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2018-11-12 03:04陆治明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探究性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陆治明

摘 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新教改中强调学生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验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學习热情。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科学素养水平。改变过去那种重结果、轻过程的物理教学模式和学习误区。本文就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不同于科学家的探索发现,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和其他教学一样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已掌握的技能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前必须了解学生对探究新知识所需要的已有知识、已具备的实验技能及其能力的状况,本人经过这一些年来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谈谈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实验教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新教材中物理实验特别多,要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对象开展实验教学,做到有的放矢,达到引入新课题,建立新概念,进行新问题的探究,探索未知规律,突破重难点,实践运用知识等效果。一些演示实验可以变为学生分组进行的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学生往往会因为自己验证了某个物理规律或因自己通过实验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而兴奋,因而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如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都要求学生先阅读使用说明书后在使用,但只有读数和接法是初中学生要求掌握的,而表的结构和原理不要求掌握。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引导,不要增加学生的认知难度。其次实验的器材要简便易行利于操作。如发声体在振动的实验教学,让学生观察音叉的振动,可能有很多学生不容易观察,而让每一个学生准备一张纸,吹动纸振动而发声。更利于操作,效果也会更好,而且有一些学生还会吹树笛,更会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探究的目标要明确

初中生学物理所进行的探究多半是在课堂内完成的。为了便于比较、检查,探究时所用的器材、方法常常是相同的、有选择的,而教学计划中的课时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初中物理探究试验的目标应相对集中。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恰当地控制学生发散了的思维,充分利用各种方式突出探究的主题和目标。否则面对众多的器材学生漫无目标地进行探究,其结果只能是白白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

为了提高探究性试验教学的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有时还需要围绕总的探究目标将探究分成若干个适当的层次分布进行。对分布进行的各阶段目标也应明确,必要时还要控制条件。“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性实验如不采取措施,要在一节课内完成是困难的。可将此实验分两步进行探究。第一步探究支点在中间的杠杆平衡条件。第二步探究动力、阻力在支点同侧的杠杆平衡条件。在每步探究中通过有目的地给出一些数据来控制条件,引导学生进行有向探究,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分别改变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都可以使杠杆达到平衡。

三、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和启发性

实验教学往往要借助学生的感官器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的学习兴趣。物理实验没有化学实验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实验效果的感官刺激不够,不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要注意实验趣味性的设计,使教学取得成功。如在进行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实验时,让学生用手指敲击课桌,学生会感觉手指疼痛,来感知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然后在实验中利用学生的感性认识,注意引导激发矛盾,进行启发性教学,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要学生通过实验现象,逐渐总结出物理规律并作出一定的铺垫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如在电压表的使用的实验中为什么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相当于断路,小灯泡不发光。启发学生展开联想,为后续学习打下伏笔。

四、从实际出发,考虑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各个方面

1.从实际出发考虑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容量。

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受课时、进度的限制,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如实验设备情况、学生基础情况等因地制宜地确定探究的容量。

2.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实验方案。

探究性实验教学应包括让学生尝试实验后得不到明确结论的情况,让学生知道寻找规律并不是每次探究都能成功的。考虑到初中学生心理上的不稳定性,几次探究不成就会丧失信心、兴趣。另外多次反复探究也会影响授课计划的完成,因此目前我们研究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总是让学生能通过试验得出明确的结论。这虽然有其片面性,但却是符合学生实际、教学实际的。为了让学生能通过实验得出明确的结论,教师就必须选择那些便于操作、便于观察,而且误差不大的实验方案,对于一些探究定量关系的试验,则更应对其实验误差做到心中有数。

五、要注意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性,因地制宜的开展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有老师经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物理实验的器材不好准备,实验现象不明显从而少做或不做实验。实际是我们老师自己的创新性不够,不会因地制宜的开展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精神的时候,老师要率先实践。实验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更多的创造登台操作,演示的机会,提供学生动手动脑和锻炼实践的舞台,可以让他们对实验的主动性更强,集思广益设计实验的方案,树立学习的信心,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比如一张纸就能创造性的因地制宜的开展这些实验:发声体在振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重力、惯性、空气的浮力等实验。

实验是物理课学习兴趣培养的优势所在,学生往往会为自己实验的结果而感到兴味无穷,对自己的这种“成功的体验”,将会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猜你喜欢
探究性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