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军
“小班化”教学是欧美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班级规模一般在30人以下,美国也曾提出班级规模应缩小到18人。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南方一些地区也逐步开始尝试“小班化”教学。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学生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作为地处腾格里沙漠和沙巴全国丹吉林沙漠交汇处的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农村学校学生人数更是急剧减少,但是相应地又凸显出生均教育资源的优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民勤县苏武镇新河中学(以下简称新河中学)开始实施“小班化”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经过两年的研究、探索与实践,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逐步形成了学校“小班化”教学有效的特色化模式,明显提升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
一、推行分层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小班化”与过去的大班额相比,有着“人数少,座位安排灵活,师生、生生互动频率高”的优势,更利于实施分层教学,也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张扬个性、表现自我。自2016年开始,新河中学依托原有的“小组合作下的导学案教学”模式,开始推行“小班化”分层教学。学校每班人数均控制在24~28左右,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分为6~7个学习小组,每组4人,保证各组都有高(1人)、中(2人)、低(1人)三个层次的学生。在设计学案、实施教学活动时,针对三个层次的学生设置并实施不同层级的的学习目标、合作探究内容、达标检测习题、评价标准。合作探究内容一般按照由易到难的梯度设计为A、B、C三个层级,在课堂合作学习时,以灵活多样的组内分层分工合作的方式完成相应任务。一般而言,A级内容由“中低”组合(1中1低)合作完成,C级内容由“高中”组合(1高1中)合作完成,最后由全组人员合作完成B级内容。达标检测练习也设计为A、B、C三个层级,分别由高、中、低三个层次学生完成。在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时,针对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实行竞争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这种组内分层合作学习、分层检测练习、分层评价方式的实施,能够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积极发言、展示,有利于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发掘潜力,张扬个性,树立信心;能够保障每节课达到“百分百互动、百分百发言、百分百展示、百分百评价、百分百进步”的教学目标。
二、规范课后辅导制度,实现精准化助学
“小班化”人数少的优势使教师能够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学生在知识技能基础、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等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准确找出问题成因,然后针对具体问题分别采取相应对策。“小班化”教学模式研究开展以来,学校对课后辅导制度进一步规范、明确,要求各年级各学科必须采取生生“手拉手”结对帮扶和师生“面对面”“点对点”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对学困生实施精准助学。每学期初,各科教师要在班主任协助之下对任教班级学生学科基本状况进行细致调查摸底,将本学科学生划分为“优、中、后”三个层次,认真分析、诊断每个后进生学习困难的具体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辅助措施。一是让优生和后进生采取自愿的方式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微调,要制定帮扶目标,明确帮扶要求,完善激励措施,及时对学生帮扶进行指导、督促、检查。二是教师要充分利用自习时间对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点对点”精准辅导,并做好辅导计划与辅导记录。
学校明确规定:科任教师课后辅导必须采用集中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其中“面对面”“点对点”的个别辅导时间每天不得少于30分钟,对每个学困生的辅导每周不得少于1次。学校在每个教室后面为教师配有一套办公桌椅,以方便学生随时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对学生实施辅导,同时又可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学生向教师讨教的畏难情绪。学校对辅导过程全面监督、指导,对辅导成果及时考核奖励。“小班化”的“一对一”“面对面”“点对点”精准化助学,使学困生厌学情绪逐渐消除,学习信心不断增强,学业成绩稳步提升。
三、开展社团活动,促进学生特长化培养
“小班化”人数少的特点为学校培养每个学生一至两项特长成为了可能。学校组建了足球、篮球、乒乓球、舞蹈、声乐、器乐、绘画、剪纸等学生社团,要求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至少参加1~2个社团。学校为社团活动提供时间、场地、器材、师资等保障。如规定每天下午的大活动时间为社团活动时间,每个社团配备1~2名辅导老师,每个社团每周开展一次活动,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竞赛或展览汇报活动,每年举办一次学校艺术节;每个教室配置器材柜、图书柜,楼道摆放书报夹,保证学生人人有器材,时时有书读。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学生特长培养工作成绩斐然。近两年,在各类学生艺术竞赛中有一百余人次获省、市、县级奖励,学校艺术长廊、教学楼、宿舍楼共陈列学生艺术精品达三百余件。
四、提高家校联动质量,实现精细化育人
“小班化”教学减轻了教师“量”的负担,有助于教育“质”的提升。在“小班化”背景下,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家长沟通交流,提高家校联动的质量和频率,齐心协力实现精细化、精品化育人。学校要求班主任必须做到每学期与每个学生家长展开至少2次访谈活动,做好访谈计划与记录,共同把脉学生思想、学习状态,商讨教育对策。学校每学期通过召开家长会,让家长参观教室、宿舍,阅读《学生在校表现记录表》《学生学业成绩评价表》来了解孩子的学业、思想状态;每学期向家长展开至少一次问卷调查,及时征集家长对学生成長、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建议,帮助学校、教师适时调整教育策略、改进教学方法。班主任、任课教师充分利用QQ学科专线、班级家长微信圈等与家长展开教育互动,随时交流学生思想状态、学习表现,共同研讨教育方法,制定教育措施。学校通过与家长多平台、高频率的互动,对每个学生的特点、问题做到精准定位,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措施,真正做到精细化育人。近两年来,学生整体素养明显提升,文明言行已成常态。
总之,“小班化”教学模式研究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持续地探索、实践,不断地进行验证、改进,才能充分挖掘“小班化”教学潜能,发挥“小班化”教学优势,让“小班化”教学真正成为提升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法宝”,缩小城乡教育质量差距的“利器”。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