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百顺
2017年11月16—23日,笔者有幸参加了清华大学的“‘国培计划(2017)——教育部示范性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端人才培养项目”,能在这所百年名校参加培训学习,笔者倍感榮幸。这次培训主要以“讲座+观摩交流+参观”的形式进行,让笔者受益匪浅、体会颇多,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厚、实、恒、新”四个方面。
一、“厚”在内涵
在清华大学参加培训期间,笔者感受到了这所百年名校厚重的文化氛围和独特的魅力与底蕴。清华大学“终身校长”梅贻琦先生提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笔者听的每一节课都是集思想之大成,耀智慧之精华。
例如,徐振明教授《清华历史及其传统精神文化》的讲座,让学员们从“清芬挺秀、华夏增辉”的清华风采到“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清华精神;从“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的校训到“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和“行胜于言”的校风;从“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从我做起、从现做起”的人文精神;从周诒春到蒋南翔校长;从竺可桢到周光召等科技巨擘;从赵元任到张肖虎等人文名家;从王淦昌到周光召等清华14名“两弹一星”功勋;从梁守槃到薛本澄等国防科技卫士;从魏廷琤到林秀山等大禹传人;从吕彦直到马国馨等谱写凝固乐章的人;从林宗棠到康世恩等筑起民族脊梁的人;从周培源到王凤生等杏坛领袖;从丁绍光到张光宇等著名艺术家;从刘东生到郑哲敏等8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所有这些无不让人感受到“清华”这两个字的厚重和名校的魅力,带给学员们新的思索与感悟。
二、“实”在实干
通过这次清华培训,笔者更新了观念。当笔者坐在课桌前,从聆听华俊昌教授讲《破冰活动——面向教育新需求的教研员专业能力提升》那一刻起,便深深地感到,在这个人才济济、大家荟萃、行胜于言、重在实干、严谨求实、追求卓越的地方,教授们个个满腹经纶、学识渊博、风趣幽默,他们的警句典故层出不穷,获得了学员们的一致好评。
例如,清华大学工程学院教授、教学顾问专家组成员、国家精品课程主讲人之一张学政在主题为“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的讲座中提到“四点、四性、两注意”的教学方法,即突出重点、讲清难点、设置疑点、安插兴趣点,讲究逻辑性、注重启发性、富有节奏性、力求形象性,注意“案例教学”和“课堂语言表达艺术”。七十多岁的张教授,为学员们制作了教材演绎稿和模型,他一边上课、一边操作,认真专注,一丝不苟。这种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的实干精神,令人佩服。
三、“恒”在坚持
恒即恒心,持之以恒的决心。清华大学外文系副教授杨芳主讲的《混合式教学的课堂改革》,缘起慕课,她经过三年的大胆尝试、不懈努力终于获得了成功,现已有五十多万人选修此课。而张学政教授的课则从夏商周到秦汉三国晋,再到南北朝隋,然后到唐宋元明清,如数家珍;从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章回小说,无不知晓。这源于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写读书笔记,而且还把笔记分为茶几本、枕边本和口袋本三种类型。
朱镕基同志曾说:“清华不仅是一个‘为学的地方,还是教人‘为人的地方。”在清华大学,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师生的衣食住行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他们朴素无华的衣着,凸显了学人的本色;千人有序的就餐,传递着礼让文明;管理有章的简朴住宿,体现了读书的清逸;随处可见的单车,成为师长永不退休的“千里马”。清华师生的朴素、有序、简朴、简单绝非一日塑就,而是在长期的文化熏陶下形成的良好习惯。习惯是人生之纲,而人性的普遍弱点便是“知而不行,行而不恒”,清华人做到了知而必行,行而必恒,恒而必达。在此,笔者感受到了清华的“恒”文化,同时也将以此激励自己,努力做到“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绘制更精彩的人生。
四、“新”在突破
培训学员们在清华观大腕的风范,品大师的性情,领大家的精髓。自始至终,每位上课的专家、学者、教授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次学习培训,教授们的授课推陈出新,既有引人深思的深厚学理,又有催人奋进的人生智慧,使学员们开拓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提高了认识能力——用全新的理念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也使学员们认识到在今后的工作中,只有做个有心人,善于动脑,不断更新知识、拓宽知识面,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增强育人意识,规范育人行为,提高育人能力,才能开创新的工作局面。新颖的培训管理模式也使笔者难以忘怀:培训班有班主任、班长和班委,学员们在班旗下宣誓,每天带着学习资料结伴穿梭于校园;每天晨读、做值日,在庄严的清华校歌声中,不由自主地想到作为清华学子是多么骄傲和自豪。
“走进清华门,便是清华人。”学员们在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不仅经历了独特、新颖的开班仪式、师训宝网络签到、引课、结课、填写评价表、“同学”线上学习等全新的培训模式,更领略到了诸位教授、名师的自我突破、自我超越、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例如,中国第一位持证演说家李真顺教授,为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配音惟妙惟肖,其音色优美、字正腔圆,撼人心魄;高玉丽教授《从“考工记”到学业质量管理》的讲座,拓宽了学校体制和评价制度的改革思路,使学员们眼前一亮,找到了时下制约教师评价制度的瓶颈与突破思路,顷刻间豁然开朗,坚定了改革的信念;奥鹏远程教育中心项目指导专家杨明华《网络学习方案解读及平台展示》的讲座,让学员们走进了教育技术的前沿,看到了教育技术的光明前景。
走出清华门,带走清华魂。八天的培训生活仿佛一面镜子,让学员们看到了镜子中真实的自我,使他们在清醒中不再自沾;八天的培训生活好似一座天平,让学员们自觉地称量着各自的分量,使他们在对比中不再沉沦;八天的培训生活好像智慧之手,为学员们打开了一扇窗,使他们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八天的培训生活犹如一个加油站,为学员们提供了充足的知识养料,注入了迎接未来挑战的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笔者会用清华校训“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激励自己,切实转变思想作风、学习作风和工作作风,勤奋工作,刻苦学习,加强修养,提高素质,将新学到的理论知识渗透在工作的各个方面,把今后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