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沃时派客(上海)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黄昌海、卢超
伴随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包装产业产值在2013年突破万亿元规模后,更在去年达到了1.8万亿的市场规模。在2015《中国制造2025》战略纲领中提到“智能制造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也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主攻方向”,这也使得“智能包装”成为包装业热点话题,以及行业发展新方向与新蓝海。
据数据统计,2016年我国智能包装的市场规模达到1366.53亿元,2017年达到1488.09亿元,同比增长8.90%。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整理的资料可以看到从2010年至2017年,智能包装产业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具体如图表1所示。
图表1 2010-2017年中国智能包装行业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预测,2018年中国智能包装行业市场规模突破1500亿元;到2023年,中国智能包装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元。具体如图表2所示。
图表2 2018-2023年中国智能包装行业市场规模预测(单位:亿元)
包装工程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典型的、应用型学科;通过包装材料与其它学科技术间的交叉与跨界应用、采用创新的思维获取了更多的技术。而智能包装是一类保有基础包装功能后,又能够感知、监控、记录以及调整产品所处环境的相关信息以及功能,可将信息便捷、高效的传递给使用者;使用者并可与之进行信息交流沟通、易于触发隐含或预制功能的包装总称。
智能包装技术主要涉及到保鲜技术、安全溯源技术、射频防伪识别技术、二维码技术以及包装性与结构创新技术等。这些智能包装技术大部分可归纳为:材料与工艺、感知传感器以及交互入口三个方面。
(一)材料与工艺:是指通过包装材料、工艺生产、结构设计等包装制品的智能技术创新。可以通过包装材料的研发创新赋予更多智能技术,如图3、图4所示。例如:温变或光变油墨、活性保鲜塑料膜等;也可以通过生产工艺技术结合新材料制成形成智能包装技术,如:可变油墨印刷技术;还可以是通过结构设计创新形成智能包装技术,如瓦楞纸板配合制成AR眼镜。
图3 活性保鲜塑料袋
图4 “越喝越少”的树叶标签
(二)感知传感器:是指通过感知传感器的嫁接或植入,使包装更具“智慧”表现的技术创新,如图5所示。例如:光敏、温控、振动、重力等感知传感器。这类感知传感器可以与包装容器结合或配合,通过嵌入式或置入式让包装容器获得更多的功能性。例如:光敏传感器放在密闭不透光的包装箱内,通过对光照强弱来感知包装箱是否被开启过,从而起到防开启的作用,进一步起到了防盗的作用。也可以通过加入温控传感器,对包装箱内的温度进行监控,已就可以确认在整个产品物流过程中是否出现过脱温现象。
图5 温度、振动传感装置图
(三)交互入口:是指更加简介、便捷的实现人机数据及信息的交互方式。例如:二维码、RFID技术等。从目前智能包装细分市场规模最大的为RFID市场,2017年RFID市场规模已达到752.4亿元。RFID技术与标签的结合大力的推动了这个市场。不少服装类企业如迪卡侬、优衣库已经应用此类标签,在整个服装的流转中起到很好的防串货功能,如图6、图7所示。
图6 App扫码确认货品
图7 RFID标签
在智能包装技术得以大力发展的同时,其落地应用场合越来越多,尤其是在人们日常消费领域,主要应用场合在防串货、防伪、加大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以及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方面。伴随互联网的普及,这也推动了物联网(IoT)技术的落地应用,尤其是在物流方面得以广泛使用。不少周转器具如托盘、周转循环箱,通过条码、RFID技术以及移动通讯技术的结合,通过识别装置可以获得更多的产品信息,并快速的采集到产品信息;也可以通过器具实现与货物的绑定,这样就进一步实现实时查看货物流转状态以及货品是否丢失的情况,如图8、图9所示。
图8 循环塑料托盘
图9 可循环BIB塑料箱
智能包装可以实现产品全流通过程中的全程定位,相当于间接监控了产品全供应链中的制造端、物流端及零售端,充分表现出产品的实际品质。因此,发展智能包装必然将成为社会包装的发展主流趋势;我国包装企业应该现在的机遇,大力研发智能包装技术,适应未来产品包装的新要求,提升产品价值,创造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