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连军
【摘要】说到数学这一学科,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而小学数学是一个关键的启蒙点.数学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科,数学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更好的扩散.学好数学,解题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多数学校还不能正视解题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并加以完善,使解题教学方法多样化,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题方法;如何教学
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容小觑的一个问题,数学问题解决方法贯穿着整个小学,所以学校应重视起对数学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解题方法单一,脱离实际生活,学生理解吃力,并且对数学这一学科极其反感.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的数学要结合实际生活,把教学的形式变得更加的灵活,不死板,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教学.
一、小学数学解题教学当下存在的问题
(一)脱离实际生活,教学形式单一
我们都知道数学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如日常生活中的收、付款结算等等.而小学数学又是学生启蒙的关键时期,传统的教学形式太过单一,教师只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公式,大多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对学生而言毫无吸引力,使得学生被动学习,长此以往,只会让学生更加反感数学[1].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过于狭隘
传统的解题教学过程中,考试是作为一名学生学会与否的唯一评判标准,一般情况,教师只是要求学生会一种解题的思路即可,这就很大程度上的阻碍了学生思维的拓展及全面发展,忽视了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我们要了解,教师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培养,这样才能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无从下手
小学生不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即使教材里的例题会解了,但是再遇到相关题目时,常常还是无从下手,只会生搬硬套课上所讲的例题,没有自己的思维,难以识别一些与教材例题不相关的题目,没有把解体模式当成一种思维策略,不能理解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的关系.
(四)規范性差
小学生在解数学题时,一般刚开始的时候没有自己的解题思路,只能靠猜来得出答案,但是在数学问题中,需要的是清晰的解题过程[2],数学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逻辑思维更强,没有解题思路,就不能准确地得出答案.一般来说,小学生的解题步骤都是比较混乱的,规范性较差.
二、小学数学解题教学方法
(一)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胆尝试
在小学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想要顺利地展开教学,就离不开学生的参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积极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学生面前,有不同的解题思路,虽然解题过程不同,但结果都是一样的,因此,在课堂上鼓励每一名学生积极发言有利于形成多样化解题思维.
例如,在学习“减法”的过程中,“小明有11元钱,小红有5元钱,请计算出他俩相差多少钱?”鼓励班级同学踊跃参加,大胆尝试,然后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有些学生的解题方法是用11减5,得到的数就是他俩差的钱数,还有一些会想到先用10减掉5,然后再加1,最后这两种算法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这两种解题思路都是正确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要一直依赖教师,大胆尝试多种解题方法,在解题过程中,教师不规定固定的解题方法,对不同解题方法也不进行比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学会运用多种解题方法后,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解题.
(二)教材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
现在,多数学校授课都是以教材知识讲解为主,但是这缺少了与教材知识相吻合的实践活动,这就表明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不能很好地运用到生活中去.学生仅仅依靠书本的解题方法过于单一,如果把课堂中的问题带到生活中,学习就能想到很多方法.例如,“母亲节快到了,大家用自己的22元零花钱给妈妈买花并送给妈妈,据了解,康乃馨3支6元,百合花2支8元,玫瑰花5支10元,可以有几种买法?”这种既贴合实际生活又能学习的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设计两、三种买法的,有七、八种的等等,学生们用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把问题解决了,会让学生们产生成就感,这就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方法[3].
(三)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情况较差,都是以“教师讲课、学生听讲”的方式来学习,课堂枯燥无味,学生注意力极易分散,不专心听讲,课后更缺少自主学习的能力,导致独立思考能力越来越差.所以平时教师在课堂上需多鼓励学生发言,积极思考问题.例如,教师根据当天讲的课堂内容给学生们出题练习:“一辆车从甲地开往乙地,6小时行驶了全程的45时,还剩44千米,根据这样的速度,行驶完全程要用多少小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进行讨论研究,可以有几种算法,并解释说明,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自己设计出几道应用题,解题并说明,这都是很好的互动方式,这样的互动交流不仅增加了学习的乐趣,还使得师生间的距离拉近,学生更善于和教师沟通.所以,通过各种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深挖解题方法的思路,都会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四)提升学生审题、分析的能力
要想把数学这一复杂的学科学好,就必须有很好的审题和分析题的能力,只有把题目理解和信息分析透彻,才能方便我们找到更好的思路来解决问题.现在教材的内容大多是以图画和文字的形式出现,一般图画包含的信息量也很多,通过看图画和文字我们得到哪些结论,是一道什么类型的题,我们初步解题思路是什么,这些都会通过阅读文字和看图而得到,所以审题和分析的能力是至关重要,学生和教师都应重视起来,为学好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学生,这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教师是教学的重要的引导者,教师的目标不是让学生拿高分,而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成绩自然就有所提高,所以学生要把学到的知识活学活用[5],培养学生全方位发展.
三、结束语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而小学数学又是学生启蒙阶段,所以,教师应该把握好解题教学的方法,言传身教,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勤沟通交流讨论,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不断地更新教学模式,才能让学生更有目的地学习,并且学以致用,将来成为有用之人.
【参考文献】
[1]左明.小学数学解题教学的基本原则与解题能力培育思考[J].人生十六七,2017(35):31.
[2]张彩红.浅谈小学数学解题教学的基本原则[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3):212.
[3]张科进.行在思考的路上——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些新认识[J].青苹果,2017(4):130.
[4]周昱城.小学六年级探究型数学课外作业教学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5]左婷婷.小学六年级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