时代中的学生,对信息时代的电子产品和各类软件有着天生的亲近感,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首先为学生提供了自由自主的学习环境,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能够增加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基于项目、问题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有步骤有计划地完成该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翻转课堂”项目;以班级为单位、每班一个项目、每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工协作、有步骤有计划地共同完成该班的项目。
教师不再是讲台上的圣人,而是身边的导师,直接指导和建构式学习的混合模式,那些因病请假或外出参加技能比赛、学生活动的学生不会落下功课,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数字平台自学,这样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个性化教育。另外,翻转课堂的内容被永久保存,可供查阅和修正。
翻转课堂模式不是简单地取代课堂面授,而是把传统的课堂从一个单向的知识传授改变成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得教学质量不再依赖老师的水平,而大部分依赖视频的质量和学习数据的分析,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密切了师生之间感情,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建立系统、完整、丰富、适用、易用课程资源库,尤其是教学课件的制作,必须以有利于实现翻转为目的,制作精美、易懂的教学课件,用基本资源实录真实的教学过程,以基本资源+拓展资源展示课程的进化,分类指导的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
微课是实现翻转课堂的重要载体,是学生进行翻转课堂的重要资源。录制微课视频,可以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具体内容,进行不同的微课设计,比如录屏、录像可用在不同的章节内容,办公软件的知识点的讲解适用于录屏类微课,电脑的组装等知识点适用于录像类微课,教师根据知识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微课设计类型。
2017年我校引入“学习通”学习平台,《计算机应用基础》可以在平台上建课,教师录制微课视频,学生可以下载APP,在课前学习内容,与同学进行讨论,课堂上将学习的疑惑告诉老师,老师进行讲解,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如果教师讲解完本节课,仍有“嚼不烂”的同学,可以反复观看视频,留言给老师进行解惑。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这样不仅学习的积极性不大,互动性不够强,使得学习的效果不够好,学生的对知识的印象不够强烈。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使得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并能主动参与到项目的设计与开发的过程中,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每周2学时理论课,2学时上机课,共16+16学时完成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而且大班教学,学生的学习效果参差不齐;通过“翻转课堂”,学生业余时间学完本章节知识,带着疑惑上课,课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教师给出解答,最后学生将自己的疑惑进行实践练习,获得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