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和保护视野下的朝鲜族特色村落研究

2018-11-12 11:18殷方舟
卷宗 2018年23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民俗旅游

殷方舟

摘 要: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发展历史过程中,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传统的少数民族村落,保留着大量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承载着厚重的乡土文明。但是,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也导致了乡村社会的变迁和转型。在这样的背景下,少数民族村落传统文化的生存环境也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少数民族文化的生存与发展也饱受影响。文章基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的视野,对吉林省延边州的三个特色朝鲜族村落进行田野调查,对调查过程中发现的少数民族村落人口流失、发展模式单一等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村落发展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进一步探讨少数民族村落如何处理好文化保护和村落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文化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民俗村落;民俗旅游

文化是推进社会与民族发展的先导力量,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民族的未来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活动。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应当引起足够的关注。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长河中,55个少数民族与汉族一同为创造悠久历史的民族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文化大一统的繁荣局面做出了重大贡献。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媒体传播速度的加快,以及文化资本的自由流通、文化产业的大力扩张和文化价值的激烈碰撞,给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一些有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很多民族的语言、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失传或自生自灭的境地,传承与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已经刻不容缓。

中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孕育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村落是人们开展农耕生产和生活的基本单元,也是传统文化的根基所在,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2012年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活力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制定专门规划,启动专项工程,加大力度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和民族、地域元素的传统村落和民居。”保护传统村落之所以能够得到如此高的重视,就在于传统村落拥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承载着农耕文明,事关传承文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国的传统民族村落保留着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也承载了中国的乡土文化、农耕文明。不同的少数民族村落,承载了各具特色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是地域特色文化鲜活的标本,也展现了特色文化的独特魅力。少数民族村落,因其所处的环境和文化的独特性,显得更为珍贵稀有,更加值得我们去重视和研究。然而,当代的很多传统少数民族村落正面临着重重困难,失去了原有的文化特色,直接影响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处于相对滞后的地位,也是精准脱贫的主战场。就广大少数民族地区而言,特色村落是脫贫攻坚的重要战场。在特色村落脱贫攻坚过程中,民族文化也会充分发挥积极作用,特色村落也会起到带动和示范作用。把少数民族的村落建设好,让村落农民尽快致富,对加快民族地区的整体脱贫有着重要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少数民族村落而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村落经济的发展成为同等重要的两个方面。保护是为了保护人类共有的自然文化遗产,而发展则是当地民众的迫切需求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如何实现保护和发展,成为很多少数民族村落的首要问题。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是我国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区。在一百多年的迁入、开发历程中,朝鲜族人民不仅保存了传统的民族文化,也在不断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创造了特色的地域文化。延边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不同的经济形态、不同的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文物古迹,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特殊文化内涵,也使延边成为朝鲜族民俗旅游资源集中分布地。朝鲜族传统村落所承载的非物质文化丰富多彩,其民族服饰、语言文化、饮食习惯、建筑艺术以及风俗习惯等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体系。本文选取了延边地区三个各具特色的传统村落,通过对其发展路径的比较,进一步探析现阶段少数民族村落在文化传承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 朝鲜族特色村落发展特点

1.1 明确定位、旅游开发

水南村、百年部落和金达莱村,都是对当地的朝鲜族文化进行开发,打造特色村落、美丽乡村,通过民族建筑、节庆娱乐、传统风俗以及饮食等多方面展示民俗风情,凭借民俗旅游的方式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但是,这三个村落的发展在主导模式和开发方式存在差异。

水南村是由村党支部主导进行管理,政府引导开发为辅。首先,政府组织完善了村落基础设施,带动村民开发朝鲜族特色民俗旅游,充分发挥了村民的主观能动性。例如,水南村党支部筹集资金,先后累积投入980余万元,实施了农房修葺、排水沟改造、村居环境美化等民心工程,解决了道路硬化,小河流域治理、农田水利灌溉、人畜饮水等老大难问题,种植各色花卉、修建艺术栅栏、民俗彩绘围墙和民俗文化广场。另外,水南村还组织民俗文艺表演队伍,组织圆鼓舞队、象棋协会等十余个朝鲜族民俗文化组织,开展朝鲜族民俗娱乐竞技、民俗礼仪活动。该村秉承“有文化的村,有未来”的发展理念,成功举办了全国朝鲜族象棋研讨会等文化活动,积极地宣传朝鲜族村落的特色文化,也吸引了国内外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

“百年部落”是以个人管理和开发为主,由从韩国劳务归来的金京男及其家人建造。金京南一家人修缮百年老宅,并以此为核心,修建草房、展览馆、餐馆,自主经营和开发村落民俗旅游。由于资金管理问题,百年部落的经营人正在筹划开办图们市民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打造集民俗饮食、农耕生活、民俗表演娱乐为一体的“农家乐”旅游区。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体验到丰富多彩的农家乐活动,还可以观赏到朝鲜族原生态的农乐舞等。

金达莱民俗村是和龙市政府主导管理和开发的,政府集投资筹资、规划开发于一身,主导村落的发展方向。同时,和龙市政府指定商贸公司进行具体的经营和管理,公司提供人力、技术的投入和支持,充分整合村落的各项资源,结合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将金达莱村打造成以休闲观光、餐饮娱乐为主的朝鲜族特色旅游度假村。近几年,和龙市政府将新建的民俗园、花卉园交付于和龙的商贸公司进行旅游开发。金达莱村依托于朝鲜族民俗文化资源,开发民俗旅游项目,开办朝鲜族特色餐馆、家庭旅馆、民俗展览馆,建设民俗表演中心,演出欢快的歌舞和传统的朝鲜族婚礼,人们可以尽情地欣赏并参与其中,与朝鲜族同胞互动和交流,充分体验朝鲜族民俗风情。

1.2 突出特色、品牌打造

三个村落的开发都是结合地理位置、实际发展情况,突出村落自身的特色,打造民俗旅游的品牌。但是,由于各个村落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不同,其主打的特色和品牌也不同。

水南村所在地--石岘镇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1927年至1932年,石岘镇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汪清县第五区委员会的领导下,在凤梧沟一带开辟了游击根据地,开展了抗日游击斗争,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借此,水南村致力于打造红色文化阵地,申报了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工程,争取到资金470万元,建成了水南村“凤梧洞抗日斗争战迹地遗址”“村史展示厅”“民俗大院”等,充分展示水南村的红色历史沿革、民族村落文化和民俗风情。

百年部落的特色品牌主要体现在朝鲜族传统建筑文化。在百年部落,我们可以看到13座风格各异、用途别样的朝鲜族房屋,供游客参观居住。“百年老宅”,是“百年部落”中最古老的一座民居,是典型的朝鲜族风格房屋,保留着较为原生态的民居特点,其外观舒展、平稳、亲切,为东北亚地区所罕见。百年部落凭借百年老宅独特传统的朝鲜族建筑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

金达莱民俗村计划将整个村庄划分为历史、民俗、生态、文化四个主题,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朝鲜族民俗第一村。另外,还积极利用渤海国中京显德府遗址、车厂子抗日红色旅游资源,来着力体现朝鲜族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金达莱村最大的特色是和龙市政府主导的金达莱文化旅游节,主要开展金达莱花为主题的大型朝鲜族民俗文化活动。从2006年开办第一届金达莱文化旅游节,直到2017年共举办了9届。在2017年第九届长白山金达莱国际文化旅游节,联合了分会场光东朝鲜族民俗村、城南村、青龙渔业生态旅游园区以及和龙市各个景点,竭力打造最美中朝边境线。

2 发展困境:主体缺失,模式单一

在调查水南村的过程中,青壮年的比例非常少,村子里甚至没有几个孩子,村民大都搬到图们市居住,孩子们也都安排在图们市上学,村子里的常住人口基本上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在对百年部落的管理者进行访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参与村落的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是年老的村民,还有很多是从其他地方聘任过来的。百年部落的管理者告诉我们,以往百年部落组织表演活动,只能去附近的白龙村请到一些六、七十岁的老人,但是随着年迈老人的增多,村落表演跳舞和民俗活动的人都不容易找到。村落的空心化,使少数民族村落失去了生活气息和人气,即使有再多的特色、古老建筑,有再多的珍贵历史价值,也失去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意義。人口流失也造成少数民族村落缺乏专业、科学的管理人才。在对百年部落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管理层次人员稀少且不具备专业的能力。访谈时,管理者反映,现在即使有一些管理资金,他和儿子也没有那么多的能力和精力进行详细的规划和管理。实现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还需要更多专业人才的支持。

另外,不同少数民族村落的发展模式趋同也是现阶段存在的突出问题。很多少数民族村落,虽然立足于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定位,但是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理念却十分落后,仅仅组织一些浅层次的“参观式”、“体验式”的模式,民族文化只是作为其中的展览品展示给旅游者。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少数民族村落的发展模式较为单一、僵化,并没有体现各自的特色和优势。为了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村落规整、村落建造,外表的光鲜亮丽带来了统一与规范,但是也造成了传统建筑的破坏与消失。

3 对策及建议

1)“引人归土、留人居乡”。朝鲜族村落在文化传承和保护上所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当地人口的流失。因此,扭转困境的首要举措就是“引人归土、留人居乡”,最终目标是重建乡土繁荣,实现朝鲜族传统文化的复兴和可持续发展。政府应当出台鼓励外流人口返乡创业的扶助性政策,实现朝鲜族村落传统文化的可持续传承,吸引人口回流。人口回流的突破口在于经济吸引。对返乡创业人才帮扶政策的出台和完善,不仅可以推动人口回流,而且可以为朝鲜族文化传承和保护提供智力支持,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2)完善少数民族村落的基础设施,增加对村落发展的投入。完善村落交通系统、优化村落环境、鼓励家庭旅馆和餐饮户的经营,不仅可以带动村民的经济效益,也可以带动村民参与到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的过程中。政府应该担负起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的主导功能,要建立和完善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政策。在文化传承和保护的进程中,一套健全完善的自上而下的民族文化保护法律,是民族文化保护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保障,不仅可以使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有法可依,也可以对破坏民族文化的行为进行惩罚。同时,政府可以建立针对少数民族村落文化传承和保护的专项资金,投入到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中。经济方面的支持是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要基础。

3)选择科学的开发与保护模式,挖掘少数民族文化内涵。开展民族文化旅游,促进少数民族村落的发展,也要注意处理好旅游过程中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保护为主,开发为辅”,注重原址的整体保护,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完整性和生态平衡,更加有利于民族村落文化的持续发展。在发展旅游的同时,应当深入挖掘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凝练村落文化主题,体现不同的地域特色。少数民族村落的地方特性是由当地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和民族民俗风情等因素综合作用形成,它是一个民族村落的个性色彩和主题。要深入挖掘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就必须开发特色民族村落产品,特别是针对民族村落旅游业的发展。民族村落的开发,应当保持民族村落的特殊,保持浓郁和真实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旅游魅力。

4)加强少数民族文化的教育和宣传。重视民族文化的教育,将民族文化带进课堂,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在民族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双语教学,确保少数民族语言的普及和使用,开设专门的少数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课程,为学生们提供了解本民族的机会,为少数民族的学生创造更好的文化学习条件。要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宣传,运用更加多样化的宣传手段。少数民族村落在市场化运作的要求下,充分利用媒体等传播方式和途径展示出去,扩大民族文化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田化.土家村落文化的传承与保护[D].中南民族大学,2009.

[2]王小梅.新农村建设中沈阳市朝鲜族村落民族文化保护研究[D].东北大学,2009.

[3]李峰.延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朝鲜族传统文化的传承[D].延边大学,2010.

[4]黄震.关于东北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思考[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03):127-130.

[5]张亮.黔东南民族村落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6]丁智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特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基于缸瓦窑村的考察[J].中国海洋大學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93-98.

[7]邢晓露.基于地方文化的民族村落更新探索[D].昆明理工大学,2015.

注释

1.晓荣. 可持续发展视域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研究[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5,(03):132-136.

2.黄震. 关于东北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思考[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03):127-130.

3.鲁可荣,金菁. 基于文化自觉的传统村落文化传承路径分析——以月山村为例[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6-13.

4.丁智才.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特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基于缸瓦窑村的考察[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93-98.

5.李峰. 延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朝鲜族传统文化的传承[D].延边大学,2010.

6.韩春龙. 延边地区民族村落发展研究[D].延边大学,2016.

7.朴丽娜. 人口流动视域下朝鲜族农村地区传统文化传承研究[D].延边大学,2016.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文化民俗旅游
四川省民俗旅游的开发及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我国民俗旅游发展研究
昌平区民俗旅游持续增长
新媒体传播环境下贵州黔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研究
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元素在网页设计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