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爱
摘 要:语用是语言交际功能的教学,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而不是死记语言知识,一言以蔽之,“用”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语用”之灵魂。
关键词:语用;自悟;探究;创造;整合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因教学效率低下而被大家所诟病。语文教学的最终走向在哪里?我们可以从“语用”一词的解释上找到答案。语文教学中的“语用”,是学生学习语文后的“语用”,是语言交际功能的教学,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在真正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而不是死记语言知识,一言以蔽之,“用”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语用”之灵魂。
小学语文课本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语用”典范。那些经过选词、炼句,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的语言,语言形式丰富多彩,语言现象数不胜数,语言风格多种多样。这些语言,或千锤百炼,或妙手偶得,但都闪烁着智慧光芒,是“语用”教学中最宝贵的资源。今天我所执教的《狼牙山五壮士》,摒弃常规的教学模式,另辟蹊径,力争达到曲径通幽的教学效果。
“语用”教学模式是指课堂教学按照“激疑导学—自主探究—合作互学—学以致用—整合优化”五个环节进行教学。
第一步:激疑导学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学生在接触到一篇新的文章以后,往往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学生的学习活动离不开具体的情境。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要结合课文,精心设计活动情境,带领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兴趣为动力,以疑问为导向,为学生的自主活动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从而给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
第二步:自主探究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检测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关键要看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也就是我所说的“活水”。源头之水,源源不断,美若甘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都是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樂于探究和勤于实践,才能有效地转化成他们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积极探索的主观态势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长此以往,上升为自觉的行为,形成能力。
这一环节要出示自学提纲。以下是我执教《狼牙山五壮士》的自学提纲。
1.默读课文2、4、5自然段,画出描写狼牙山五壮士英勇歼敌的语句。
2.思考:这些语句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情感?请在自己印象最深的词句旁边作简单批注。
自学提纲的设计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要将三维目标细化为具体问题。要体现基础性和渐进性,体现本节的重点和难点,要有梯度,语言简洁明了。要对自学时间、内容、方法、标准、检测提出明确要求.
第三步:合作互学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学生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会获取一些知识,同时也会产生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我让学生在自主交流的基础上,筛选、归纳几个重点问题或者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根据大家提出的“疑”或“惑”展开合作学习。在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筛选、归纳几个重点问题或者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例如:《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中,学生可能不明白“连续动作和单个动作的不同和表达效果上的优点”。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通过合作学习,集思广益,把学习内容引深、拓宽,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实现高效的学习。
第四步:学以致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要把自己习得的知识转化为自己内化的知识,需要依赖大量的实践环节。这个过程是一个滚雪球式的渐进过程。即在不断的言语历练中,变静态的言语为活生生的言语。完成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任务,面对汹涌而至的敌人,班长马宝玉率先跳崖,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上往下跳。
这是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一幕。我让学生观看电影《狼牙山五壮士》副班长葛振林英勇跳崖的片段之后,(把跳崖过程分解成几个画面定格在屏幕上)。然后,让学生用上连续动作加神态、语言的写法,描写副班长葛振林英勇跳崖的壮举。
学生在这种“运用”运动的过程中,强化了对连续动作这一写法的认识。学生也只有经过这样的多次训练,逐渐学会熟练、合理甚至有创意地“使用语言”,成为“能用这种语言讲话或作文”的人。
第五步:整合优化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可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学习是课堂语文学习的补充和延伸。学完课文以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
1.搜集或观看有关抗日英雄的故事或电影,运用“连续动作”的写法,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
2.在课外阅读中,积累更多关于连续动作的片段并体会其好处。
3.在自己的日记或作文中运用“连续动作”的写法。
学生将自己在课上学得的知识用于语文学习实践、生活,多读书,多习作,一定能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语文底蕴,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争奇斗艳,那么课外阅读是花香四溢,必将实现“园内开花园外香,满园春华之沃圃”的效果。
“语用”教学模式只是我自己潜心琢磨的一个结果,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探索,进一步会改进和完善这种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刘仁增.我的语用教学观[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