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红色遗迹旅游开发研究

2018-11-12 08:46席宇斌欧晓琳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遗迹红色旅游红色

席宇斌,欧晓琳

(上海商学院 酒店管理学院,上海 200235)

红色旅游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其开展的重要载体是反映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形成的红色遗迹。据统计上海红色遗迹共有243处,这些红色遗迹是上海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上海红色旅游开发的重要载体。

一、文献综述

从研究文献来看,国外有类似共产主义遗迹旅游(Communism Heritage Tourism)的相关研究成果,如Duncan Light通过研究发现罗马尼亚的共产主义遗迹是西方游客的关注焦点[1];Henderson分析了东亚国家共产主义遗迹与旅游的联系,以及其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2];Lvanov分析了保加利亚共产主义遗迹旅游的特点、资源和潜在市场细分[3]。与此相对应,国内对红色遗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空间结构,如魏鸿雁等人指出,我国红色旅游资源在空间上呈集聚分布态势[4];二是资源保护,如秦社芳等人对延安红色革命遗址群在城镇化背景下的保护模式与方法进行了探讨[5];三是旅游开发,如范力等人对广西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整合进行了全面探讨[6]。从研究区域来看,现有的研究成果大多涉及老革命根据地,如江西赣州、陕西延安、安徽六安等,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的研究相对较少。

二、上海红色遗迹分布状况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一座在党的发展历史中有着特殊地位的红色城市,因此相应的红色遗迹种类繁多、数量丰富,是热门的红色旅游目的地。但是作为上海“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现代化变革进程中,许多重要的红色遗迹改头换面甚至陆续消失。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叮嘱要把会址“保护好、利用好”,这是对包括中共一大会址在内的所有上海红色遗迹提出的重要要求。旅游作为一种具有教育功能的社会行为,是保护与利用的有机整合,开展红色旅游,也是挖掘红色遗迹文化内涵、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路径。

(一)数量与类型

根据上海市委宣传部公开的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公开的党史教育基地,以及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公开的包括文物保护单位在内的各类名胜古迹,同时参照高峻教授领衔编写的《上海旅游资源图志》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剔除其中重复的部分,整理得出上海红色遗迹数据库,总计243处。根据红色遗迹的表现形式,将其划分为五种类型:(1)革命遗址遗迹,共96处,如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旧址、吴淞炮台抗日遗址等;(2)红色广场、雕塑、纪念碑,共44处,如黄继光广场、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等;(3)红色纪念展馆,共46处,如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国歌展示馆等;(4)烈士陵园、墓碑,共20处,如龙华烈士陵园、鲁迅墓等;(5)名人故居,共37处,如1920年毛泽东静安区旧居、茅盾故居等。

(二)时间分布特征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在思想上和组织上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以此为上海红色遗迹在时间分布上的起点,并根据上海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期间的历史进程,将上海红色遗迹在时间分布上划分为六个历史时期(见表1)。

表1 六个历史时期上海红色遗迹分布概况

1.中共建党时期 (1919年5月—1923年6月)。五四运动爆发后,上海也开展了“三罢”斗争,并逐渐成为后期工人运动的中心。此后,《新青年》编辑部转移至上海编印,《共产党宣言》首部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出版,直至中共一大、二大的胜利召开,中国共产党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中共建党时期艰辛曲折,在上海现有26处相关红色遗迹,其中革命遗址遗迹、红色纪念展馆、名人故居都占有较大的比重,如中共一大代表宿舍旧址、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瞿秋白寓所旧址等。

2.大革命时期(1923年6月—1927年7月)。在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之后,中共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由我党领导的五卅运动以及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更是将大革命推向高潮,斗争取得很大成绩,但也遭到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残酷镇压。大革命时期,党的中央机关长期设在上海,在上海现有33处相关红色遗迹,其中革命遗址遗迹约占50%的比重,如中共中央宣传部旧址、五四惨案烈士流血处等。

3.土地革命时期 (1927年8月—1937年7月)。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先后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上海工人阶级在我党的领导下依然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广大进步文化工作者也在中共江苏省委的领导和支持下与国民党的反革命文化围剿进行了激烈斗争。土地革命时期,上海是白色恐怖区域,现有53处相关红色遗迹,其中超过一半是革命遗址遗迹,而以国歌纪念广场为代表的红色广场和以聂耳旧居为代表的名人故居,也都是上海在特定历史时期所留下的红色烙印。

4.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7月—1945年8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旗帜,利用上海特殊的环境全力支援新四军抗日,并在浦东、青浦、嘉定、崇明等地建立抗日游击区。“孤岛”全面沦陷期间,我党最大限度地把群众团结起来,同时团结广大文化人士建立强有力的舆论阵地。抗日战争期间,在我党的号召和领导下,上海做出了重要贡献,现有70处相关红色遗迹,各类型均占有较大比重,如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周恩来同志发布“七月指示”所在地、巴金故居、东乡革命烈士陵园等。

5.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8月—1949年10月)。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反动派要实行独裁统治,解放战争全面爆发。中国共产党广泛开展爱国民主统一战线,组织运动抗议“下关惨案”和“五二〇”血案。三大战役捷报频传之际,中共中央上海局又及时开展护厂护校斗争,为我党对上海的军事占领和全面接管做好了充分准备。上海战役不到半个月即宣告胜利。上海的解放是中国革命由农村迈向城市的重要节点,具有世界范围的影响,现有27处相关红色遗迹,各类型均占有较大的比重,如周公馆、上海解放时南京路上第一面红旗升起处、高桥烈士陵园等。

6.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0月至今)。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各个历史时期为民族独立和上海解放而英勇牺牲的烈士,上海在各区县陆续兴建了烈士陵园和烈士纪念馆,此后又兴建了纪念抗美援朝和反映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特征的相关设施。上海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其独有的一批工业遗迹也反映了这座城市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取得的光辉业绩。目前,上海现有34处相关红色遗迹,其中红色纪念展馆和烈士陵园、墓碑所占比重较大,如“南京路上好八连”事迹展览馆、川沙烈士陵园等。

(三)空间分布特征

上海现有市辖区16个,每个区均有红色遗迹分布,但从统计数据来看在空间上是存在一定差异的,结合GIS投影可从定性的角度归纳为:北多南少、东密西疏、中心城区较集中。在南北方向,沪北地区的红色遗迹有205处,约为沪南地区的五倍;在东西方向,沪东地区的红色遗迹有220处,超过总体数量的90%;从辖区来看,中心城区的红色遗迹有177处,郊区仅66处。

1.空间分布差异。为进一步分析上海红色遗迹在地理分布上的差异程度,本文引用基尼系数进行量化计算。基尼系数(Gini)是研究要素在地理空间分布集聚程度的重要方法,在本研究中可以度量上海红色遗迹在市辖区尺度中的空间分布情况。通常来说,基尼系数介于0与1之间,其数值越大表明要素的集聚程度越高,反之则越小。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如(1)所示,式中Gini为基尼系数,Pi为各区红色遗迹所占总数的比例,N为市辖区数量。

经计算,基尼系数Gini为0.857,反映出上海红色遗迹在空间上的分布还是较为集聚的,这与上文的定性描述一致。魏鸿雁等人曾计算出全国尺度的基尼系数为0.935,大于上海的数值,但由于统计时间不同,统计对象也不尽一致,所以较难进行深入比较。

2.核心区域分布。黄浦、虹口、静安是上海红色遗迹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数量合计超过全市数量的50%(见表2),这有其特殊的形成原因。上海是近代中国工业的核心和工人阶级的集中地,但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上海存在公共租界、法租界和华界三个政治实体[7]。其中,黄浦区的部分区域(以原卢湾为主)属于原法租界,虹口区、静安区(以老静安为主)则属于原公共租界。租界拥有便利的交通和通信网络,为马克思主义的输入与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一市三治”的缝隙效应也为中国共产党的秘密活动提供了一定的安全基础,最有代表性的便是一大、二大、四大会址。上海租界在“孤岛”时期有过一个畸形繁荣阶段,中国共产党也充分利用其特殊环境,坚持开展抗日救亡斗争,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现有《救亡日报》社旧址、内山书店旧址等红色遗迹近40处。此外,徐汇区是原法租界的组成部分,普陀和杨浦的部分区域曾被强辟为原公共租界,也存有一定数量的红色遗迹。而宝山是扼守上海北大门的重镇,是“一·二八”淞沪抗战和“八一三”淞沪会战的重要战场,是十四年抗战的历史见证,现存有13处抗日战争时期的红色遗迹,占全区总数的65%。相比较而言,浦东、奉贤、金山、青浦、嘉定、闵行、松江和崇明等地在新中国成立前大部分属于江苏省,现存的主要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的红色遗迹。

表2 上海红色遗迹空间分布概况

三、上海红色遗迹旅游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遗迹保护有待进一步加强

保护是开发的基础与前提。上海红色遗迹丰富,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也给红色遗迹及其周边环境的保护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无法保证每一处遗迹都投入较大成本进行完整保护,被改建、拆除或误拆的现象也偶有发生。即便是挂牌保护的红色遗迹,有些因为历史原因长期作为民居、学校或商用功能使用,或者因为缺乏良好的修缮,建筑及其所属文物史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二)线路设计有待进一步丰富

线路是旅游点的连接。早在2005年,当时的上海市旅游委就曾推出三大系列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此后在2011年和2015年,上海市旅游局先后推出1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条红色微旅行线路。同时,结合旅行社和OTA(在线旅行社)的相关线路,其中所包含的红色遗迹主要还是以中共一大、二大、四大会址纪念馆、毛泽东旧居、宋庆龄故居、陈云故居、龙华烈士陵园等高等级的红色遗迹为主,市郊的和专项的红色遗迹旅游线路设计明显不足。

(三)交通通达有待进一步完善

交通是旅游开发的重要支柱。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长度超过600公里,总体较为健全,能涵盖市区的大部分红色遗迹,但由于公交汽车、公租自行车等解决方案无法全面无缝对接,“最后一公里”仍是短板,旅游者的需求尚不能完全满足。例如在2011年上海地铁特别推出的“红色地图”中仅收录23处红色遗迹,旅游观光巴士亦只能覆盖少量景点。对于拥有红色遗迹数量约30%的郊区而言,可以通达的公交班次较少,旅游者难以前去游览。

(四)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上海在“十二五”期间成功开发了红色印记之旅,是国内红色旅游热门目的地,这能反映我国红色遗迹旅游开发的现实水平。但从整个上海旅游业的发展情况来看,红色旅游的发展与休闲度假旅游相比仍有差距,全市人气旺盛的旅游景区仍然以外滩、豫园、南京路步行街、迪士尼等为主,因此在全市旅游业“十三五”规划中也仅是简略描述。此外,产权属性复杂、文化挖掘不深入、发展活力不够强等也是制约上海红色遗迹旅游开发的重要因素。

四、上海红色遗迹旅游开发的对策

(一)以顶层设计为指导,加强红色遗迹的保护与开发

红色遗迹是上海市文化史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植上海历史文脉的红色基因。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上海已于2017年启动全市革命遗址保护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可以以此为契机加强对上海红色遗迹保护与开发。应进一步摸清上海红色遗迹的“家底”,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建立上海红色遗迹目录和数据库,50年以上的遗迹应纳入历史建筑范围,按照分级分类的保护模式,进行保护性修缮,并落实相应的保护要求。红色遗迹的保护并不意味着绝对的封闭,应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泛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并走进红色遗迹,推动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优先将一批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红色遗迹开辟为纪念展馆,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开展“民办公助”的保护性置换和开发。同时全面整合红色遗迹资源,深入挖掘建筑、街道和社区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进行旅游开发的适宜性评价,按照不同的时间维度和不同的主题来设计全市和各区的红色旅游线路,从而丰富“开天辟地,党的创立”的主题形象。

(二)以创意创新为途径,提升市民游客的体验与感知

“建筑是可阅读的”,这是上海着力打造人文之城的重要理念。红色遗迹作为上海历史文化风貌的优秀组成部分,自然也应当是可以阅读的,但是旅游者如何来阅读呢?铜像广场、博物馆、故居是较为传统的“老三样”开发模式,主要是通过展板、照片、文物、影片和模拟场景等方式进行展示,在红色旅游者越来越年轻的时代背景下,旅游规划应当适时地融入创意与创新思维,扩大宣传教育对象的范围。上海以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为目标,其红色遗迹的开发与文化创意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有着广泛的交集,应在原有静态参观的基础上进行动静结合的转变。可以运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等高科技技术,策划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活动,鼓励社区参与,对历史进行更加鲜活的呈现,提升红色旅游者的“代入感”体验,实现红色文化的浸润式传播。同时,还应重视红色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用小商品来传递红色声音,讲述红色故事。

(三)以红色旅游为核心,推动旅游资源的整合与联动

上海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品质较高。据统计,全市共发现旅游资源单体886个,其中优良级旅游资源598个[8]。红色遗迹作为上海市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文化表征之一,可以通过红色旅游对其他类型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在丰富全市红色旅游线路的基础上,可以以红色旅游为核心,推动红色遗迹和其他旅游产品的整合与联动发展。如市中心推动与都市观光休闲旅游、会展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水上旅游等共生式发展的红色旅游;郊区推动与乡村休闲文化旅游、主题公园旅游、郊野公园旅游、森林旅游、滨海旅游等共生式发展的红色旅游。发挥上海红色遗迹的核心价值引领作用,形成“红色旅游+”的产品体系,从而丰富红色旅游的内容和元素,也促进其他旅游产品的内涵式发展,带动全域旅游发展。此外,在全国特色小镇的建设背景下,将红色旅游融入上海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在上海郊区培育建设红色旅游小镇,使其形成红色旅游主体功能区。

(四)以公共服务为抓手,实现旅游质量的标准与优化

上海红色遗迹的旅游开发是一种新兴且经典的旅游形式,但在产品供给侧层面依然处于有限、自发的状态。在市场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应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上海“三纵五横”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已基本成型,未来还应进一步优化公交站点、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的布局,设立统一规范的标识系统,增强红色遗迹的可进入性。此外,推进红色旅游景区及其周边区域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亭)建设,将红色旅游纳入上海市旅游公共信息发布系统。基于全市337个地铁站点及区域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导览系统,为外地旅游者提供红色遗迹的咨询和导引服务,基于全市188个旅游(社区)公共服务点为市民红色旅游“最初一公里”提供便利服务;通过网站、微博、微信等官方渠道推荐红色历史遗迹和红色旅游路线,大力宣传文明旅游,提高智慧旅游公共服务能力。探索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公里文化服务圈”建设的工作机制,并以国家旅游局发布的行业标准《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服务规范》为基础制定地方标准。

猜你喜欢
遗迹红色旅游红色
红色是什么
韩信在淮安的遗迹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老区遂昌 风景正好
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
红色在哪里?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追忆红色浪漫
方外观遗迹旧照
沉船遗迹(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