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南渡后岭南词学的兴起及其地域特征

2018-11-13 17:39宋秋敏
中国韵文学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词学贬谪岭南

宋秋敏

(东莞理工学院 城市学院,广东 东莞 523419)

所谓“岭南”,一般指南岭(又称“五岭”)以南的广阔地域,包括今天两广、海南、港澳等地。由于五岭的阻隔,且与中原路途遥远,岭南地区虽在上古时期即为百越居住之所,秦汉时又成为南越、闽越等诸藩国的属地,然而交通闭塞,经济文化落后,被视为蛮荒、瘴疠之乡,历来是朝廷贬谪犯官、流放罪人之地。唐代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潮州,发出“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的绝望哀叹。有宋以降,各项佑文政策加之太祖“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誓约,士大夫因获罪而遭贬岭南者尤多。如北宋绍圣时期,苏轼、苏辙、孔平仲、秦观等人就因在激烈的党争中受政敌的排挤而被贬岭南。出于对岭南气候、风土的排斥畏惧心理,他们中大多数人笔下的谪居生活往往愁苦难堪,令人避之不及,诸如:“山林瘴雾老难堪,归去中原荼亦甘”(苏辙《闰九月重九与父老小饮四绝其三和子瞻过岭》);“海氛朝自暗,山气昼常昏。虫穴风来毒,蛮溪水出浑”(孔平仲《偶书》);“岁晚瘴江急,鸟兽鸣声悲。空蒙寒雨零,惨淡阴风吹”(秦观《自作挽词》)等等,极写岭南的蛮荒凄凉之状。

靖康之变以后,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词学版图也发生相应变化,南渡初期大量流亡、贬谪词人的涌入,加之岭南地区经济地位的提升,使得词学创作一向寥落的岭南迅速崛起,出现了词人分布较为集中、词学活动频繁的局面。这不仅促进了南渡后地域多元化词学格局的形成,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风土人情,岭南词学又呈现出较为鲜明的地域特色。

一 南渡后岭南词学的兴起

就词学发展而言,北宋时期的岭南地区,既无本土作家,作于此地的词作也寥若晨星。南渡以后,岭南唱词之风渐兴,不但作家队伍日益壮大,作品内容也一改原来较为单一的贬谪文学模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其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南渡后大量北方文人避难或迁居岭南,并在当地进行词学活动,岭南词坛局面由此得到相当大的改观。一方面,由于岭南天高皇帝远,避地于此比较安全,如庄绰《鸡肋编》云:“自中原遭胡虏之祸,民人死于兵革水火疾饥坠压寒暑力役者,盖已不可胜计,而避地二广者,幸获安居。”另一方面,建炎、绍兴初年,北方士民集体南迁,导致两浙等东南富庶之地人口急遽膨胀,物价飞涨:“四方流徙者尽集于千里之内,故以十五州之众当今天下之半。计其地不足以居其半,而米粟布帛之直三倍于旧,鸡豚菜菇、樵薪之鬻五倍于旧,田宅之价十倍于旧。”与此情况相反,当时的“广南二路,自潮州而南,居民鲜少,山荒甚多”,由此,则“江北士大夫,多避地岭南者”,这其中不乏如吕本中、曾几、朱敦儒、陈与义等著名文士。他们的到来,壮大了岭南文学的创作队伍,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岭南地区的文学创作水平。比如建炎四年初(1130),吕本中避乱南行,至连州,后又流寓全州、桂州、柳州、贺州等岭南诸地,历数载,绍兴三年(1133)北归。其在岭南创作的诗词不但描写异地风土人情,也抒发了避难者的颠沛流离之感和家国之痛。又比如靖康元年(1126),金兵攻占汴京,宋室南渡,朱敦儒随大批难民辗转流离逃至岭南,在粤西泷州暂住。其词集《樵歌》之中,有十三首词作即于岭南。由于岭南偏远的地理位置、落后的自然经济环境、以及长久以来蛮荒未化的人文历史背景,加之国亡家散的遭遇,其“天涯沦落”的漂泊疏离心态和思乡之情始终挥之不去:“悲歌醉舞,九人而已,总是天涯倦客”,“东风吹泪故园春,问我辈、何时去得”(《鹊桥仙·康州同子权兄弟饮梅花下》);“泷州几番清秋。许多愁。叹我等闲白了、少年头。人间事。如何是。去来休。自是不归、归去有谁留”(《相见欢》);“北客相逢弹泪坐,合恨分愁。无酒可销忧。但说皇州。天家宫阙酒家楼。今夜只应清汴水,呜咽东流”(《浪淘沙》);“伊是浮云侬是梦,休问家乡”(《浪淘沙·康州泊船》)。最典型的如其《雨中花·岭南作》:

故国当年得意,射麋上苑,走马长楸。对葱葱佳气,赤县神州。好景何曾虚过,胜友是处相留。向伊川雪夜,洛浦花朝,占断狂游。 胡尘卷地,南走炎荒,曳裾强学应刘。空漫说、螭蟠龙卧,谁取封侯。塞雁年年北去,蛮江日日西流。此生老矣,除非春梦,重到东周。

这首流离岭南之作是朱敦儒词风由豪爽转向悲凉的重要标志,早期词作中疏狂放浪的情怀已消失殆尽。词中通过今昔对比,抒写了面对山河破碎、满目疮痍的亡国之痛和去国离乡的悲苦,这也是南渡初期大部分流寓岭南词人的普遍心态。

其次,南渡以后,岭南地区继续作为贬谪之地,形成一个以秦桧政敌为主要成员,包括赵鼎、胡铨、李光、胡寅等在内的松散的谪宦词人群。一方面,南渡后被贬谪岭南的词人,由于政治环境的严酷和自然环境的恶劣,对国家政局的忧虑以及对自身“忠而被谤”的忧愤依然存在。如胡铨被贬广东新州后作《好事近》词书愤,云:“富贵本无心,何事故乡轻别?空使猿惊鹤怨,误薜萝秋月。囊锥刚要出头来,不道甚时节!欲驾巾车归去,有豺狼当辙!”据王明清《挥塵录·后录》卷一〇载,秦桧见此词后,又贬胡铨于海南岛。而其他贬谪词人也发出诸如“试倚危楼,将远恨、卷帘看。举头见日,不见长安。谩凝眸、老泪凄然”(赵鼎《行香子》)、“奈此九回肠,万斛清愁,人何处、邈如天样”(赵鼎《洞仙歌》)、“群黎怪我何事,流转古儋州”(李光《水调歌头》)、“十年目断鲸波阔。万里相逢歌怨咽”(胡铨《玉楼春》)等抒发遭贬后疏离、沦落之感的慨叹。另一方面,同是贬谪岭南,南渡词人群的生活态度和文学表现较之北宋的贬谪词人群更为坦荡豁达,随缘自适。如被贬岭南后,李光作书与胡铨共勉:“儋耳,天下至恶之地,吾二人居之,能不以为陋,内有黄卷圣贤,外有青衿士子,或一枰之上,三酌之余,陶然自乐,是非荣辱,了不相干。故十五年之间,虽老而未死,盖有出乎生死之外者。这种情怀表现在创作于岭南的词作中,也比北宋词人多了乐观淡定,少了些焦虑和窘迫。请读:“风定潮平如练,云散月明如昼,孤兴在扁舟。笑尽一杯酒,水调杂蛮讴”(李光《水调歌头》);“青箬笠,绿荷衣。斜风细雨也须归。崖州险似风波海,海里风波有定时”(胡铨《鹧鸪天·癸酉吉阳用山谷韵》);“谁念新州人老。几度斜阳芳草。眼雨欲晴时,梅雨故来相恼。休恼。休恼。今岁荔枝能好”(胡铨《如梦令》);“崖州何有水连空。人在浪花中。月屿一声横竹,云帆万里雄风”(胡铨《朝中措》);“山浮海上青螺远,决毗归鸿。闲倚东风。叠叠层云欲荡胸”(胡铨《采桑子》)等等。他们以旷达的心态陶醉于岭南雄奇秀美的山光水色之间,展示出从容乐观、潇洒超然的情怀。在岭南,贬谪词人彼此交流、互相勉励之外,还与当地官员应和酬答,如胡铨《转调定风波·和答海南统领陈康时》,李光《鹧鸪天·逢时使君出示所作送春佳词,引楚襄事,因次其韵》等皆属此类。

再次,南渡以后,随着岭南地区经济地位的上升,一些词人仕宦于岭南,与流亡和贬谪岭南的词人群体不同,他们创作于此的词作,更多表现出入仕文人对于岭南舒适生活的惬意享受和赞赏。

靖康以来,由于宋金对峙,西北陆路贸易受阻,东南海路贸易由此得到大力发展。广东是宋代最早设市舶司的地区,其对于南宋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广南东路的治所,广州是岭南最繁华的城市,政务上迎来送往的接待工作也尤为忙碌,因此,其词学活动多与官方的宴饮和表演娱乐活动相结合,形成了以知州方滋为核心,包括洪适、黄公度等在内的仕宦词人群。洪适的《盘洲文集》存词138篇,在岭南所作多为应歌、应社、祝寿、侑酒、送别等娱乐词和社交词,如《朝中措·黄师宪侍儿倩奴》《点绛唇·别师宪》《临江仙·会黄魁》《鹧鸪天·胡提舶生日》《临江仙·送罗倅、伟卿权新州》。从这些题目不难看出,当时广州应和酬答的唱词风气之盛。而因“粤俗好歌,凡有吉庆,必唱歌以为欢乐”,为配合当地经常举办的乐舞、戏曲等表演活动,洪适还创作大量乐语。《盘洲文集》存乐语四十五篇,其中四十三篇就作于广州任上,比较著名的《番禹调笑》组词,分咏广州十处风景名胜。仕宦词人赵彦端也因“羊城天下最号都会,风轩月馆,艳姬角妓,倍于他所,人以群仙目之”, 作十阙《鹧鸪天》,盛赞萧秀、萧莹、欧懿、桑雅、刘雅、欧倩、文秀、王婉、杨兰等当时广州的著名歌伎,由此可见广州当日歌舞升平的盛况。

南渡以后,广西的词学创作,无论在数量方面还是质量方面也都有所提升。据宛敏灏先生考证,张孝祥有十首词作于广西任上;范成大仕宦广西时,醉心于桂林美景,曾作《破阵子》《满江红》《水调歌头》《鹧鸪天》等多首词吟咏,以至于在桂林出现“妓园窈窕,争唱舍人之词”的场面。

此后数十年,又有崔与之、刘镇、李昴英、葛长庚、陈纪等岭南本土词人相继登场,他们或以词抒发直臣的浩然正气,或以词抒写遗民之恨,或以词赋闲情,或以词论道,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对后世岭南词学的发展影响巨大。

二 南渡词人群岭南词创作的地域特征

南渡后词学活动在岭南的兴起,一方面,填补了当地文学空白,促进了当地的文化发展;另一方面,岭南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也为作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南渡以后,词人对迥异于中原的岭南风情予以进一步关注与审视,岭南的风物、自然景观和城市风光开始较频繁地出现在读者的视野中,词作呈现出具有浓郁岭南风味的地域性特征。

其一,具有岭南地域特色的各类意象被写入词中。如:“山暗秋云,暝鸦接翅啼榕树”(张元干《点绛唇》);“山晓鹧鸪啼,云暗泷州路。榕叶阴浓荔子青,百尺桄榔树”(朱敦儒《卜算子》);“枕畔木瓜香。晓来清兴长”(朱敦儒《菩萨蛮》);“九日江亭闲望,蛮树绕,瘴云浮。肠断红蕉花晚、水西流”(朱敦儒《沙塞子》);“槐阴密,蔗浆寒,荔枝丹。珍重主人怜客意,荐雕盘”(曾觌《春光好》);“香露滴芳鲜,并蒂连枝照绮筵。惊走梧桐双睡鹊,腰底黄金作弹圆”(《南乡子·龙眼未闻有诗词者,戏为赋之》);“绿窗梳洗晚。笑把玻璃盏。斜日上妆台。酒红和困来”(范成大《菩萨蛮·木芙蓉》)等等。“榕树”“桄榔”“木瓜”“蛮树”“瘴云”“红蕉花”“甘蔗”“荔枝”“龙眼”“木芙蓉”等中原人罕见,而在北宋贬谪词中也绝少出现的岭南风物,开始比较频繁地出现在南渡后的岭南词中,其以独特的异乡风情,为读者提供了不同以往的审美感知,从而实现了岭南词意象的进一步更新。值得一提的是,当岭南与中原共有的意象相关联和比较时,它们往往又成为词人思乡怀旧的触媒,一发而不可收拾。比如李光《渔家傲》:

海外无寒花发早。一枝不忍簪风帽。归插净瓶花转好。维摩老。年来却被花枝恼。 忽忆故乡花满道。狂歌痛饮俱年少。桃坞花开如野烧,都醉倒,花深往往眠芳草。

词前小序云:“为恨。今岁寓昌江,二月三日与客游黎氏园,偶见桃花一枝。羊君荆华折以见赠,恍然如逢故人。归插净瓶中,累日不雕。予既作二小诗,同行皆属和。忽忆吾乡桃花坞之盛,每至花发,乡中人多醵会往游。醉后歌呼,今岂复得,缅怀畴昔,不无感叹,因成长短句,寄商叟、德矩二友。若悟此空花,即不复以存没介怀也。”看来,即使超旷豁达如李光,岭南虽好、不如还乡的想法也始终是根深蒂固的。

其二,与北宋贬谪文人对岭南的抗拒和疏离心态不同,南渡以后,岭南优美的自然风景和繁华的城市风光逐渐成为词人关注和吟咏的对象。

乾道元年(1165年),张孝祥出任静江府(治所在今广西桂林)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赴官途中即作《南歌子·过严关》:“路尽湘江水,人行瘴雾间。昏昏西北度严关。天外一簪初见、岭南山。 北雁连书断,秋霜点鬓斑。此行休问几时还。唯拟桂林佳处、过春残。”行进于瘴雾之间,兴奋之情却溢于言表。而当其于桂林任上时,更深深陶醉于当地自然人文风光,挖掘出岭南的别样风情,如其《水调歌头·桂林集句》:

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江南驿使未到,梅蕊破春心。繁会九衢三市,缥缈层楼杰观,雪片一冬深。自是清凉国,莫遣瘴烟侵。 江山好,青罗带,碧玉簪。平沙细浪欲尽,陡起忽千寻。家种黄柑丹荔,户拾明珠翠羽,箫鼓夜沉沉。莫问骖鸾事,有酒且频斟。

桂林的奇山秀水和繁华的城市风光让人徜徉其间、流连忘返,难怪张孝祥要发出“老子兴不浅,聊复此淹留”(《水调歌头·桂林中秋》)的慨叹。

洪适绍兴十八年被免官后,“往来岭南侍亲者凡九年”(钱大昕《洪文惠公年谱》)。绍兴二十一年, 方滋知广州兼广南东路经略使,将洪适延为僚属。广州(秦时始称“番禺”)是南宋时期岭南最大的城市,其都市之繁华与人烟之阜盛不亚于很多中原城镇,当时已有著名的羊城八景:扶胥浴日、石门返照、珠江秋月(色)、海山晓霁、菊湖云影、蒲涧帘泉、光孝菩提、大通烟雨。此间,洪适词中多应和酬答与描写岭南风情和城市风光之作,最典型的当为《番禺调笑》,这是一组用于表演的联章体调笑转踏舞歌词,娱乐表演痕迹十分明显。勾队词(类似于戏曲的开场白)开篇即云“度新词而屡舞,宫商递奏,调笑入场”,收尾遣队词又云“歌舞既终,相将好去”,明确交代娱宾佐欢的创作目的。其主体部分以诗词相间的形式分咏广州的羊仙像、药洲、海山楼、素馨巷、汉朝台、浴日亭、薄涧、贪泉、沉香浦、清远峡等十处名胜古迹,渲染和再现了广州当时的胜景与繁华。如“药洲”:

传闻南汉学飞仙。炼药名洲雉堞边。炉寒灶毁无踪迹,古木闲花不计年。惟余九曜巉岩石。寸寸沦漪湛天碧。画桥彩舫列歌亭,长与邦人作寒食。

寒食。人如织。藉草临流罗饮席。阳春有脚森双戟。和气欢声洋溢。洲边药灶成陈迹。九曜摩挲奇石。

“药洲”为南汉皇帝炼丹之地,有人工湖曰“西湖”,湖中建洲,洲中奇石林立、花香馥郁,沿湖桥、亭、楼、馆、榭连绵不绝,是风景绝佳的园林胜地。南渡以后,药洲成为广州士民游览避暑、泛舟觞咏之所,嘉定元年(1208)经略使陈岘又在湖面种上白莲,并建爱莲亭,“药洲”由此更加热闹繁华,到了明代,“药洲春晓”已成为明代羊城八景之一。

又如海山楼:

高楼百尺迩严城。披拂雄风襟袂清。云气笼山朝雨急,海涛侵岸暮潮生。楼前箫鼓声相和。戢戢归樯排几柁。须信官廉蚌蛤回,望中山积皆奇货。

奇货。归帆过。击鼓吹箫相应和。楼前高浪风掀簸。渔唱一声山左。胡床邀月轻云破。玉尘飞谈惊座。

海山楼是宋代广州名楼,下临珠江。在海山楼上眺望珠江,近岸白鸥翻飞,百舸云集,帆影错落如阵;远处江流浩渺,水天一色,尤以天刚亮且雨过天晴时为最美。

再如“素馨巷”:

南国英华赋众芳。素馨声价独无双。未知蟾桂能相比,不是人间草木香。轻丝结蕊长盈穗。一片瑞云萦宝髻。水沈为骨麝为衣,剩馥三熏亦名世。

名世。花无二。高压阇提倾末利。素丝缕缕联芳蕊。一片云生宝髻。屑沈碎麝香肌细。剩馥熏成心字。

据《南方草木状》记载,素馨花(即茉莉)原产波斯,晋代传入广州。到了宋代,番禺(广州)居民普遍种植素馨花,城市周边形成多个素馨花生产基地。南宋方信孺《南海百咏》中《花田》一首曰:“在城西十里三角市。平田弥望,皆素馨花。”由于素馨花香气浓郁独特,其在番禺的制香业中大量使用,也是制作化妆品、美容品的优选香料,著名“心字香”,就是“番禺吴家”的产品。

南渡词人对于岭南地区独特风土人情的关注和摹写,在促进岭南词学发展的同时,也从侧面展示了当地历史、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内容。

三 结语

宋南渡后的岭南词,作为南宋词学的组成部分,与整个南宋初期词坛既保持步调一致,又表现出某些独特性和新异特征。

首先,体现了南宋初年词坛的共性特征。其一,进一步强调词体的娱乐、抒情功能,充分发挥歌词应歌、侑觞、佐欢等实用价值,这在南渡后的广州词人群中表现尤为突出,其大量歌舞词的创作,也为南宋初年联章体歌舞词研究提供了丰富资料;其二,重视词体的社交功能,寿词、送别词、应社词、各种场合的次韵应和词等,在创作于岭南的各类文人词中屡见不鲜。

其次,由于靖康之乱的剧烈变动,加之岭南特殊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环境,南渡后的岭南词学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又凸显出其独特新异的地域特征。比如,大量岭南物事风景入词,不但更新和丰富了宋词的意象群,也提供了不同以往的审美感受。

随着宋南渡后蜀、闽、岭南等地词学逐渐兴起,原有空白进一步被填补,中国文学生态和文化生态也同时实现和完成了由北而南的重心转移。

猜你喜欢
词学贬谪岭南
岭南荔枝红
汉代岭南考古学特征拾零
江顺诒《词学集成》的特点和意义
归来还看自家山
——林丰俗与岭南山水画语言探索专题展
古代文人的仕宦情结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非同凡响的秋歌
词学胜境
词学胜境
探究刘禹锡、柳宗元的贬谪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