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2018-11-13 13:33肖潇雨
海外文摘·艺术 2018年15期
关键词:物流农产品信息化

肖潇雨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孝感 432000)

传统的农产品物流具有周期长、环节多和腐损率高等诸多缺点,加之农户和农业经营主体对市场信息把握的不及时和不准确,使得农产品物流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无法保障各参与主体的利益最大化。究其原因,与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程度偏低密切相关,进而导致农产品物流各节点之间的彼此孤立。

1 互联网下物流的发展

在“互联网+”背景下,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农产品资源的有效配置,减少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浪费,增强供应链的价值增值体现。以广东粤西地区为例,该地区农产品资源丰富,有许多有优势的地方特产,如徐闻菠萝、廉江红橙、洪兴芥菜、荔枝、菠萝蜜、龙眼、火龙果、海产品等,粤西地区品牌农产品的发展得益于当地丰富的农业资源,品牌农产品的数量约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在供给侧改革“互联网+”的大时代下,日益增长的农产品消费需求对粤西地区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2 “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

2.1 网络基础建设匮乏薄弱

网络基础建设的水平决定了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发展的高度,农村的散落型居住方式和小规模经营模式加大了政府的建设难度,导致广大农村地区网络覆盖率偏低,使得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工作举步维艰,无法实现农产品物流众多节点之间的有效链接,更无从谈起先进技术在农产品物流中的推广和应用。同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实名注册的物流网站虽然将近万家,但其中涉及农产品物流的只占总数的五分之一左右,为数众多的小型物流网站功能单一、缺乏维护且更新缓慢,影响了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进程。

2.2 信息应用水平参差不齐

农产品物流较为繁琐、复杂、耗时,加之各参与主体的信息应用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导致信息化实施难度较大。一是农民。农民普遍欠缺使用信息的自觉性,同时由于缺乏网络技能培训和上网费用较高,使农民无法摆脱对传统中间商的依赖,不能自行选择更为合理的物流配送路径;二是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只有为数不多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信息应用水平较高,很多农业经营主体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重生产、轻物流”思想,只关心农产品物流所带来的保值作用而忽略了增值效应,因此对物流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偏低;三是市场流通载体。以配送中心和批发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市场流通载体的信息应用水平也存在差异,配送中心的信息应用水平远高于批发市场,这种不均衡现状导致农产品的腐损率居高不下。由此可见,由于参与主体信息应用水平的参差不齐,极大地影响了农产品物流信息协同效应的发挥。

2.3 信息采集渠道不畅

农产品物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均涉及到大量的信息,但由于渠道不畅导致无法顺利完成农产品物流信息的采集工作,难以形成物流产业链的整体合力。一是信息来源渠道狭窄。我国农产品很少能从产地直达市场,通常需要通过经销商的层级传递和复杂的流通过程,因而信息共享存在一定的困难,采集面和采集内容均相对狭窄,使得农产品流通呈现一定的盲目性,导致我国粮食物流成本为40%,果蔬则高达60%;二是物流信息扭曲。由于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较强,很容易受到气候和季节的影响,市场供给也会随之出现剧烈的波动,因为未能有效地采集供应端的信息,很容易导致后续物流信息的扭曲,而需求扭曲的逐级放大不利于“牛鞭效应”的消解。

2.4 信息化人才供给不足

由于受到农村消费层次低和生活方式落后等众多因素的影响,物流人才很难坚定扎根农村的信心,既通晓信息技术和企业管理知识,又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复合型人才严重供给不足,成为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同时,尽管目前我国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本专科院校有700余所,在校大学生数量达到20万人左右,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脱节问题,高等院校由于专业建设的调研深度不够,因而缺乏对我国物流业发展态势的准确预见,导致课程安排相对固化,无法适应物流产业的变革和物流技术的革新。同时,偏重理论教学而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也影响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

3 “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物流问题对策

3.1 加大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物流的发展需要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予以保障。一是加大扶持力度。政府在农产品物流信息化进程中发挥着宏观主导作用,因而应立足于农村实际给予必要的资金扶持,在农村铺设光纤或其他类型的通信电缆,同时对于那些经济较为困难的农民给予一定的硬件投资补贴,以拓宽农村的网络覆盖面;二是重视网络维护工作。

3.2 物流中心应进行合理布局及设置

提倡运输方式多元化。借助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等新技术,不断优化物流中心的选址、规模以及配送路径,最大化节省物流成本;大力发展“互联网+”下的车货匹配、路径优化、运输协调、仓储信息化智能化等新方式,培育相关的骨干企业;开展仓储智能化试点;加强物流的基础建设;推进物流车辆标准化智能化工作。同时,不同物流环节的配送方式应多样化,近些年在末端物流配送环节出现了无人机配送模式就是一种较好的创新。

3.3 加大引进和培养物流人才的力度

一是要积极引进农产品物流综合性人才。农产品物流是融合了运输业、仓储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因而地方政府应开设绿色通道制定物流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吸引通晓农产品流通体系、农产品市场分布、农业企业管理及网络信息技术的高层次人才;二是构建产教融合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高校应主动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即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零距离、教学内容与职业要求零距离以及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三是发展在职人员培训体系。加强对农产品物流企业工作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通过举办短期培训班的形式尽快培养出一批农产品物流企业的急用人才。

3.4 提高产业链上下游的信息应用能力

一是加强教育和普及工作。政府是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组织者,应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并通过行政手段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户、农业经营主体和流通载体获取信息和使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推进先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在提高物流效率的同时降低农产品的物流成本。如使用GPS技术可以随时掌握大量的、动态的物流信息数据,供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可以通过温控系统调整农产品运输过程中的贮藏温度,保障农产品的运输安全。另外,使用RFID技术则可以无需打开农产品的外包装即可采集温度信息,为农产品变质责任的推定提供现场依据。

4 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得以完善,信息的实时共享也逐渐变为现实,为农产品物流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将互联网技术与农产品物流产业有机融合,将极大地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促进农产品物流效率与质量的提高。

猜你喜欢
物流农产品信息化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农产品争奇斗艳
2009年本刊重点关注之物流展会、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