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钰桢
【摘要】简便计算是小学计算中必学、必考的一种,覆盖了整个小学阶段.所谓简便计算,就是把复杂的计算转变成简单的计算,让学生体验数学计算的乐趣.简单计算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打破常规,让学生可以灵活地运用相关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关键词】简便计算;体验;培养;灵活
简便计算是小学阶段中一种特殊的计算,它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率、减法的基本性质、除法的基本性质,从而使计算简便,使一个很复杂的式子变得很容易计算.总的来说,简便计算就是计算过程改变了,但是计算结果是唯一的.
一、熟练地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定律
最初学习简便计算的时候就要学生体会到简便计算只是改变了计算过程,计算结果是唯一的.所以每次都要学生先用脱式计算把计算结果先算出来,然后再用简便计算,体验那个转变的过程,培养学生对数字和符号的感觉.脱式计算,也就是递等式计算,递等式计算主要先掌握四则混合运算.四则运算的运算定律是:四则运算是指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计算法则.一道四则运算的算式并不需要一定有四种运算符号,一般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运算符号及括号,把多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其中,加减互为逆运算;乘除互为逆运算;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两级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有多层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教师将计算教学融于现实生活,延伸教材资源,拓展学科资源.
二、学会审题,明白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可以提高简便运算的能力,良好的习惯首先要学会审题.因为运算是一项很严谨地且要求准确无误的工作,一定要有良好的习惯才能很好地完成.所以在日常计算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做题时使之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解题的习惯.要求学生要看清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然后要知道什么是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最后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联系运算性质和规律,观察能否简便,不能简便的可否通过分、合、转换、省略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动手解题.
良好的运算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按照脱式计算的格式把式子写清晰.端正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学生运算习惯和能力的养成,所以一定要养成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习惯.
良好的运算习惯还要重视草稿纸的使用,要求每节数学课学生都要准备好草稿本,无论是家庭作业还是课堂作业,都要在草稿上演算,教师要让学生养成每次作业练习都在草稿本上练习的习惯.
良好的运算习惯还包括估算、自查、验算,在日常中学生往往没有在算前观察数字的关系,所以他们都没有估算的习惯,对验算更是有厌恶和抵触,这是学生对验算的认识还不够.教师可以通过奖励让学生明白验算的好处.
三、理解简便运算的运算定律、运算性质,并会合理地运用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
乘法分配律: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即(a+b)×c=a×c+b×c.
减法的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所有减数的和,差不变,即a-b-c-d=a-(b+c+d).
除法的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除以所有除数的积,即a÷b÷c=a÷(b×c).
理解运算定律、运算性质是学习简便运算的前提.只有掌握和熟悉运算规律和运算性质,学生才能在简便计算时得心应手.然而,每个规律又相互影响,综合运用,所以学生容易出错.例如,乘法结合律又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开始学生都是很容易出错的,出错的原因是有些同学不知道拆数,有些同学不知道该添加括号,或者连乘又突然冒出一个加号等等.例题讲解时都是凑成整十整百,这些学生会掌握得较好,到了做题或考试,题目有变化,学生又难以入手了.如,0.32×2.5×0.125学生不会把0.32拆成0.4与0.8,有些同学拆了后写成算式又忘了加括号,有些把乘号变成加号.而加法结合律会比乘法结合律较易掌握,只是学生会忘记加括号,所以要针对性地练习,并让学生记住数与数的搭配,例如,25与4,125与8.
乘法分配率更灵活,考查到学生对数与数的关系,符号与符号的关系,也是容易出错的内容.如,3.58÷1.45-0.68÷1.45.因此,学生一定要在理解运算定律的情况下灵活运用.
减法的基本性质和除法的基本性质也是考查学生对加法和乘法的逆运算,并且要利用凑整法,所以学生对数学知识必须有一定的积累.
四、培养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计算有兴趣就不用教師和家长在一旁监督.但是学生一般都感觉计算比较枯燥,就算是成绩优秀的学生一提到计算也会头疼,还有一部分学困生计算能力特别差,得分不高容易导致学生对计算失去兴趣.但是如果学会了简便计算,计算变得简单了就能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此,培养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学生就会挤出时间来学习.
【参考文献】
[1]常淑莲.小学数学中简便运算的教学策略[J].新校园(中旬款),2013(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