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省际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与分析
——基于30个省份相关数据

2018-11-12 08:46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高质量经济质量

李 馨

(中共泰州市委党校,江苏 泰州 2253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1]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增长的历史角度看,是符合追赶型经济体发展规律的。国际经验表明,作为追赶型经济体,在经历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后,其增速都会明显下降,并转入一个增速较低且较为平稳的发展阶段。此外,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收入水平越高的国家,其经济增速越慢,放眼全球,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无不如此。所以,应正确认识我国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处理好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之间的关系。过去40年,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与人口红利,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但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环境污染严重、资源过度消耗、贫富差距加大、经济结构失衡等。如今,经济步入中高速增长阶段,恰好为我们解决之前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时间。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评价体系

高质量发展,应该是能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可以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理念的发展,也应该是生产要素投入少、资源配置效率高、资源环境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发展。过去,经济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时,很多指标体系的构建都是以总量和速度为核心,从而忽视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等发展要素。如今,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其所对应的不再是以总量和速度为核心的指标体系,而是要求构建全方位多元化的指标体系,这就对我们构建关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综合考虑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的6个方面进行指标体系的构建(见表1)。

表1 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之所以选取这6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具体说明如下:

(1)动力,即将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之所以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因为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创新,国际竞争力越来越体现在创新能力上,其中,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尤为密切[2]。科技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经济发展中的劳动力、资金、管理等生产要素起到乘数作用,创新的乘数效应越大,经济发展的质量也就越高。本文分别从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两个方面来衡量创新发展的水平。创新投入指标包括:人均R&D人员全时当量、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创新产出指标包括:发明专利申请数与R&D经费之比、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收入之比、人均技术市场成交额。

(2)效率。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改变过去发展的“高耗”状态,转向追求经济的“高效”发展,着力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劳动力、能源等生产要素的产出率,以达到通过较少要素投入获得较大经济效益的根本目的。本文选取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单位GDP能耗同比增长率、人均GDP等指标来衡量生产要素的效率水平,即经济发展的效率水平。其中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为地区生产总值与从业人员人数之比,这是反映劳动力要素产出效率的重要指标。

(3)高度。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和供给体系就需要向中高端迈进。本文利用“高度”一词,概括了经济发展结构的优化程度以及经济发展中产品质量的变革程度,选取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比、第三产业对GDP贡献率、产品质量优等品率等指标来衡量。

(4)平衡性,即经济发展的健康性。过去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本文通过计算增长率变异系数的倒数,来反映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变异系数越高则经济增长越不稳定,进而导致较高的贫困率和发展的不公平。此外,文中还选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以及城镇登记失业率来反映经济发展的平衡性。

(5)外向性。过去40年经济的高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而现在要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依然是发展的坚强后盾。只有改革开放,才能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发挥市场优势,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选取净出口占GDP比重、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外商投资企业占比来衡量经济发展的外向性水平。

(6)可持续性。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质在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其中人民对美好环境及良好生态的追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迫切。本文选取环境治理指数、单位产出废水及粉尘排放量来衡量这一水平。

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

(一)测算方法

本文借鉴师博和任保平的“均等权重赋值法”来测算经济发展的质量水平[3],由于上述6个指标具有不同的性质,直接加总无法反映不同作用力的综合结果,所以本文先使用“最小-最大标准化”方法将各指标原始数据转换为无量纲指标测评值,进而进行权重加总。

(二)数据来源

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测度了2016年我国省际区域(不含西藏和港澳台)经济发展质量水平,其中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同比增长率(%)以及高技术产品出口额(百万美元)沿用2015年的数据,数据均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全要素生产率取自徐小鹰的研究成果[4],环境治理指数取自《2016年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公报》。

(三)测算结果与结果分析

本研究测算了我国30个省份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见表2),为研究经济发展质量与发展数量之间的关系,另附了2016年30个省份所对应的发展指数排名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排名(见表3)。

由表2可以看出,动力指数排在前5位的是北京、浙江、上海、天津及江苏。对比表3不难发现,上述省份人均GDP排名也在前5位,这充分说明了创新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经济增长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动力。效率指数排在前5位的是天津、江苏、上海、北京、福建。高度指数排在前5位的是上海、北京、广东、重庆、四川,其中重庆和四川作为中西部高校和科研机构相对集中的区域,已成为我国大西南经济发展结构及产出质量最优的地区。平衡性指数排在前5的是湖北、河南、重庆、江苏、海南,其人均GDP分别为11、20、10、4、17,除江苏人均GDP较靠前外,其余省份人均GDP均处于中等水平。这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排名靠前的地区并没有有效处理好发展的平衡性问题,如上海由于城乡贫富差距过大,导致经济发展的平衡性指数排在最后1位,阻碍其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外向性指数排在前5的是广东、江苏、青海、浙江及上海,其中青海比较引人注目,因为除青海外,广东、江苏、浙江和上海均位于沿海地区,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其外向性指数排位靠前理所当然,而青海地处我国西部,经济虽然不算发达,但依托其资源禀赋,吸引大量外资,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走在西部地区全面开放的前列。可持续性指数排在前5的是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江苏,均属东部地区,且人均GDP位于前列,其中北京由于近年来雾霾严重,其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较为重视,可持续性指标排在第1位,为其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表2 2016年30个省份高质量发展水平测算结果

表3 2016年30个省份高质量发展水平及人均GDP排名

本文根据经济发展质量与数量的关系,将30个省份分为5类(见表4)。第1类是高质高量发展地区,包括北京、江苏、天津、上海、广东及浙江。这类地区无论是发展的质量还是发展的数量,在全国都排在前列,经济发展质量与经济增长数量较为一致。第2类是发展潜力型地区,包括安徽、贵州、四川、河南、广西。这类地区的共同点在于,经济发展质量的排名较为靠前,发展数量的排名明显靠后。如安徽经济发展质量排名第10位,而数量排名在25位,较为靠后,所以把这类地区归为潜力型地区。虽然这类地区目前在经济增长的数量上稍微落后,但是在未来依靠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的数量会同步提升,最终步入高质量高数量发展的行列。第3类是发展平缓型地区,这类地区的特点就是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数量排名接近且均处于中等水平,发展中规中矩。第4类是发展需要注重质量的地区,其中有内蒙古、宁夏、辽宁及青海,这类地区与潜力型地区相反,其发展数量较为靠前,而发展质量排名明显靠后,如内蒙古地区,人均GDP排在全国第6位,但是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数量排名并不匹配,排在第20位,相差甚远。这4个省份的共同点在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凭借这一优势实现了发展数量的增长,但经济发展质量却不高,这类地区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值得担忧。第5类是低质低量发展地区,包括云南、甘肃、山西、新疆以及黑龙江,这类地区发展的质量及数量均排在末位,经济进一步发展需要挖掘新的动力。

表4 30个省份发展类别划分

三、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以创新为引领,增强发展新动力

当前,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意味着科技创新也要提高水平。虽然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近年来已获得极大提升,但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仍存在需要改进之处。第一,注重基础性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我国科技基础仍然薄弱,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还有很大差距,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5]。创新的源头在于基础性研究,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不断完善我国基础研究支撑体系,结合当前我国创新发展的战略定位,实现引领国际的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第二,保护创新者的积极性,激发市场创新活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一方面要加大侵权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从源头遏制侵权行为的产生;另一方面加大执法强度,建设高水准行政执法队伍。第三,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国家创新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高端人才。目前,我国人才结构不合理,高端人才缺乏等问题阻碍了科技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但是人力资本的改善并非一朝一夕,是需要长期积累的,首先要解决的是教育问题,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转变教育理念,为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基础。

(二)以开放为契机,提升国际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发表演讲时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是我国经济崛起的制胜法宝,所以当前我们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以更大的力度去实现改革开放。第一,实现区域的全面开放,新时代我国的对外开放要有新的格局,各个区域都需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不仅是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同时也要不断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第二,改变以往开放主要面向发达国家的状况,现阶段要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开放,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实现开放对象的全面化。第三,推动开放领域的全面化,其中以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开放为重点,强调引资、引技和引智并重。

(三)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提高发展效益

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要进行结构的调整,虽然调整结构在短期内会对经济增速产生一定影响,但是如果不调整,经济发展将难以为继。一是要推动产业协调融合发展,正确处理好三次产业之间的发展关系。在大力推动服务业发展的同时,要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第一、第二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端生产技术及高附加值产品的方向发展,推动发展现代农业及先进高端制造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技术与现代制造业实现融合发展。二是建立产业退出和升级机制,如僵尸企业的退出机制、新兴产业升级机制,通过营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清除生产要素流动的制度障碍,创造一个能进能退的政策环境,使企业在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中不断提升产品及服务质量。

(四)以共享为目的,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首先,要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落后,大部分是因为基本公共服务落后而产生的连锁反应,在我国区域内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不仅有利于解决中西部地区的环保问题和人力资本积累问题,而且有利于促进中西部地区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这对实现我国区域发展质量的快速提升起到一定支撑作用。现阶段,虽然一些经济发展滞后地区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有所缩小,但是为避免区域差距扩大态势重现,当前,必须要注重经济滞后地区的特色化发展,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在充分考虑各个地区比较优势的前提下,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制订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吸纳、移植发达地区的高端生产要素,缩小区域间差距,实现我国整体区域的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高质量经济质量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质量”知识巩固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