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峰
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中学 627550
自全国施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年改革以来,藏区学生的生物教学发展面貌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新课改背景下,藏区生物教学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教学基本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但由于藏区自身发展条件限制,生物教学现有实验室配置和师资匮乏,教师教学理念和学校办学条件无法满足学生学习要求,藏区生物教学还存在较多的困难。本文通过分析藏区生物教学现状,探讨如何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机遇,因地制宜,加快藏区生物教学的发展,为生物教学提供持续有效的改进措施。
藏区地处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藏区的很多学校海拔基本都是三千多米,自然环境条件十分恶劣,这极大地制约了生物教学实验实施中实验材料的培养、选择和保存,从而影响实验效果和师生进行教学实验的积极性。同时,由于藏区经济贫困落后,地势较为封闭,交通运输不便,许多学校生物实验室实验资源匮乏,尤其与新课程相配套的实验仪器配备不足,实验室内缺乏多媒体的配备,实验开设遇到了很大的障碍。因此,藏区生物教学基本通过教师讲解实验、学生参照教材和课外书籍了解实验,学生真正动手实验的机会很少。
新课改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藏区教师对生物教学和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视。教师开始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进行生物实验,同时更加注重理论教学,保证学生实验的顺利进行。实验是生物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长期受中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生物实验一直未受到重视,以至于生物课堂上出现了“看实验、背实验和听实验”的现象,把妙趣横生的生物实验活动,变成了呆板僵硬的教条,严重限制了学生学习思维的发展,挫伤了学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改教育理念倡导学生在进行生物学习之后自行设计生物实验,它是学生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学生在学和创新的过程中理解生物理论知识的内涵,体现自身学习的价值。新课改标准要求生物教学要有观察、调查、制作、验证和探究多种类型的模式,旨在多途径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藏区生物教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单一落后,教学素养较低。大多数教师只是简单地让学生模仿实验,不去深究探索,教学方法千篇一律,教师和学生都已养成了惰性,缺乏实验创新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只能教教材,而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造成学生对生物课程丧失了兴趣,也导致生物课堂上学习氛围不浓厚,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
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转当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解放思想,转变教学思想观念。这要求藏区生物教师要积极参加新课标教学培训,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充分认识到生物教学及生物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上的重要性,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体验生物探究过程,创造性地开发教学资源,大胆地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同时,藏区学校要提供较好的教师培训环境,严格要求生物教师的培训纪律,使教师在生物教学培训中学有所成。
藏区高原环境恶劣,学校教学条件十分艰苦,缺乏实验器材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但是高原环境独特、生物资源丰富和草原湿地浩渺,这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这要求地区教育管理者和实施者能够大胆创新、因地制宜,利用当地常见的生物资源设计生物实验,弥补生物教学实验设备不足的缺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保障生物教学的顺利开展。比如充分利用毛垭草原,开展“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方法”的实验;利用藏族人喜欢喝青稞酒和家家做酸奶的习俗,创新开展“酿造青稞酒”和“家庭酸奶的 制作”等系列微生物实验;组织学生到草原野外采集生物标本,让草原变成天然的生物园地,为生物实验课提供材料。
生物课外实验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种有效延伸和补充,藏区学生身边有很多显性、隐性生物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学校周边的教育资源、 结合探究活动内容拓展实验场所、积极与当地的医院和畜牧所等建立联系,争取得到技术、器材、药品等方面的支持。除此之外,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附近的畜牧所、农科所、草原站参观、实习和开展义务劳动,为学校开展相关的实验打下基础。藏区生物教学应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在课程设置和内容上要有多样性、选择性和丰富性。这对于实验条件和师资力量相对落后的藏区来说是难得的机遇,充分体现“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挖掘符合藏区特色, 让学生学有所获,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积极性,确立藏区生物教学的独特发展方向。
结束语:
藏区教师在新课程下要加强学习培训和转变教学观念,同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藏区丰富的生物资源,开展生物课程研究和创新,改进实验过程和方法,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有效地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