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希 黄欧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随着计算机产业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电脑游戏成为学生的重要娱乐活动,应运而生的基于自主学习的游戏型课件引起了教育技术领域的关注。基于自主学习的游戏型课件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如果能恰当地使用,不仅能够引导学生远离电子游戏的弊端,而且可以利用电脑游戏激发学习主动性的优势进行知识的传授。
基于自主学习的游戏型课件是指在自主学习理论和游戏化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使用现代的数字媒介,将学习因素和游戏因素有机结合,达到学习目的的计算机软件。下文提到的游戏型课件都是指基于自主学习的游戏型课件。
游戏型课件能够带领学习者进行个性化趣味性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不仅能够强化计算机的操作能力,而且能够进行自主的、探究性的学习。每一次学习的完成都能够增强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渐渐地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学习者在游戏中存在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不论是哪种关系的处理都能够锻炼学习者的社交能力,使得学习者在学习中找到归属感并获得社会化。游戏型课件中的鼓励性提示能够加强学习者的心理承受能力。
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对游戏型课件进行不同的分类。根据传播媒介的不同,游戏型课件可分为单机版游戏型课件和网络版游戏型课件;根据内容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角色扮演类、策略类、动作类、模拟类等;根据交互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人机交互型和人人交互型;根据教育目标的不同,可分为学科类游戏型课件、休闲益智类游戏型课件;学科类游戏型课件又可分为综合类和单科类。
游戏型课件作为课件的一种,其最主要的作用是让学习者在游戏中玩有所得,因此,教育性是设计游戏型课件时不容忽视的原则之一。游戏型课件的教育性原则主要体现在课件的学习目标、内容的选择及组织策略等几个方面。学习目标就是学习者通过游戏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内容选择要考虑的是选取那些理论性较弱、方便呈现、易于掌握、适合情境教学的内容。
明确“以学习者为中心”,这点对于游戏型课件的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基于自主学习的游戏型课件的使用者和控制者都是学生,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突出了学习者的中心位置,才能让学习者真正体验到自己是游戏的主人,从而更深度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情境能帮助学习者将身心更好地投入到游戏当中,通过在相应情境中完成某种特殊的任务,通过设置关卡等形式来获得游戏的愉悦并掌握知识。
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极力倡导的三种学习形式。在个体自主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这时需经过独立探究来解决;当自己经过探究尚不足以解决该问题时,就需要寻求他人的帮助;当被求助者不能解答该问题时,可能需要分工合作,共同探究,解决问题。
为此,在游戏型课件中设计出协作学习的环境。在课件中主要是通过嵌入课件的讨论组、论坛、聊天室、E-mail、邮件列表、新闻组、答疑区、Blog(博客)、微博、微信等基于社会性软件的交互方式进行问题讨论或专题学习等协作学习的环境。这种交互可以是学习者之间,也可以是学习者与课件设计者之间、与在线专家或老师之间。
自主学习策略是指为了支持和促进学生者在使用游戏型课件时有效学习而安排游戏环节中各个元素的模式和方法,其核心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常见的自主学习策略有:教练策略、建模策略、反思策略、支架策略、启发式策略、自我反馈策略、探索式策略、讨论策略、角色扮演策略、竞争策略、协同策略、伙伴策略、抛锚策略、学徒策略、随机进入策略等。
在设计自主学习策略时,主要考虑主、客观两方面因素。客观是指知识内容的特征,它决定学习策略的选择、游戏规则的设定;主观方面则指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所具有的认知能力、认知结构和学生的学习风格。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学习者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尤其是与智力因素有关的特征对学习策略的选择至关重要。
作为课件的一种,界面友好和操作方便是其最基本的要求,尤其对于游戏型课件,这两点更是不容忽视。考虑到游戏型课件的适用人群和科目的特点,要求在设计游戏时,要根据具体科目设计出与之相关的界面,比如色彩、文字、音效等都是要精心研究。有时还要依据使用人群的不同制定出相应的规则。良好的界面和简单易懂的操作是维持学习者兴趣和激发学习者动机的有力保障。
基于自主学习的游戏型课件是以教育为目的、游戏为途径、融合知识性与娱乐性为一体的学习方式。笔者提出的设计原则和应用步骤对游戏型课件的开发效率和高效使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对游戏型课件的健康、快速发展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