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思考

2018-11-12 11:18李奥美
卷宗 2018年23期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优秀传统文化

李奥美

摘 要: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既是传统文化发展的需要又是大学生党性修养的需要。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大学生党性修养具有可能性和必要性。从可能性来看,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党性修养具有高度的契合性,集中现在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极高的党性修养价值。从必要性看,大学生党性修养的弱化呼唤以传统文化为依托来回应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依托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路径包括:“三会一课”的学习路径、“志愿服务”的实践路径、“新媒体”下的宣传路径和“完善制度”的保障路径。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路径

习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大学生党员作为青年中的中坚力量,能否不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中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党员觉悟,事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大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习总书记同时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鉴于此,笔者试图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结合之道,以期助力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同时探寻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道路。

1 依托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大学生党性修养具有其可能性和必要性。从可能性来看,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党性修养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集中现在优秀传统思想具有极高的党性修养价值。从必要性看,当今大学生党性修养弱化以理想信念缺失和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足为集中表现,而其归因与西方国家披着文化外衣进行的价值观念渗透密切相关,因此党性修养的弱化呼唤以传统文化为依托来回应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

1.1 可能性: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面蕴含着许多与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相契合的内容,特别是其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本思想、修身思想、以及中华传统美德等思想内容具有极高的党性修养价值。

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大学生党员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爱国主义具有深厚的文化渊源,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表现内容和形式。古代的爱国主义集中表现为“忠君爱国”,于是有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近代的爱国主义表现为救亡图存,于是有孙中山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和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当代的爱国主义集中表现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为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爱国主义,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原则,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现实要求。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内核,以爱国主义思想为教育内容是高校学生党员的必修课,与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目标和要求高度吻合。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与充分挖掘和利用爱国主义精神相结合有利于使其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民本思想有利于强化学生党员的宗旨意识,深化其对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认知理解。中国的民本思想历史悠久,各家学派都对民本思想有自己的主张。孔子倡导“仁者爱人”,提出德治的政治主张,他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空前地提高了民的地位和价值。荀子提出“民水君舟”的思想,深刻阐释了君民之间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同时充分地吸收了民本思想中精华,创造出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具有以民为本、重视人民作用与利益的优良传统,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宗旨就是以民为本的最好体现。毛泽东指出,在本源和本质的意义上,人民是历史的主体、动力和创造者,共产党则是人民实现自身解放与自由的阶级工具。他在七大政治报告中强调:“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邓小平也说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他强调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最高标准。因此,学生党员以民本思想为依托加强党性修养,有助于厘清其与全心全意为人服务的宗旨和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关系,深化对其历史渊源的认识,进而强化学生党员的宗旨意识,深化其坚持群众观点和走群众路线的认知理解,培养大学生党员的群众情怀。

修身思想有利于大学生党员继承和弘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华文化的核心精神就是人的修养问题,做人的问题,一言以蔽之,就是《大学》里面讲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问题是儒学的根本精神,也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修身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也是所有人立身的根本。共产党人的修身就是要解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的根本问题。共产党员修身的重要手段是什么呢?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恩格斯有关政党斗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创造出了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增加党的战斗力的有力武器。批评与自我批评运用的得当,有助于学生党员改正缺点和错误,增强团结。它是助力学生党员全面发展的优秀品质,是党性修养的重要手段。而传统文化中的蕴含的做人的修养正是党性修养的基础。因此,加深对传统修身思想的学习和理解,有助于学生党员深化对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党的优良作风的认识和对党性修养的深入理解,有利于其在新時代背景下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利于大学生党员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包括“明志”、“持节”、“自强”、“诚信”、“知耻”、“改过”、“厚仁”、“贵和”、“敦亲”、“尚勇”、“好学”、“审势”、“求新”、“奉公”、“务实”等思想,这些思想的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高度契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依托加强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既有利于其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找寻到了弘扬传统美德有效载体和方式。

1.2 必要性: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弱化以理想信念缺失和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足为集中表现

党性修养要求做到学生党员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必须始终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必须始终在各项事业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但现实中,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弱化,突出地以理想信念缺失和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足为集中表现。党性修养的弱化呼唤以传统文化以依托来坚定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和助力其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部分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缺失。据笔者对湖北省某H大学735名调查对象的调查,在“影响您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因素是?”一题中,“理想信念”占比48.98%,“能力锻炼与提升”占比60%,“今后的就业和发展”占比42.04%。由此可见,大学生党员在理想信念上不坚定,在入党动机上突出的更多考虑自身能力的提升和今后的就业发展。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在当今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弱化的背后是西方自由主义、利己主义等价值观念披着文化的外衣所进行的渗透。西方文化通过影视、娱乐等载体传播开来逐渐地影响我们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所以,面对蕴含在西方文化中的自由主义、利己主义等价值观念的冲击,我们必须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来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夯实理想信念的根基。正如习近平所说:“宣传思想的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只有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使命,使优秀传统文化在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中得到新的传承和弘扬,才能回应西方利己主义、自由主义等价值观念的冲击,不断坚定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

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足。学生党员作为高校的形象名片和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应该在各个方面发挥“头雁”、“标兵”的先锋模范作用。可现实中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发挥不足,突出地表现在:一是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强。由于学生党员的第一身份是学生,主要业务是专业学习,无法正确认识和处理业务修养和党性修养之间的矛盾关系,加之未经历党内生活的严格锻造,因此极易产生角色意识模糊,责任感不强的思想和行为表现。二是奉献意识和服务能力不强。奉献意识不强,表现在少数学生党员无法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在面临利益冲突时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即使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也并未积极地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同时学生党员为他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有限,帮助周围人解决困难时往往是“有心而无力”。这些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缺失。理想信念并不会自发地在学生党员中产生,正如列宁所说:“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部灌输进去”。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而理论上的清醒离不开对党组织对广大学生党员的灌输教育。据笔者对湖北省某H大学的调查,发现学生党员政治理论学习形式单一,局限于理论讲授而鲜有实践锻炼。单就理论讲授来说,735名调查对象中,36.05%(265人)认为 “部分内容具有启示意义”、11.97%(88人)认为“内容枯燥、浪费时间”,而仅仅只有16.87%(124人)认为“内容丰富、富有启迪意义”。可见,高校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培训内容难以适应其学习特点和学习需要,不能激发学生党员的学习兴趣,也很难使其从中受到启发和鼓励。因此,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党校学习培训中,可以极大地丰富党性教育的内容,既适应了党校教育方式转变的需要,也适应了传统文化发展的需要。

2 依托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路径

“三会一课”的学习路径。“三会一课”是大学生党组织生活的基本形式,是加强大学生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监督的主要途径。依托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必须要注重发挥“三会一课”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把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和增强党性修养融入贯彻到“三会”的学习中去,就要以党支部会、党支委会和党小组会以及党日活动为平台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交流活动,让广大学生党员在面对面地学习中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党的宗旨性质以及优良传统的认知理解。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一课”的育人作用。党课是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重要一环。把优秀传统文化中与党性修养内容相契合的部分融入到党课中去可以尝试采取编写教材的方式来丰富党课教学内容,增强党课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党员的学习兴趣。同时,充分发挥“一课”的育人作用,还应该不断创新党课的授课形式。实现从“灌输”式向“体验”式转变,从大党课向中小型党课转 变,从集中教育向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转变。例如:采取党课小组合作、展示交流的形式汇报学习成果、采取党课优秀学生主讲人的形式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采取小班分散教学的形式增强学生的互动性,这些都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党课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党课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志愿服务”的实践路径。一方面,志愿服务实践有助于夯实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毛主席曾指出:“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大学生只有通过志愿服务实践才能强化宗旨意识,增强对党的性质、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解,才能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认知。另一方面,志愿服务实践有利于学生党员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学生党员只有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提高自身的本领和担当,从而更好地为集体和他人服务。因此,要积极开展党员进志愿服务基地、红色文化实践基地、传统文化传习基地等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党员在志愿服务实践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

“新媒体”下的宣传路径。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既是党员个人自我锤炼自我教育的结果,也不开党组织对党员的培育和帮扶。党组织要充分利用一切现代手段,特别是要注重网络“新媒体”渠道的作用。运用新媒体采用典型教育法,加大对优秀爱国爱党典型、为民公仆典型、道德模范典型、技术先锋典型等人物的报道和宣传;运用新媒体采用对比鉴别法,加大负面典型的揭露和批判,让学生党员在比较鉴别中深化对党的正确认知,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运用新媒体丰富党性教育资源、为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搭建更为广阔的学习平台。在内容上,要贴合大学生党员的日常学习生活实际,在形式上注重形象、生动、活泼,载体上以微动画、微故事、微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要契合当代大学生的语言和文字使用习惯,增强学生党员对传统经典人物的认识和对优秀文化思想的理解。

“完善制度”的保障路径。依托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必须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实施和反馈评价制度作为外在保障。一方面,建立组长负责制下的定期交流汇报制度。以党小组为单位,由组长负责,带领小组成员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同时,党支部定期举行各党小组的学习汇报展示和交流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和交流氛围,让支部成员在学习交流中深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另一方面,建立多维立体的评价制度和奖惩制度。要准确把握大学生党员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必须要建立多维立体的评价制度和奖惩制度。对其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评价既要以理论水平,又要以实践行为评价尺度。即既要看学生党员是否真正地理解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思想,又要看是否积极地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传统美德思想。因此,要对学生党员全面的地域评价。对学生党员的思想品德评价不仅仅要看学生在课堂、学校外等公共场合下的表现,更要看学生党员在相对隐私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如在宿舍等范围内的思想和实践。同时,对学生党员全面的时间评价。不仅仅要看学生党员当下的表现,也要对比学生党员过去的表现,在今夕对照中评价学生党员的实践成果。另一方面,要根据多维立体的评价对学生黨员给予相应的奖惩。对评价结果较好的要提出表扬,对评价结果较差的要予以批评。同时,尝试将评价结果与党员的量化管理和民主评议相挂钩,以此激发其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4-1095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57

[4]习近平:习总书记重要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06,196

[5]列宁:《怎么办?》[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0

[6]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57

猜你喜欢
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
树立党章意识 加强党性修养
传承耀邦家风 增强党性修养
汲取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的强大力量
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的研究
新媒体平台下增强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实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