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鹏
摘 要: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也在不断的创新优化,通过高校图书馆管理机制的优化创新,可以实现对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为图书馆系统、层次化管理提供依据。高校图书馆激励机制是高校图书馆管理优化的重要方面,其可以有效提高整体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积极创造性。因此本文根据现阶段高校图书馆管理中激励机制应用情况,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对高校图书馆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实施途径进行了优化分析。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激励机制;实施路径
激励机制主要是相关组织在统一管理目标的指导下,依据组织内部相关个体发展需求,进行相关行为规范及人力资源配置机制的合理调整。激励机制可以通过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实现组织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协同发展。对于现阶段高校图书馆而言,有效的激励机制运行对于整体图书馆管理效益的充分发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高校图书馆管理中激励机制运行现状
1.1 激励方式过于单一
在现阶段高校图书馆激励机制运行过程中,并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管理激励体系。而薪酬福利、晋升培训、职业发展规划等相关模块的独立运行,导致职称评定、进修培训等方面大多以工作资历为主要评测依据。再加上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考核奖励形式化严重,导致整体激励效能无法充分发挥。
1.2 激励反馈体系缺失
有效的激励反馈体系对于高校图书馆激励机制实际效用的充分发挥非常重要。但是在现阶段高校图书馆管理过程中,并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人力资源考核反馈体系,工作资历仍然是人员反馈的主要依据[1]。这种反馈模式不仅制约了图书馆内部基层工作人员的个性化、创新思维的有效发展,而且也导致图书馆内部单独个体的实际价值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而导致人力资源浪费问题频繁发生。
1.3 薪酬激励效用无法充分发挥
在现行的高校图书馆激励机制中,图书馆薪酬调整大多由图书馆上级管理机构统一规划,而过于统一固化的薪酬调整分配模式,也导致高校图书馆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大大下滑。且在长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高校图书馆与其他教育管理机构在薪酬福利方面的差距较大,从而进一步挫伤了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2 高校图书馆管理中激励机制实施路径优化
2.1 创建多元化激励机制
多元化激励机制可以有效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多元化激励机制主要包括目标激励、行为激励、竞争激励等几个方面[2]。其中行为激励主要是通过图书馆管理人员自身的言行约束,带动整体工作人员自身道德修养提升。而通过图书馆管理人员在工作效率、工作能力、工作质量等方面对自身的高要求,可为内部基层工作人员树立一个良好的目标,从而为图书馆管理效益的充分发挥提供依据。需要注意的是,在日常图书馆管理过程中,图书馆管理人员应注意沟通技巧,适当采用赞美鼓励的语言,激發内部工作人员工作热情,促使其自我协调管理能力逐步提升;目标激励主要是依据不同管理岗位的工作特点,进行阶段工作目标的制定,从而为图书馆基层管理人员现阶段发展及未来职业规划提供明确的指导。进一步坚定内部工作人员信念,为内部工作凝聚力的提升营造良好的氛围。在职业发展规划目标的指导下,可以将内部工作人员自身发展与图书馆发展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强化图书馆基层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为图书馆内部基层工作人员工作潜力的进一步激发提供依据;竞争激励模式的有效应用,可进一步激发图书馆内部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潜力,便于整体图书馆管理效率的提升。竞争激励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图书馆管理人员施加压力,从而避免其对个人利益的过度重视对集体利益造成不利影响,结合聘任制的应用,可全方位提高图书馆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技术、学术研究、基础服务质量。
2.2 完善激励反馈体系
反馈激励体系主要通过图书馆管理人员将基层工作人员某个阶段的学习工作实际情况进行统一分析整合后,再反馈给对应图书馆基层工作人员。合理的激励反馈体系的应用,可以促使相应基层工作人员明确自身工作职责,为其工作效率的提升提供依据。一方面在具体高校图书馆激励机制反馈体系构建过程中,可利用高校图书馆内部管理网站或者图书馆内部宣传栏,将阶段图书馆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定期公布,并结合相应工作信息的量化统计,对基层工作人员的政治表现、业务能力、技术能力进行统一评定。激励反馈体系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可以有效约束图书馆内部基层工作人员工作行为,为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的不断提升提供依据。另一方面结合现阶段高校图书馆管理情况,可在激励反馈机制运行的基础上,组织基层工作人员对图书馆整体管理机制进行反馈评价。图书馆基层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日常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图书馆内部管理机制运行弊端,并结合自身需求进行反馈分析,逐步明确激励机制优化目标,从而为整体激励机制效益的持续提升提供依据。
2.3 开展以经济激励为核心的人事管理机制
在商品经济时代,经济利益成为社会主体行为准则的主要影响方面,这种情况下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就需要摒弃以往管理原则,将实际产出效能作为整体管理重点。通过对各岗位工作基础薪资报酬的合理规划,促使整体激励机制的效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首先在薪资配置环节,可在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的指导下,建立合理的薪资量化标准,为图书馆内部工作人员提供平等的薪酬机会[3]。针对现阶段图书馆薪酬管理特点,可依据现代管理理论进行组织机构简化,最大限度的降低中间环节管理对整体管理效率的不利影响,加强图书馆管理高层与基层工作人员之间的联系,为后期薪酬机制优化提供有效的依据。其次图书馆管理人员在进行薪酬福利分配过程中,应加大对全体基层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的重视,通过对经济激励负面效应的综合分析,可为薪酬激励效能的充分发挥提供依据。同时针对图书馆两级管理组织的特点,可由图书馆馆长担任薪酬福利决策人员,然后由图书馆各部门负责人担任薪酬福利执行人员及辅助建议人员,从而保证整体薪酬福利决策模块的公正公平性。最后为了进一步保证经济激励的效果,可将奖金申报制作为整体薪酬福利管理的重点。奖金申报制主要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通过个人申报、审核小组审定的形式,组织图书馆单独个体进行个人工作汇总。然后通过业务考核等级的划分,进行对应奖金等级的评定。在审核小组评测之后将相应的评测结果交由单一个体,并要求相应人员发表个人意见。若在评测过程中出现双方意见不同的情况,可由第三方评测组织进行重复评测,从而保证整体薪酬管理的公平透明性。
3 总结
综上所述,激励机制对于高校图书馆管理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针对现阶段高校图书馆管理中激励机制应用现状,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应摒弃以往单一的激励模式,在多元化激励机制应用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激励反馈体系。同时通过薪酬激励模式的优化,可提高激励机制应用效力,为高校图书馆管理质量的提升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史鸿雁. 岗位管理视角下高校图书馆人本理念的实现路径[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6, 28(5):193-197.
[2]秦东方, 陆晓曦. 21世纪我国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述评[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7, 35(5):24-30.
[3]尹秀波. 积分激励机制在高校图书馆义务馆员管理中的应用[J].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6, 34(6):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