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随着公务员待遇和社会地位的逐渐提高,基于社会就业大环境日趋严峻和公务员招录体制的公开透明化的态势下,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热考现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部分大学生把报考公务员作为直接就业的第一步。在看似明确坚定的择业观背后,也有部分学生盲目与跟风。所以,从本质上和根源上探析当前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热的现象,对于深一步了解这一社会现象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公务员热;动因
1 公务员职业的优越性
1.1 公务员职业的工作稳定性高
稳定的职业不仅能减轻从业者的心理压力,且能给从业者带来长期的职业收益和可预期的收益底线;公务员职业是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公务员这个职业显然已经成为很多人心目中稳定的象征。而在社会转型期呈现出一种竞争和不稳定态势,人才,岗位竞争日趋白热化,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存在不稳定性,从而导致其中从业人员的不稳定感,内心缺乏安全感,最终表现出一种求稳的心态。法定工资水平并不高,但法定福利(医补、车补、房补等) 却比社会一般部门和成员更有保障。这样公务员的法定物质收入在社会上至少居于中上水平。公务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以及各种各样的补贴,再加上公务员稳定的长期收益、相对于企业轻松的工作和良好的职业声望,既可以使公务员达到社会中层阶级以上经济收入,所有这些都为大学生提供了报考公务员的理由。
1.2 公务员职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高
个人的地位身份是由社会中其他成员的道德价值观评价所决定的, 实践了社会成员共同价值体系的个人才能得到较高的地位和财富。在中国传统价值体系里, “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得到了广大知识分子和社会成员的认同。掌握政府公共权力的公务员历来就是中国颇受尊重的一个职业,公务员群体直接运用公共权力和资源提供社会服务仍然处于“官尊”的社会地位,而传统政治文化中民众所具有的典型位卑的“子民”心态仍然在广大国人心目中存在。同时,我国现在的公务员群体拥有其他职业所没有的组织资源、经济资源与文化资源,这都使公务员这一群体处在社会的优势地位。许多大学生把在政府管理部门工作视为实现个人抱负,提升人生价值的舞台,这也是吸引大学生参与公务员竞争的重要原因。
1.3 公务员职业的社会保障优越
我国集体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国有企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远远低于国有企业。虽然国家已有规定,但部分私营企业的职工仍无保险。对农村来说,保障体系更是严重缺乏。此外,现有社会保障体系还存在着资金筹措不力、社会化程度低等问题。因而,在企业等单位工作,即使薪酬再高,仍缺乏保障,缺少安全感。相比于其他一般社会部门和行业,公务员的社会保障体系就完善得多,《社会保险法》 第十条第三款规定:“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①这就意味着公务员不参加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国务院单独为他们制定一套相关的“规定”,更显公务员社会保障体系的优越,也让公务员的安全保障性更高。公务员除了具有完善的医保、社保和养老保险体系之外,更具吸引力的是公务员可享受住房补贴,加之公务员有公费出资培训,甚至有出国学习的机会等政策,更加大了公务员职业的吸引力,使公务员由轻松稳定的“铁饭碗”变成了“金饭碗”。
2 就业形势严峻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导致结构性失业的因素不断增加。城镇新增劳动力、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交织在一起,使我国的就业情况变得复杂。据国家统计局估算,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超过 2000万人,如果按照 GDP8%的增长速度,每年只能提供 1200-1400 万个新增就业机会,每年富余劳动力数量庞大,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使择业者选择可就业职业的概率大降低。社会成员把报考公务员当成他们的一个重要选择和生存机会,特别是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使就业市场的压力更大,才会出现在公务员考试成功者中有三分之二是高校毕业生。若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得不到缓解,公务员报考热还将进一步升温。同时,当前我国还缺乏专业的就业市场和统一有序的人才交流制度,为就业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原来传统体制内相当一部分工作岗位和就业机会仍然不受劳动力市场引导,而按照过去机制运行破坏了公平的就业竞争环境。
3 部分学生的盲目跟风
在大学生公务员热中,部分学生盲目跟风,在报考公务员的时候并没有真正了解公务员的工作性质,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只是一味听取家长和社会舆论关于公务员这一职业收入稳定,福利高,社会地位高,职业风险相对较小,认为考上公务员岗位了就前途无忧,事业一帆风顺等方面的炒作,看着周围朋友同学都报考了,自己也就盲目跟风报考,不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会导致出现盲目的公务员报考热。因此社会成员要在报考前正确认识自己、认识公务员,并在此基础上考虑二者的匹配性,认识自己是否适合报考公务员、做公务员,避免盲目报考公务员,对当前公务员报考热也会有缓解作用。按照职业生涯规划人职匹配理念,在报考公务员前,个人应该对自己进行剖析认知,最好从性格、兴趣、价值观、能力等几方面来认知,可以通过生涯测评系统、咨询专家等途径。在清晰认知自我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公务员职业进行正确认识。
4 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相对公正性
公务员“凡进必考”的政策,以及“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考录原则,扩大公务员的选拔录用范围,进一步打破身份、地域、部门、行业、所有制的限制,使公务员的招录真正面向所有具备报考条件的普通大众,而不是“带着枷锁跳舞”。②现行的公务员招录制度改变了过去领导、组织工作部门“选用”“推荐”的选人用人模式,纠正了论门第、讲背景、跑关系的思维方式,打破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的限制,制度的公信力和操作的公开透明 给大学生们提供了平等的竞争机会,为大学生们走向仕途提供可能性,激发了大学生们对公务员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制度也吸引了更多大学生报考公务员,借助公务员考试这个平台完成自己的人生规划和职业理想。当下,公务员考录更是促进了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之间、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组织之间的人才输送和人才流动。③这样既可以可以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保持公务员队伍的精干,又可以吸引一流人才进入公务员系统工作。
结语:近年来,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数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公务员作为他们未来的职业。这个现象确实值得我们警醒,公务员热应该适当的降降温,回归到正常的职业竞争中来。大学的专业分类越来越细,越来越多,但市场上却没有足够对口的工作岗位提供给大学生。这充分说明了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平衡,所以学校应该根据市场需要灵活调整专业结构。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就业观,摆脱官本位思想,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端正公务员报考态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11月第一版,第十条.
[2].林雪花.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热现象的社会学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4.
[3].张园园.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热现象的原因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4).
作者简介
黄静(1992-),女,汉族,重庆云阳人,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