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长泰县倭患与高安军抗倭述论

2018-11-13 02:34林河山
闽台文化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高安倭寇

林河山,林 麓

(1.长泰县政协文史委 福建 长泰 363900;2.宁德市蕉城区第二实验学校,福建 宁德 363000)

明代嘉靖年间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长泰军民奋力抗击,其中有一支堪称劲旅的民间武装组织——长泰高安军。其坚持抗倭7年之久,成为闽南一带抗倭中坚力量,有力地配合了当时官方剿倭。作为抗倭力量的戚家军、俞家军,历来为人所重视,研究广泛深入,但是同为抗倭的重要力量而且颇具特色的高安军,却尚未引起社会应有的关注。本文根据史料记载,参考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整饬补缀,对高安军的产生及其抗倭事迹做一番梳理,期望对抗倭史研究有所裨益。

一、明代长泰县的倭患

大多数学者认为,东南沿海一带,倭寇侵扰的地区,最初主要是在长江下游,由于明军围追堵击,倭寇抄掠锋芒逐渐南移。在福建,明军防备力量异常薄弱,倭寇甚至肆无忌惮地深入腹地,攻打县城,洗劫乡村。

自嘉靖三十七年(1558)十月中旬,倭寇首犯恭顺里山重村,此后长泰各地的侵扰从不间断。其间,虽有军民奋力抗击,但由于敌众我寡,敌袭我驻,终难抵挡倭寇流袭广大乡村。嘉靖三十八年(1559)三月,倭寇3000余进犯善化里,为当地乡勇所挫;四月初七日,倭万余威逼长泰县城,全城固守,城赖以全;五月初八日,倭寇数千人由朝天岭窜入南津、溪园、湖口,诸舍民居毁尽;六月十三日,复入善化里林墩社,至二十六日转珪塘、瀛山等社,民居焚烧殆尽,男妇掳杀千数。三十九年(1560)三月初三日,倭寇千余,焚劫善化里;九月十二日,寇袭扰旌孝里小鸬鹚社;十二月二十九日,寇流徙珪塘、埔尾等社大肆劫掠。四十年(1561)三月寇2000人劫人和里董溪头、溪园等处;四月至石铭里塔兜、洋山;五月复寇人和里;六月犯武安,城中合兵捣之,寇溃遁;十一月,倭犯恭顺里。四十一年(1562)四月寇洗劫钦化里。四十三年(1564)春正月,又倭寇千数攻陷温山寨。

倭掠长泰如上所述,累有11次之多。其特点有四:

一是数路来犯。犯泰之倭共有三条路径,一路从泉州登陆,先犯安溪等邻县,再犯长泰,如三十九年(1560)十二月十九日倭寇自安溪宜招大寨流徙珪塘、埔尾等社;一路屯积于浯屿之寇从同安登陆,再翻山越岭入泰袭扰,如三十八年(1559)六月十三日自同安入善化里林墩社;一路从月港(今龙海海澄镇)登陆,夺舟沿江流袭,如嘉靖三十八年(1559)三月、四月入泰之敌。

二是倭蚁成群。由于入泰侵扰之寇在浙曾为俞大猷、戚继光所败,也曾为高安军所挫,不敢贸然小股出动,免遭全歼,故多经部署安排,倾巢而出,分路袭扰,故动辄数千之众攻城略地,围攻泰邑之寇,县志记载竟达万余人之多。

三是侵扰时间相对集中。倭寇袭泰邑诸乡里时间跨度为嘉靖三十七年(1558)至四十三年(1564),长达 7年,其中多数是在三十八年(1559)到四十年(1561)三年,共有 8次,这并非偶然。据有关资料说明,嘉靖三十八年后,倭寇由于在浙江受到沉重的打击,同时在福建的活动更加猖獗,北自福宁,南至漳泉,沿海千里,倭寇横行。长泰地处泉州漳州三角地带,为沿海山区结合部,土地肥沃,民勤物殷,粮多积储(据县志记载,明朝长泰设预备仓,又置东西两仓,再添设北仓,又有仁、义、礼、智四仓等,存谷15700石),牛羊肥壮,自然成为倭寇垂涎之地。况且倭寇有浯屿为巢穴可据,既可劫掠沿海,又能深入内陆,往复流窜,故此,泰邑倭祸不减沿海诸邑。

四是荼毒甚重。嘉靖中后期,福建一带,新倭倍至,流毒四方。明人李英在表述这段血泪历史时曾载:“二十八年(1549)后,妖氛四起,张玉连、洪迪珍拥众百万,直捣浙直,江南财赋之区,骚动六年,国课为之亏折。近年以二十四将之图,二十八宿之党,蔓延接踵,充斥于闽广之交,而福建罹毒最甚。十年之内破卫者一,破所者二,破府者一,破县者六,破城堡者不下二十余处,屠城则百里无烟,焚舍而穷年烽火,人号鬼哭,星月无光,草野呻吟,生灵涂炭,田园地宅,一概就荒。”长泰乡里受倭寇贼党侵扰故难幸免。明代邑人谢世勋,将其耳闻目睹撰成《叙戎虏兵荒记》,述长泰倭患,委曲详尽:“山海贼党如蜂四起,来而复往,流毒四方,已满于江之东山之西,虽穷乡僻谷无不受害之家,虽民居稠密绝闻鸡犬之声。”倭寇掠长泰,所过之处,庐舍为圩。当其时,“士废于学,农废于耕,儿女废织,商贾罢市;兼以春田早殃,平洋枯槁,饮竭溪涧之泉;粒米无望,十室九空,食尽山林之藿;啼饥号寒,愁苦之声震于原野。”嘉靖三十九年(1560)十二月十九日大批倭寇倾入珪塘,聚营20日,势甚猖獗,出没无常,被获到营者,有银则生,无银则死,有的被操以毛背,有的被合以木闸,人命如草芥。猪牛尽杀,米谷搬抢一空。

据《长泰县志》记载,自嘉靖己末(三十八年,1559年)以来屡遭兵患,户口十去五六,长泰人口从嘉靖三十一年(1552)16656人降至嘉靖四十一年(1562)14613人,倭寇流窜范围之广,蹂躏时间之长,掳掠烧杀之惨酷,实为地方史上空前浩劫。在长泰饱受倭寇危害的同时,长泰人民奋起反抗,涌现了许多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抗倭力量,其中就有扬威漳泉、令敌闻风丧胆的民间武装高安军。

二、高安军的崛起与长泰县抗倭

高安军前身是一个武术团体,以善化里(即今林墩一带)古地名为“高安”。高安地处长泰、同安、安溪三县交界,山高林密,匪患猖獗,当地居民为求自保,招募丁壮,开设拳馆。嘉靖以降,沿海州县屡受倭患。邻县难民有来此寻亲避倭者,如同安杜桥卢氏家族本由长泰县枋洋青阳卢姓传衍,嘉靖年间又返迁善化里林溪村溪山尾。嘉靖三十七年(1558)十月中旬,倭寇自同安县窜至山重村,聚营半月。县令萧廷宣召民间义勇出击。吴汝韬素负胆略,闻讯率其子侄应召,驰赴山重,与倭激战。汝韬亲刃倭二人后,寇四面合围,子廷爵、侄廷乔、廷兰紧跟汝韬奋勇冲杀,终因众寡悬殊,四人均壮烈牺牲,县令旌其一门忠勇。

在严峻的形势面前,与同安、山重仅一山之隔的善化里,自觉危险逼近,便加强各拳馆的联络,联合组成地方团练——高安军,推举武术高手林承休为团练长。队伍以林姓为主体,吸收各姓丁壮参加,约计800人,设团长、副团长,下属机构设团防,一个团防100个丁壮,任百长一名。高安军指挥部就设在林氏祖祠内,操兵练武场就在祖祠门口,面积约6亩的“九三埔”广场。他们请武术高手练习拳脚对打,教学刀枪棍各种兵器,还因陋就简,以生产工具为武器进行操练。

高安军组建不久,便迎来了首战。嘉靖三十八年(1559)三月,倭寇3000余人,突入善化里焚劫,高安军闻讯,迅速组织各团防,发挥熟悉地形的优势,对分路洗劫的倭寇予以痛击。高安军丁壮手持大刀长矛,甚至锄头扁担奋力拼杀。这伙曾流劫各地如入无人之境的倭寇,在这出其不意的抵抗下,丧失了锐气,丢盔弃甲,夺路而逃。

高安军击退流窜善化里的倭寇后,忽又传来麇集泉州的大股倭寇有奔袭长泰县城的阴谋。县令肖廷宣立即邀集绅商士民,共议守城之策。生员王守悖、陈延诰、张鸿黼、薛希宗等建议应即加固城防,备足粮草,城郊坚壁清野,城内增调兵力。而其中至关紧要者乃充实兵力问题。按明代兵制,长泰设巡检一员(秩从九员),领防兵不足百名。平日因粮饷支绌而时有裁减,又须分驻县境各汛,战时自更捉襟见肘,苦无防卫之卒。

幸好早在嘉靖三十六年至三十七年(1557~1558),沿海寇警频传之时,奸民引倭互市,长泰籍原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戴时宗,度其必为异日患,认为长泰县城垣年久倾圮,难于御敌,便建议县令萧廷宣集资兴工修筑,改建城楼,添设窝铺,修砌马道,增高城垛,深浚壕沟至嘉靖三十七年七月竣工,城防大为改善。在倭寇行将大举来犯、情形危急之际,高安军壮士800人,在团长林承休统率下,自备武器干粮,星夜奔赴应诏入城。林承休弟承盖、承达,子梧、柏,族人林时新等毅然束装同行。

高安军八百壮士进驻县城后,人心大定,群情振奋。全城军民立即动员起来,在县令肖廷宣领导下,加速抢修城防工事。深沟高垒,加筑战棚。城上堆积矢石铅弹,战棚之外悬挂濡湿棉被,以防敌寇火攻。高安军配合官兵,为严密部置兵力,除在各城门及城上配置固定守备兵力外,另组机动兵力数队,队约百人。指派林梧(承休子)及生员杨应卿、王得麟分任队长,随时接应倭寇进攻重点。各队概归高安军团长林承休指挥。严令各守战位,不得擅离职守。为实行坚壁清野,还说服城郊各村群众,把粮食、牲畜尽移入城,使寇至无所掠夺。

嘉靖三十八年(1559)四月初七日,倭寇8000余人分兵两路,逼攻长泰县城。一路扎营于城关之溪东村,一路占据城西南郊民房。寇恃人多势众,四面环攻,鼓噪呐喊,妄图虚张声势,不战而下泰邑。高安军团长林承休登城督战,戒令守城丁壮,严守战位,沉着监视寇之动态。寇不近城,绝不虚发弹矢。于是寇在城外终日叫嚣,声嘶力竭,我则以逸待劳,岿然不动。

翌晨,倭寇开始发动总攻。一股倭寇爬登西南郊民房屋顶,以鸟铳火器向城内密集发射。一时硝烟弥漫,铅子如雨呼啸而至,城内居民中弹死者10余人。林承休提议绅商捐资厚殓抚恤,群情感奋,卫城之志弥坚。高安军见寇发弹滥杀无辜,无不义愤填膺,发矢连毙为首二贼。倭寇自晨至午,轮番猛扑,俱未奏效。寇酋下令架设云梯,逼令寇卒冒死缘梯登城。高安军壮士奋勇砍杀登垛之敌,壮士林君和手刃数寇,寇攻势受挫稍退。寇酋见寇死伤惨重,遂命寇卒每数人共抬门板一扇为掩护,再次缘梯登城。高安军俟寇攀登登城垛时,奋力挥刀砍杀。林承休下令推下滚木、巨石,寇被压死堕入城濠者无数。余寇仓惶败溃,城赖以安。为严密城守,防止倭寇夜袭,并相机出击,困扰敌人。高安军采取了几条有力措施:第一,城头彻夜悬灯,城垛之外高燃火炬,不时点燃柴火投于城下,使城坦内外,上下一片通时。敌之动态,秋豪可察。第二,组织巡查队,手执响鞭(以三尺竹竿劈碎末稍为之)。通夜穿梭巡视城上,遇有守兵困盹者,以鞭击地,使之惊醒。第三,征集胆大艺高壮士数十人,身怀火器利刃,乘夜缒城而下,突袭寇营,放火烧毁近郊被倭占据之民房,使倭不得登屋向城内发射火器。缒城夜袭壮士,潜入敌巢,乘敌酣睡,救出被寇掳囚之民妇数十人。俟寇惊觉,但见火势漫延,烈焰冲天。寇莫知虚实,狼奔豕突,自相践踏,而夜袭壮士已掩护被释民妇安全撤出。

四月初九日,寇经一夕虚惊,人困马乏,犹思最后挣扎。寇酋两次发动总攻,高安军故意偃旗息鼓,不予置理。俟敌列队扑近城下,城上一时鸟铳齐发,铅弹若疾风暴雨向敌倾泻。午后,寇再次发动攻势。寇卒分兵多路,纷挂云梯,拼死登城。高安军尽倾滚盖铁汁灌下,凡被淋者,无不登时遍体溃烂。寇陈尸城下,被迫后撤。倭寇稍事休整后,复以布为桥,偷渡西门城濠,妄图择隙突破城守。高安军推落巨石,布桥断裂,寇多跌溺濠中。四月初九日自晨至暮,终日激战,寇伤数百,气渐馁。

倭寇围攻长泰县城历三昼夜,一再受挫。泰邑仍如坚磐石。四月初九日夜,倭酋杀死两名密报“长泰城防空虚,不攻自破”的内奸泄忿,抛尸城下。四月初十日拂晓,倭撤围他遁。

嘉靖四十年(1561)六月,倭寇勾引山海贼数千人自横洋(今上花村)来犯,扬言欲再围攻县城。嘉靖三十八年(1559)四月,曾参加县城保卫战的县学生员杨应卿,平日急公好义,喜谈兵事,闻寇将逼城,心急如焚。立即亲率乡兵200人驰往侦察狙击。途间,杨应卿突与寇前队遭遇。应卿直冲敌阵,挥刀砍杀。寇四面环攻,应卿寡不敌众,伤重壮烈牺牲,噩耗传来,举县哀悼。

嘉靖四十年(1561)六月初八日,横洋寇数千人窜抵溪东村,连营扎寨,与县城隔水相望。县城士民紧急议破敌之策。有林周夫者,人和里(今武安镇)珠浦村人。平生急公尚义,胆识过人。见倭寇兵临城下,县城危在旦夕,攘臂而前,慷慨请命:“愿率众渡河杀敌”。率丁壮数十人直扑倭寇大营。周夫以气壮山河之势,挥刀砍倒敌营黑色军旗。寇卒蜂涌而至,林周夫等数十勇士且战且退,惜后援未继,周夫伤重力尽,终以身殉。长泰县城人民,遥见寇营军旗仆地,欢呼雀跃、勇气百倍。千百丁壮争称涉水过河,冲向敌营。众见林周夫卧血泊中,悲愤交集,斗志益昂,无不以一当十,誓为周夫报仇。在长泰人民凌历攻势下,寇渐不支,败遁出境。

高安军经过县城保卫战的洗礼和锤炼,威名大震。旌孝里等地方民团相继加入高安军战斗序列,队伍扩大到1300人。高安军以林承休为团长,林时新、林承达为练长,百长有蔡明荐、连子奎、杨汝冲,前锋则有吴明立、叶以遂、蔡国保。

高安军一方面发动群众筑寨自保。他们认为,贼势方张,往来不测,应该像古人之置寨然后可以安其身。筑堡安寨之策得到巡海道邵府的赞许,于是百寨俱兴,各乡各有一寨,人众则为大寨,人少则为小寨,百姓有藏身之所,猪羊米谷尽归于寨,近县城无筑寨的则人畜米谷都集中到县城里,乡野都变得空荡而少人烟。各寨堡还设法多备鸟统、火药、弓弩等射程远的武器予御敌,还备长剑长枪等冷兵器,杀敌自卫。如遇敌寇云集,料难取胜,团防丁壮则掩护群众向山地转移。每有寨堡被陷,村落化为瓦烁,唯善化里高安兵且守且战不为所动。

另一方面,高安军加强指挥协调,寻找有利战机,巧以周旋,各个击破。各团防订立守盟约,互相配合支持。如珪塘叶以遂率队三四百名丁壮参加高安军,在岩溪联络吴明立、蔡国保百长,上到科山,下至瀛山,横直30余里,发动群众组织联防,在长隆前谢姓建立小分队,在高濑、东陈、高尾建寨防守,在车埕尾后井、仙殿、广坑、长埔、鬼空等社丁编入联队,以叶以遂为首联系吴、蔡百长带领军队游击,严阵以待,在军团指挥下配合巡海道袭击敌人。

嘉靖三十九年(1560)三月,倭千余人自同安突袭林墩,高安军迎头痛击,寇不支,败退屯扎于海澄之月港。九月十二日,一伙倭寇攻陷安溪县治驻扰了40余日后,窜掠岩溪小湖珠村。高安军林时新、林承达率乡兵往援,斩寇首三人,寇乃败遁。十二月,倭寇自安溪宜招大寨流徙圭塘、埔尾等社,聚营劫掠。至翌年正月十日,向白桐岭大营窜去。四十年(1561)三月,倭寇2000余人焚劫人和里(今武安镇)之董溪头、京园(今京元村)等社。四月,掠寇石铭里的洋山(今属岩溪镇)、塔兜(今村已废)等社,屯扎30余日。五月复寇,再劫人和里各村。六月,寇攻张钦翼土堡,乡兵据堡迎击,毙寇三人。

三、高安军援战泉郡,威震漳泉

在高安军沉重打击下,倭寇不敢轻犯长泰,只是间或窜扰县域边界,百姓暂得安枕。在此期间,高安军经历了大小10余次的战役,成为远近闻名的抗倭义军,当时官方(包括长泰和漳州泉州府)无兵可调或不愿启用“客兵”(即从外地征调来的官兵),往往调动高安军这一民间武装力量,剿击倭匪贼党。高安军激于义愤,胸有全局,义无反顾,对流窜邻县的倭寇,奋勇出击,支援安溪,龙溪等县人民的抗倭斗争,取得重大胜利,因而威慑寇胆,扬威漳泉,成为一支“不烦馈饷”的抗倭劲旅,省、府、县志均有著述。

嘉靖四十年(1561)八月十四日,倭寇千余人屯兵安溪县刘仓村。高安军闻讯攀山越岭,兼程驰袭。在安溪人民配合下,高安军攻破寇营,斩寇帅张总管等四人,杀死寇卒无数,大获全胜而归。九月初九日,寇首许新老率众2000余人,劫掠龙溪县浦西、林柄等村。其地距长泰县城仅十余里。长泰县令易贞恐寇侵县境,檄召高安军自林墩远道驰剿。高安军壮士挥师南下,从间道直扑寇营。生擒寇首蔡真丁老等五人,斩首40余级。余寇夺路奔逃,自相践踏或溺死河中者无数。此役战果丰硕,高安军威名大震。廿四日,倭寇1000余人复犯安溪之刘仓,安溪人民请援。高安军甫自龙溪凯旋归来,不顾劳顿,星夜驰援。高安军在刘仓附近山间与寇遭遇,连战皆捷,寇被迫向倒岭撤退。高安军乘胜追击,掩杀其后队。十一月十二日,倭寇1000余人窜掠安溪县石埔村。巡海道檄召高安军会剿。当高安军赤色军旗在石埔近处出现时,倭寇溃不成军。高安军壮士乘势冲入敌阵,刺杀寇首四人。余寇走投无路,跪求饶命,俯首就擒。

另据《林氏族谱》记载:“公(林承休)生平为怀,时值倭寇侵疆,公率义士七百余人,与弟承盖、承达及子梧、柏以御贼,贼遁而寇安溪,城将破,公又率以追之,贼见公率众追及,曰:高安军至矣。惧而遁,城赖以安。”

嘉靖四十年(1561)下半年,高安军五次出县抗倭,五战皆捷,由是饮誉漳泉。反观明政府耗饷糜粮,长期豢养之官军,望倭披靡,一触即溃,益令人齿冷。旧《长泰县志》对高安军之历史功绩,曾有一段比较公允之评论:“自倭奴得志于内地也,当事者召集客兵,蚁聚蚕食,见贼望风奔溃,且剽掠为患。独高安军团结自守,不烦馈饷。所至辄破贼,屹然为全漳保障。假令出于客兵,已功赏不赀矣。而未有一言及之者,故特表之。以见召募官健,不如训练士著也。”

四、与戚家军并肩作战,联手灭倭

高安军御敌于闽南漳泉一带,与之遥相呼应的,则是驰骋于浙江和闽东沿海的另一支抗倭劲旅戚家军。嘉靖三十九年(1560),抗倭名将戚继光见明官兵积习太深,难有作为,乃请准在浙江义乌招募富有爱国热忱的矿工3000人,精心练成归属明军建制的一支抗倭劲旅——戚家军。嘉靖四十年(1561),戚家军取得台州大捷,浙东倭氛初告平息。之后,戚继光应邀两度入闽剿倭:嘉靖四十一年(1562)八月,戚家军挥师南下,先后攻克盘踞福建沿海的重要倭巢横屹(在宁德县城东面海中)、牛田(属福清县)、林墩(属兴化县)等三大踞点。十一月,戚家军班师回浙。不久,福建倭患又起,这时,大批倭寇分成四伙:一伙停泊宁德的云淡门;一伙驻屯兴化的江口诸村;一伙流劫同安、南安两县,并围攻福清;一伙自漳州窜扰诏安。福建沿海地区,几乎无不惨遭荼毒。嘉靖四十二年(1563)四月,戚家军再度驰援福建。五月,另一抗倭名将俞大猷在漳州招募农民武装,部分高安军将士应募加入其战斗系列。时任福建总兵官俞大猷在其所撰《正气堂集》中记述:“于漳州府漳平县之永福,长泰县之高安,漳浦县之濠浔,龙溪县之腾尾,招兵募勇,共可得兵五六千人,皆精勇可用。”配合戚家军攻克倭寇主要巢穴平海卫,歼寇2000余名。嘉靖四十三年(1564)一月,戚家军又击败包围仙游县城达50天之久的两万倭寇,仙游围解。余寇南窜,有倭贼1000余,攻陷泰邑之温山寨,高安军驰骋驱敌出境,与戚家军合围倭夷,于朝天岭外,悉数斩之。二月,戚家军穷追残寇,先后歼寇于邻近长泰的同安县金仓坪,漳浦县的蔡坡岭。高安军与戚继光、俞大猷两支抗倭劲旅的并肩奋战,倭寇骇散,荼毒沿海百姓7年的倭患,始告消弭。

高安军坚持抗寇7年之久,经历大小战役近20场,累计歼寇2000余人。有如时人所载:“不特泰之民安,漳民亦赖以安,而泉之民咸举安矣。”高安军赢得“全漳保障”之美誉。

注释

[1](乾隆)陈锳:《海澄县志》卷二十一《艺文志》。

[2][11][20](明)长泰县《长隆谢氏族谱》,族谱中收录了嘉靖四十五年长隆社庠生谢世勋撰的《叙戎虏兵荒记》一文,这本族谱目前由长泰县岩溪镇甘寨村谢氏族人收藏保管。

[3](清)张懋建纂修:乾隆《长泰县志》卷四《赋役志·户口》,长泰:长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重印本,2008年,第59页。

[4]长泰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长泰姓氏》,2006年,第146页。

[5][8]长泰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古县纪事》,2010年,第73~80页。

[6][9](清)张懋建纂修:乾隆《长泰县志》卷十二《杂志·兵燹》,第275页。

[7](清)张懋建纂修:乾隆《长泰县志》卷六《兵防志·弓兵》,2008年8月,第99页。

[10](清)张懋建纂修:乾隆《长泰县志》卷九《人物志·勇烈传》,第159~160页。该县志没有明确说明杨应卿、林周夫属于高安军的丁壮,但二人都是抗倭勇士。

[12][13][14][15][17][22](清)张懋建纂修:乾隆《长泰县志》卷九《人物志·勇烈传》,第160页。

[16]长泰县林氏宗亲联谊会、漳州市比干文化促进会长泰分会:《长泰林氏志谱》,2017年,第398页。

[18]杨国祯、陈支平:《中国历史·明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67~168页。

[19](明)俞大猷:《正气堂集》,明嘉靖四十四年刊本。

[21]陈再成主编:《漳州简史》,华安:华安印刷厂,1986年,第51页。

猜你喜欢
高安倭寇
搜城|高安市
高安市
高速公路工程计量与合同管理研究
美丽乡村背景下江西高安范家村改造提升设计
大明王朝1555,倭寇打到了南京城下
私欲喧嚣中的孤独士声
明代中日堪合贸易终止原因刍议
试论明朝嘉靖时期倭寇猖獗的政策和制度原因
明初倭寇海上三角“贸易”略论
高安馆藏元代陶瓷撷粹(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