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基于此,陕西省榆林市面对新目标、新要求,立足实际,面向全体,抓好以校为本的校本研修,在教师继续教育、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一、正确认识校本研修的重要意义
校本研修是一种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方式。榆林市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在以下三个方面做了具体的强化。
一是理论联系实际。将工作重心下移,有效整合教研、培训与学校资源,大大调动了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变任务驱动为自主研修,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形成了一种以校为本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新模式,丰富了教育科研形式,活化了教师培训内容,化解了教师培训的工学矛盾,提高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效性。
二是聚焦课堂。基于教学问题的实践研修,既能帮助教师有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与困惑,又能锻炼并提高他们的实际教学能力与水平,从而不断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前发展,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三是构建学习型组织。面向全体,组织开展教育论坛和文化沙龙等活动,引导教师不断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为学习型组织的构建奠定基础。
二、认真组织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榆林市按照教育部和陕西省教育厅的相关要求,认真组织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1.注重顶层设计,做好规划蓝本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陕西省教育厅的工作要求,榆林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和《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以提高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2.制订实施方案,规范校本研修
为促使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有序开展,榆林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的实施意见》,确立了“行政推进—统筹安排,教研组织—跟进指导”的工作要领。在这一要求下,学校开始实施常态管理工作机制和市、县、校三级管理工作体系,规范校本研修。《榆林市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学分认定和管理办法》的出台,进一步规范了管理,使以考促研成为现实。
3.创新工作思路,研修渐显精彩
为了使校本研修在学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榆林市教育局主管领导和业务科室负责人会同榆林市教研室在认真学习领会校本研修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做了大量建设性的工作。
一是抓培训,奠基础。榆林市教育局先后组织召开了校本研修工作动员会和学分认定培训会,并按照政策要求,不断改善广大教师的工作环境。近年来,榆林市先后邀请了六十多位省内外校本研修专家、学者前来讲学。
二是走出去,学经验。组织教育行政人员、教研人员和学校校长现场观摩西北大学附属中学等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活动期间,西安市教科所、横山区教研室及代表学校分别作了经验介绍,陕西省校本研修的指导专家还作了专题培训。
三是抓考核,促研修。在职称评定上,全员考核注重常态、引导规范,按照分级分类考评的指导思想,通过“教师自主申报—学校初审—县区复审”的操作流程,最后由市教研室认定,逐级把关,层层验收,明确责任,受到广大教师的認可和上级有关部门的称赞。目前,这项工作已成为常态。
四是多元建构,彰显特色。榆林市教研室根据教师们的需要,多次组织新教材、新课标和教师专业标准培训,还开展了教学研讨和送教下乡等活动。榆阳区、神木市围绕教改,建立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研修团队,定期组织教师研习教材、集体备课、探究基于课标的语文教学改革,推进语文学科的学习;府谷县教研室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全县初三教师制订了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引领学生正确学习;高新区建立了学科中心教研组,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学科研修;定边县建立了学校发展共同体,进一步深化了课堂教学研修。
三、客观分析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榆林市在校本研修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并在区域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客观地讲,由于受思想认识、工作机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校本研修仍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师生的发展。
1.校本研修发展不平衡
有的县区学校认识到位,措施得当,校本研修已成常态化,渐成燎原之势;一些县区学校由于受思想认识的影响,不重视校本研修,仅是口头强调,实际活动开展甚少。由于受资源、条件差异的影响,一些县区大多数学校的校本研修都停留在问题探究的浅表层面,低水平的重复致使研修质量提升较慢;而有些县区学校,则注重理论建构、方法探究,已形成独特的校本文化和校本课程。此外,有的县区学校缺乏顶层设计,研修形式单一,缺乏活力。
2.校本研修活动开展动力不足
校本研修是一种常态化的教师研修活动,其主体是教师,但离不开教育行政的推动、教研部门的业务指导、电教部门的技术支持和校长的日常管理。如今,在校本研修工作的推进过程中,仍有一些领导未能认识到校本研修的作用与价值,依然“穿新鞋走老路”,甚至敷衍了事。还有的教师思想认识也不到位,错误地认为现在的学习培训过多过滥,多此一举,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因此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够,消极对待,工学矛盾突出。这些问题,致使校本研修难以正常开展,只有活动的载体,而没有活动的实效性,使其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不能凸显其价值。
3.校本研修的实效性不够
由于受功利性思潮的影响,一些教师校本研修的出发点不是学什么、教什么、研什么,其目的不是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优化教学形式与内容、提升教学业务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是一心为评优、评职积累学时学分。而一些县区学校的校本研修虽然表面上搞得轰轰烈烈,但由于在实际研修过程中不善于培植典型,不注重经验总结、推广和交流,致使示范引领不够,校本研修依然是单兵作战,没有发挥出辐射带动作用。
四、大力推进并深入开展校本研修
党的十九大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地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发展方向。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构建高位均衡的优质教育发展体系,离不开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的支撑。为此,榆林市立足当前,理清现状,找准短板,精准施策,深入推进中小学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创新型教师队伍。
1.强化校本研修责任体系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教育局和中小学校长是校本研修工作的责任主体。为此,要建立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长“1+1”的校本研修责任体系,强化行政推进。在推进过程中,各县区教育局要进一步加强对校本研修的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认真做好校本研修计划审核、过程督导、年终考评,端正研修风气,促使校本研修形成常态化的有效机制。各校校长也要加强校本研修的规划、组织、管理、评估和保障,统筹利用各种有效资源,不断推进校本研修工作向前发展。
二是做好顶层设计。各县区教育局和学校要立足实际,制订校本研修方案;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发展目标,制订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和年度研修计划。只有明确目标,落实措施,责任到人,才能确保校本研修活动有序推进。
三是强化过程督导。要制订校本研修考评办法,将校本研修纳入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教研、电教、进修学校和中小学校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之中,加强过程督导,以确保校本研修工作取得实效。
四是加大经费投入。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教师培训纳入年度预算,专项列支,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确保校本研修工作顺利推进。
2.构建校本研修服务体系
要整合教研、电教、进修学校的资源优势,构建教研、电教、进修学校“三位一体”的校本研修服务体系。建立校本研修工作联系制度,经常深入学校、深入课堂、走近教師群体开展调查研究,引导教师聚焦课堂,透视教学,组织开展基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学校改革发展的理论学习、教法探究、评课议课等研修活动,提高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建立校本研修运行机制
各县区教育局要整合教研和学校骨干教师的现有资源,成立校本研修指导团,建立“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结合的校本研修运行机制,积极引导教师以教学中的问题为导向,聚焦课堂,透视教学,组织开展同课异构、评课议课、集体备课、优教优学、评价改革等实战型行动研究,力争交出“一师一优课”的满意答卷,形成课课皆精彩的良好格局,从而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营造书香氛围,构建终身学习教育体系
要按照《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规定要求,积极引导教师多读书、读好书,认真学习教育新知识,熟悉教育新理论,掌握教学新技术,组织举办读书征文、优秀案例评选和“我的教育故事”演讲等活动,积极引导教师深度学习,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5.丰富形式内容,放大结果应用
基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学校的改革发展,要整合一切有利的资源,多渠道、多形式地组织举办校本研修工作推进会和交流研讨会,建立校本研修平台,大力开展网络研修,进一步做好校本研修成果的交流与推广,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