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断脐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分析

2018-11-12 03:53吴秀霞范倩倩陈玉霞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18期
关键词:比容败血症血细胞

吴秀霞 范倩倩 陈玉霞

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新生儿科,广东深圳 518110

新生儿黄疸属于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将未满月即出生28d内的新生儿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其是由于新生儿出现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从而出现以巩膜、黏膜、皮肤黄染为特征的一种临床疾病[1-2]。临床研究表明[3],快速断脐会导致新生儿不能完全吸收胎盘内的血液,减少新生儿体内铁的储存量,增加新生儿贫血发生率。故实施延迟断脐,可有效降低败血症与贫血发生率[4]。本次研究分析延迟断脐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妇产科自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出生的新生儿7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9)、观察组(n=39)。对照组新生儿男20例、女19例、孕周37~41周,平 均(39.5±1.0)周,出 生体 重 2.5~ 4.1kg,平均(3.3±0.7)kg,其中剖宫产 14例、顺产25例,Apgar平均评 分(9.4±0.5)分,产妇产前 HGB(108.8±11.8)g/L,产后新生儿初便时间(5.3±4.2)h,产后新生儿日排便平均次数(3.2±1.3)次;观察组新生儿男21例、女18例,孕周36~41周,平 均(39.2±1.1)周,出 生体 重 2.6~ 4.2kg,平均(3.4±0.6)kg,其中剖宫产 13例、顺产26例,Apgar平均评 分(9.5±0.6)分,产妇产前 HGB(110.9±10.9)g/L,产后新生儿初便时间(5.5±4.1)h,产后新生儿日排便平均次数(3.3±1.4)次,将两组新生儿性别、孕周、出生体重、分娩方式、Apgar评分、产后新生儿初便时间、产后新生儿日排便平均次数等基线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并全程参与研究。纳入标准:新生儿胎龄在38~42周;均为单活胎;无先天性疾病者;Apgar评分均超过并包括8分者。快速断脐时间低于10s;延迟断脐时间在30~90s[4-5]。排除标准:生产时胎盘自然娩出时间低于3分钟者;宫内感染胎儿;患有心脏病、循环系统相关疾病者;溶血及其它原因引起溶血者;新生儿头皮血肿者;颅内血肿者;消化道畸形者;排便异常者;脐带异常者。

1.2 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实施快速断脐:新生儿在出生10s后实施断脐,观察组新生儿实施延迟断脐:新生儿在出生30~90s内实施断脐[7]。如产妇为顺产者,医护人员应清理新生儿羊水,将其置于母亲双腿之间并低于母亲会阴部10cm处30s左右,之后将其放置于母亲腹部[8]。如产妇为剖宫产者,医护人员应将新生儿侧放于母亲的双腿之间,头部方向与母亲相向,之后应用钳夹子宫边缘[9]。在新生儿断脐过程中,避免手挤压脐带,操作时应采用相应的仪器及工具,同时安排相应的工作人员实施读秒计时,且在断脐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断脐法及无菌操作流程进行。断脐3d后,采取新生儿足跟血,检测新生儿总胆红素、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水平,同时经皮检测胆红素水平,对新生儿颧骨、额部、胸部等进行检测。顺产检测三天,剖宫产检测5d[10]。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总胆红素、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水平。黄疸诊断标准:病理性黄疸:总胆红素水平超过220.6μmol/L,或出血24h后出现黄疸;生理性黄疸:总胆红素水平<220.6μmol/L,或出生24h后出现黄疸[1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量资料(总胆红素、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水平);采用%表示、行χ2检验计数资料(新生儿黄疸发生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病理性黄疸发生率与生理性黄疸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总胆红素、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水平比较

两组总胆红素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水平对比显示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总胆红素、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新生儿总胆红素、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水平比较(±s)

(μmol/L) 血细胞比容 血红蛋白(g/L)观察组 39 192.9±34.8 0.50±0.03 178.1±1.4对照组 39 194.8±34.9 0.44±0.06 170.9±1.6 t 0.241 5.586 21.149 P 0.810 0.000 0.000组别 n 总胆红素

2.3 两组败血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没有出现败血症新生儿;对照组出现5例败血症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12.8%(5/39),组间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χ2=5.343,P=0.021。

3 讨论

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母婴健康,使得新生儿断脐时间成为妇产科最新的一门研究课题。由于新生儿出生后,身体需要建立呼吸循环机制,以维持自身的生存,改善心肺功能[12]。但如果新生儿血容量没有及时补充,会引发贫血及败血症,对新生儿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临床研究表明[13],新生儿出生后,胎盘对其的血液供应仍然有效,其可促使新生儿呼吸循环功能良好的建立,有效降低贫血及败血症的发生概率。也有研究表明,由于多种不同因素的共同作用,延迟断脐会提高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水平,从而引发黄疸。故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延迟断脐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进行分析。

临床实践表明[14],新生儿出生后30~90s实施断脐具有一定的有效性,靠胎儿及脐带、胎盘等自身进行平衡调节,可有效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出现。当胎儿娩出后,周身压力会速速解除,从而降低了中心静脉压,如此时迅速断脐,会降低新生儿的容血量,导致铁的储血不足及干细胞的丢失,从而引发多种血液性疾病[15-16]。胎儿在娩出60s左右后,会出现脐动脉痉挛,但其静脉血仍会持续输入新生儿体内,因此,延迟断脐可以增加新生儿从胎盘中的获取血容量,即为胎盘供血。通过应用30~90s延迟断脐后,可提高胎盘向新生儿灌输容血量,其增加量由胎盘残余血量,通常可以增加10mL/kg,其可有效增加窒息新生儿的血容量,扩充输血量的同时起到自体输血的作用。且在新生儿出生后实施30~90s延迟断脐,可提高新生儿心肺血流量,有助于充分扩张肺部及肺部毛细血管,增加全身血液灌注、纠正PH值;同时延迟断脐后,在胎儿娩出后,可延长胎盘的供血时间,提高胎盘对新生儿的输血量,提高早产儿血容量。本次研究显示,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总胆红素水平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水平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且败血症发生率观察组0、对照组12.8%(P<0.05)。由此可知,延迟断脐不会影响新生儿黄疸情况,但可有效降低新生儿贫血及败血症的发生概率。

综上所述,新生儿娩出现30~90s实施断脐,会改善新生儿血供情况,降低败血压与贫血的发生机率,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比容败血症血细胞
18例艾滋病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低分子肝素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探讨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早产儿医院感染败血症早期诊断意义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警惕:全球每五名死亡者中就有一人死于败血症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超声波在线表征MVQ/EVA复合材料的交联过程
火药比容标准物质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