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校园欺凌成因及治理对策分析

2018-11-12 11:18李甜
卷宗 2018年23期
关键词:治理对策校园欺凌成因

摘 要:近年来,网上曝出校园欺凌的事件越来越频繁,而且越来越呈现低龄化的趋势,如何预防和制止校园欺凌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热点性问题。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这个敏感的阶段,我们应当给予更多的呵护和照顾。分析校园欺凌形成的多种成因。在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方面,我们可以从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学生的生理还有心理等多个方面来入手。

关键词:校园欺凌;成因;治理对策

近些年来,伴随着各类新闻网络的广泛披露,校园欺凌愈来愈频繁的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愈加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校园欺凌的重视。更让人担忧的是,校园欺凌逐渐成低龄化趋势。那么,到底什么让校园欺凌事件频频发生?

1 校园欺凌的相关概念及成因

欺凌是指一种反复发生的、以大欺小或以多欺小的恶意侵害行为,通过孤立、侮辱、威胁、打骂、勒索等方式侵害他人身心健康。欺凌可以分为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直接欺凌是对被欺者采取拳打脚踢等肢体暴力或勒索钱财等行为;间接欺凌指对被欺者进行排挤孤立或语言谩骂攻击等。从近期网络曝光的校园欺凌案件中,我们可以看出,校园欺凌事件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尤其以中学生居多,而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青少年做出如此伤害对方的行为,经过初步的归纳分析和总结,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1.1 大众传媒的因素

面对互联网的日趋普及,值得我们肯定的是,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更为便捷,沟通更加方便,我们所接触的信息更加具有多样性和实效性。但是,很多青少年学生过早的接触暴力、色情文化、浏览不良信息网站,整日沉迷游戏无法自拔。在这些游戏以及一些影视作品中,到处充斥着一些暴力、凶杀犯罪的画面场景。这些对青少年起到了不良的示范作用,导致许多青少年学生没有考虑后果,盲目效仿,对同龄人实施欺凌,很多欺凌者将欺凌的视频上传网络进行炫耀,从而会到使得更多的青年学生去进行跟风效仿。

1.2 学校及教师的因素

从学校方面而言,很多学校更为看重的是学校的升学率;以学生的分数以及名次来作为衡量学生的好坏。忽视了学生们的德育教育、法制教育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部分学生长期处于这种压抑的氛围之下,会激化这些青少年学生的叛逆情绪,从而产生焦虑、暴躁等不良情绪;这些更加容易导致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我们可以从网络上流出来的视频中看出,学校的安全保护措施存在着一定的疏漏。校园欺凌案件发生的地点都相对比较偏僻,属于"死角”地带,基本没有摄像头之类,所以当校园欺凌发生的时候,保安和老师很难第一时间察觉。此外,许多学校在针对校园欺凌事件当中,没有针对性性的具体解决措施,这也是导致校园欺凌事件频发的原因之一。

从教师方面来讲,青少年学生和老师相处的时间相对较长。因此,教师对青少年的影响还是相当大的。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敏感的时期,更加需要老师的关爱与呵护,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上出现的一些困难与疑惑。不过在现实生活中,一些老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没有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行为,从而导致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

1.3 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很大的。对于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和离异后重组家庭、外来务工人员家庭而言,这些家庭的孩子,缺乏来自父母的关爱,容易产生性格和心理上的问题,变得比较孤僻、冷漠多疑。

有些家长自身素质和个人修养有限,本身就存在着很多不良习惯,比如说赌博、抽烟酗酒、偷窃、打架斗殴等等;而有些家长为了生存而忙碌奔波,忽视了对青少年的教育;有的父母通过打骂孩子来发泄自己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压力。这些家长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没有起到很好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使得这些青少年变得敏感、缺乏安全感、变得更加具有攻击性、性格更加蛮横等等。

1.4 校园安全法律制度的因素

从近几年校园欺凌案件频发的现象来看,我们国家现有的《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存在着一些法律空白,在针对这类案件的处理标准、归责问题都没有明确处理的标准。因此,校园欺凌事件尤其是青少年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频率逐年增高。很多欺凌者会认为,就算是欺凌同学,也都不会有什么严重的惩罚;同样,许多被欺凌的学生在遭遇欺凌之后,往往保持沉默,因为他们觉得如果在告诉老师和家长之后,并没有有效制止欺凌,反而会受到更为严重的报复。

1.5 青少年个人因素

校园欺凌与青少年的个人因素密不可分。互联网中暴力文化的影响、家庭的过分溺爱、法律意识的淡薄等等,都对校园欺凌起到了推动作用。有的青少年觉得欺凌别人会使自己很酷很有面子;同时,青春期的少年处在叛逆期,有的学生在学业的压力下会产生叛逆情绪,会用欺凌他人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消极情绪。

而对于那些被欺凌的学生,我们可以看出,其中有很多是属于性格内向;孤僻,平时话不多的类型,这不可否认,和他们的性格是有很大关系的;而有的被欺凌者在被欺凌后,保持缄默,这也是导致他们会再次被欺凌的原因。

2 校园欺凌的预防措施

2.1 大众加强对校园欺凌事件的重视

以前很多家长认为校园欺凌就是小孩子之间打打闹闹的行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欺凌者正处在青春期,难免调皮了一点。而随着网络的日益发达,近些年,我們经常在网上看到校园欺凌的视频,在这些视频的下面会有很多的评论,大部分网友对欺凌者进行了批评和谴责,而且不难看出,有的网友曾经也是校园欺凌的受害者。然而,网络更新很快,没有几天这类事情就会被人抛诸脑后。大众没能够认识到校园欺凌的严重性。青少年在青春期这个阶段恰是在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一个关键期间。被欺凌往往会形成内向、孤僻的性格,会给他们的心灵造成巨大的创伤;而对欺凌者而言,暴力行为会为他们以后埋下祸患的种子。

因此,大众理当加强人权意识和基本的法律意识,网络媒体也应该i充分地施展舆论导向的功能。首先,面对一些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的一些影视作品,必须给予严厉的惩罚措施;其次,对于游戏中的暴力因素,应当加强对网络游戏的监督;再其次,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使青少年在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提高大众对未成年人保护的责任观念,注重对未成年人的人生安全保护,对处于困境中的青少年给予帮助,全社会形成良好氛围,为促进和谐校园共同努力。

2.2 学校制定相关措施,加强教师应对能力

第一,针对校园欺凌的现象,校园应当制定反对校园欺凌的规定;重在加强预防,同时针对欺凌者按照规定进行处罚,不能将学生成绩作为处罚标准,必须做到一视同仁。第二,增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开展相应的宣传演讲,培育学生的法制观念认知,让青少年真正意义上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第三,强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等,关注和解决青少年学生在发展过程当中呈现的迷茫与困惑,避免校园欺凌的发生;第三,增强学校的安全保护措施,我们发现,校园欺凌往往不能够及时发现和制止,一般发生的地点都比较偏僻的地方。因此,校园安保措施要到位,在校园监控"死角”要多加巡视等等;第四,学校经常性组织团体活动,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加深同学之间的友情。很多学生在面对同学被欺凌的时候往往保持沉默,更多的是一种事不关己的冷漠态度。

从老师方面来讲,首先,学生在青春期这个阶段,教师要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能够有处理突发状况的经验,学校可以定期对教师进行一些专业性的培训,能够做到更好的和学生沟通。其次,教师要对学生倾注人文关怀,学生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不能忽视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状况。青少年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恰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个塑造阶段,这就需要老师们的正确引导,更多的关怀与呵护。

2.3 家长应加强与孩子的交流与沟通

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主要责任在于老师和学校,而对孩子放任不管,缺乏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家长应当更加关注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观察他们情绪上是否有什么细微的变化;父母要经常性的和老师们针对孩子们做一些必要的沟通,真正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具体情况,防止校园欺凌的发生;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能将孩子的学习成绩作为衡量的唯一标准,对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家长不能一味地指责、批评,要多给孩子激励与支持,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和负面情绪;父母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引导青少年尊法守法,不去过分溺爱孩子,也不放任自流,要改变过去落后的教育观念,提高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正确的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的发展过程当中起着十分重要作用。

同时,父母和子女要创造一种民主的家庭教育氛围,学会和孩子们做朋友,学会从孩子的那个角度来对待和思考问题,这有利于及时有效地注意和观察到孩子的心理变化,防止青少年产生暴力倾向。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在遇到青少年情绪出现异常较大波动的时候,可以带孩子去进行一些心理方面的咨询,有的青少年性格比较孤僻,不善于和同学交往,父母要循循善诱,帮助孩子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使青少年更加健康、阳光的成长。

2.4 青少年应当提高自身心理健康素质

青少年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叛逆期,有的同学很容易出现一些心理上面的问题,比如 :易怒、脾气暴躁、任性等等。再加上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很强,受到挫折时容易积累负面情绪。对于这类青少年,要做到及时反省自己,在察觉到自己存在消极情绪的时候,我们可以适当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把焦点放在自己的业余爱好、运动等方面,严重的情况下,要及时告知父母和老师。对待朋友和同学要多一点耐心和理解,不能一言不合就暴力相向。要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素质和自己与他人交往的能力,理性地看待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这样才能不断地健全自身人格,不断促进自我的发展。

而有的青少年,往往因为性格、人际交往等很多方面的因素,会导致成为校园欺凌的受害者,一旦被欺凌,对他们的影响可能会伴随着他们一生。那么,对这类学生而言,被欺凌了之后不要因为害怕报复而不敢吭声,要及时告诉老师和家长,这样才能防止被欺凌的事情再次发生。同时,要提高自身人际交往能力,学会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2.5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

首先,加强网络游戏管理,网络游戏的主体越来越低龄化,里面包含了很多暴力思想和血腥画面,对青少年三观的塑造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国家有必要对网络游戏进行监管,推进文化改革,打击非法销售、减少暴力文化的对青少年的影响,这对于预防校园欺凌是很有必要的。其次,对于一些影视作品和节目。国家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适当加强惩罚性措施;借鉴外国的经验,将这些节目分级分类,将不适合青少年观看的给筛选出去,对青少年弘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树立正确三观。要让青少年接受积极健康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成长。增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青少年对是非善恶的分辨能力,预防校园欺凌的产生。

2.6 国家健全法制保障,保障校园安全

校园欺凌仍需要国家重拳出击,在国外,很多国家都有专门针对校园欺凌的法律,并制定了严格的校园反欺凌措施,有效的减少了校园欺凌的发生。我国在治理校园欺凌这方面起步相比较于其他国家而言起步比较晚,许多学校仅仅从道德层面对施暴学生进行处罚,这肯定是不够的,必须要从法律的层面来对青少年进行保护。很多校园欺凌事件都依据《治安处罚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民法通则》等来处理。2016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分别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以及《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暂行办法》。2017年11月22日,教育部、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等十一个部门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首次对学生欺凌做出明确界定,从防止校园欺凌到惩罚措施都有描述,责任到各个部门。这表明政府部门对校园欺凌现象越来越重视,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偏差,导致教育和惩罚的失衡。因此,在治理校园欺凌的时候要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根据未成年人的不同特点来细化规则。对情节不严重、悔过自新的年轻人,我们要给他们一个机会;而对于那些危害情节严重的未成年人惯犯,我们要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严惩。

校园欺凌有一定的特殊性,有的施暴者年纪小,不足以承担法律责任,往往道个歉或者赔点钱就草草了事,效果甚微。因此,对于那些具有不良行为或者危害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影响且年龄不足以承担责任的那些青少年,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比如说,在美国,青少年社区矫正制度中,许多少年判决的案件,采取非监禁执行,而对于那些情节不严重的,让他们参加一定的社区服务等等。

参考文献

[1]刘天蛾,龚伦军.校园欺凌行为的特征、成因与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开展全国中小学学校校园欺凌专项治理[EB/OL].

[3]2016-05-09].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s5987/201605/t20160509_242514.html.

作者简介

李甜(1992—),女,汉族,江苏如皋人,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治理对策校园欺凌成因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对会计假账问题的初步探析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