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感怀与哲思
——李鲁平《含章》的内涵及艺术表达

2018-11-12 19:29◎杨
长江文艺评论 2018年2期
关键词:老庄沙洲领悟

◎杨 彬

李鲁平的《含章》具有丰厚博大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很高的艺术水准。作者思绪遨游天穹,灵魂与古代先贤对话,深刻领悟天人合一的老庄精髓,探寻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密码。在《含章》中,水的意象得以升华,水是天人合一的符号,水是自然禅机的具象,水是忧患意识的载体。

一、领悟自然禅机

阅读《含章》需要有较深厚的历史文化知识,尤其是需要熟悉老庄哲学和楚文化,否则很难理解《含章》的内涵和意蕴。作者将汪洋恣肆的老庄文化和浪漫绚烂的楚文化结合起来,形成了《含章》的博大文化内涵。

《含章》中很多诗歌的题目以及诗中提到的人物,大都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先贤达人和庄子的著名论断。比如第一首《北冥有鱼》就出自《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但作者并不是一般性地阐释庄子的鲲鹏意象,而是在以鲲鹏表达自己的思想,“如果你只是蛇山,或者龟山,甚至乌林的/浮在洪湖上的一个麻袋,最好就此安身立命/击水三千,扶摇九万都不是你的梦。从大禹/开始,长江、汉水乃至湘沅澧资,疏浚的/灯火从未熄灭,你和你的狗,没有等到传说的/巨轮。你的梦不在北溟,或南溟,也不在高原。”作者的思绪从青藏高原直接转入长江、洪湖,表达人类在水边安身立命生生不息的状况。不是每个人都有一座大山,可以撑起鲲鹏般的理想,也不是每个人都有一条畅通无阻的河流,可以承载自己的梦想,更多的时候,每个人必须面对平凡、琐碎甚至无比曲折的人生。《姑射之山》不是去歌颂神人居所,而是将姑射和故乡并列起来,形成和故乡内涵的内在张力,表达普通人对自然禅机的领悟:“只要还有树林,只要南方的河流还能向北/送水。就足够好。我只要一根小小的树枝/以及六斤故乡的清水”。普通人和神对自然都有要求,对神而言,姑射山的圣洁重要无比;对人而言,故乡六斤清水同样重要。在《未闻天籁夫》中,作者提到楚人子綦是楚国的一个德行高洁之人,他能凝神入静、物我皆忘,因此他能真正听见天籁地籁。诗人说,我们在楚人子綦面前应该惭愧,因为我们已经听不见真正的天籁,天籁已被“长江和洞庭上的无根之风/京珠和沪蓉、武汉大道和解放大道上/横穿的怒号”所覆盖。这里诗人从对当今破坏自然的现状忧患中,提出听懂天籁的重要性。当然我们应该注意到,淹没天籁的仅仅是风和怒号吗?其实还有很多不能名状的,这些如风如怒号的因素,让我们听不见真诚、真实乃至爱。

接着,诗人从自然与人的关系进入到人和人、人和社会关系的思考。“直到今天,我才看清那个事实/陶潜的墙上,挂着一把无弦的琴/它光而不耀,弹奏一世界的美好。”那个“采菊东篱下”的诗人,他的无弦琴悟透了人和社会的关系的禅机。《不言之教》中,作者对那个立不教、坐不议、用不言之教而达到潜移默化的王骀有很高的敬仰,作者希望我们的优秀文化也能潜移默化,这种文化的渗透比很多急功近利的文化传播或许更好。《肝胆楚越》中,作者提到常季的疑惑,其实也是我们常人的疑惑,我们常常只注意到有字的知识,却忽略了无字的真经。禅机不仅仅在先贤达人那里,不仅仅在典章经典中,也在生活的不断感悟中。《羿之彀中》诗人则从后羿的弓箭所及的控制,探讨人在自然中、在社会中的束缚,“春秋,以及战国/的天空下,无数人的雄辩、大略、奔走/没有逃脱挽弓的彀中。它没有固定数字/没有可见的标志,只存在于射手的目光/感觉、以及谋划”。《蒙山见丘》中,诗人赞赏老莱子不愿为人所制而隐居躬耕蒙山的行为,“老莱子,你在蒙山躬耕。目睹了/一世之伤,也料到了万世之患。”而今人却不理解也不明白老莱子的智慧,因而“两千多年,他们不知所来,寝食不安”。为什么会寝食难安?就是因为不明白老莱子那不为人所制的旷达,不理解心静则人静的道理,太多人太过于热衷名利金钱,太过于咄咄逼人和焦虑紧张。《宇泰定者》中,诗人用老庄的《庄子·杂篇·庚桑楚》中文字用做诗歌的题目,强调心境泰然者,会发出自然之光。诗人领悟了心境与自然的关系,同时进一步认识到自然“无所不在,灵宇大宁、安忍充足”的秉性,因此改变违背自然现状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唯有忏悔,才能降解”。

诗人从老庄的哲学中去领悟自然的禅机,那禅机难以用学术和政论的文字说明,只能是诗歌,而诗歌也难以一一尽意,于是诗人便以历史之水为经,以长江之水为纬,用水的意象作为天人合一的枢纽,生发诗人的遥远、空旷、丰富、纷繁的思绪。

二、表达忧患意识

《含章》更多的篇章贴近现实,诗人沿用他一直秉持的天人合一的观念去看待自然,用内心的宁静美好去看待社会。所以他目力所及的现实及现状让他难受和痛心。诗人从水(自然)出发,描写水(自然)及与水(自然)有关的现实。面对那些被破坏了的自然,那些被贪婪的人们攫取过度的水,诗人满怀忧虑,饱含忧患,眼里含着泪水,泪水化成诗歌,发出和谐自然、回归天人合一的呐喊。这种对违背自然、破坏自然现状的强烈的忧患意识,在《含章》中比比皆是。

在《含章》70首诗歌中,有一大半的篇幅描写沙洲及南湖,这是诗人的家乡和工作的地方。沙洲是诗人的故乡,那是长江中游的一个叫百里洲的地方。诗人对故乡有着美好的回忆,在《望之畅然》中,作者深情的写道:“一百里的白线,在长江中画一个葫芦,它漂浮/在水上,两千多年没有沉没,也没有流走他方,/如同乡亲的前世、现世和来世。”沙洲里的地里有麦子、稻子、棉花,沙洲野外有寒芒、芦苇、荻芦竹、白鹭、布谷、野鸭和矰弋,围绕沙洲的长江里有江猪和鲟湟。沙洲这自然的乐土却在不断被破坏:“巴茅草上的麻雀蛋、鹌鹑蛋、野鸭蛋,都已经烤熟,明年这条河的很多鸟将无子嗣/河滩上的大鱼头可以当干柴,远处的稻子/触手成灰,知了的叫声听得见焦烟,父亲/梨树上的蜘蛛网不再依靠黏性,它们跟/通电的钨丝一样发烫。那几洼浅水如/沙洲奶业门前的牛尿,毫无动人的生气/十日并出、万物普照的七月,我不说话/不再仇恨,甚至不再爱,坐等燃烧。”(《落为沃焦》)被破坏了的沙洲竟然如此不堪。诗人用不再说话、不再仇恨、不再爱的状态,表达着沉重的忧患。而那些给诗人童年带来温暖,被称之为水的精灵的江猪和鲟鳇,如今也遭到灭顶之灾:“它们的基因只记录了千里外的堆石湍流/十月的落叶,每天恭迎从大海返回原籍的/鲟鳇。三角的尖头不断试探墙的硬度/嘴上的小须触摸着墙的质地。我知道它们/的视线从未露出水面,而大坝在云端/没有电、铁丝网、地雷和枪口,同样可以/扼杀与生的欲望、亿万年的日常。”(《居于堆石湍流》)。诗人以鲟鳇的忧伤表达自己的忧伤。本来江猪这个水中的精灵,在诗人的记忆中是如此的美好和温暖:“我在大堤上看江猪打滚,短而阔的吻/吐出瓦灰色的微笑。眯缝着的小眼睛”但是,如今:“只有人在不断进修。他们精于厌魅蛊道/互伤其身。掏空江底的沙石,让船误入/邪道;削株掘根,南河不见一根高过/堤面的树;把宝月寺的菩萨推进河里/父亲和几头牛在那里默念晨昏……很多年,江猪经过沙洲不再现身/羞于目睹南河的颠倒。”诗人在这里无法平静的进行描述,对急功近利疯狂攫取自然破坏自然行为进行愤怒的揭露。这些行为违背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处世之道,必将受到自然的惩罚。

而南湖,是诗人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和故乡沙洲一样,也是一个充盈着水的地方。一直和水友好相处的南湖,竟然洪水成灾:“雨顺着车窗扭曲、下流,泥水刻下的痕迹/比旱玛瑙的表面更复杂,把城市涂成光团/或者光带,黄的、红的、蓝的。”要么是大旱,所有人都等待着大雨,等待着水。“今天有大雨,我在阳台上迎接。很多年前,没有阳台,它们便直接/从春天、从头顶,砸在了水泥地上”。水,这自然的精灵,已经很难直接洒到土地上,我只能在阳台迎接,阳台其实已经与水隔离了,同时也和水有了隔膜。还有,原本“山无蹊隧”,但是“初夏的一天,首义广场用挡板围了起来/他们钻开水泥,向黑暗挖下去,要挖出/一个地铁车站/从地下不断运出的,五十年前、一百年前、五百年前的土/看起来表情如一,其实是不同的大气/温度、植物、动物的尸体,是被一只神秘之手揉捏的一抔新土”,诗人独特的思维超越了时间,陷入深深的忧患之中:“在堆积的泥土,消失的事物已不能一目了然/辨认不出血迹,触摸不到心脏,听不见/旗帜猎猎作响,遭遇不到祈求和绝望的目光”,这种忧患意识只有悟透了自然禅机的人才会有。在没有悟透自然禅机的人看来,人是主宰外物的高层生灵,可以对自然为所欲为。实际上,自然和人平等且息息相通,泥土和人一样具有生命具有温度。诗人用他悟透自然禅机的心境,谆谆教导那些忘记“自然和人自然应该合一”的人们:“只有一模一样的泥土和水,如同你我的皮肤/如同我们与祖先的轮廓。”泥土和水犹如你我的皮肤一样重要,不能随便破坏。自然的皮肤被撕破了,大地会疼痛,人也会疼痛。避免坠入毁灭的方法,是紧握泥土,实则是说,人类避免坠入毁灭的方法就是不要自以为大,要明白自然和人一样重要,俯下身体,和泥土和水和谐相处。

三、升华“水”之意象

中国诗人和西方诗人都喜欢采用“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特殊意义。而“水”意象则是中国文人尤其喜欢使用的意象。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很多文学大家都采用“水”意象进行诗歌创作。古人诗歌中水的意象不仅有对生命之源的崇敬,还表达对水的秉性的探寻以及水所蕴含的时间的流逝以及空间的距离博大的意蕴,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等等都是古代诗人对水意象的独特表达。水意象还有时光一去不复还的惆怅、亲人离别的痛苦以及理想难以实现的忧愁等等内涵。

在《含章》中,诗人通篇用水来表达其情感,成为了《含章》的中心意象。在古人水意象的基础上,诗人用他悟透了自然禅机的主旨,对水的意象进行了深化。《含章》一共70首,从第一首的《北冥有鱼》到最后一首《声闻》,每一首都与水有关,从先贤达人的典籍,到长江、洪湖的水岸,从童年沙洲的六斤清水到已失去泽雉的百湖之城,从每年一次渡来外婆慈祥的渡口到相忘于江湖的南湖,从水中的江猪、鲟鳇到水边的布谷、蚱蜢……可以说所有的诗都浸润着水,都与水紧紧相连。诗人在这些水的具象中,表达独特的见地,升华了水的内涵,在《含章》中,水是天人合一的密码,水是自然禅机的符号,水是忧患意识的载体。

《含章》的中心主旨是领悟天人合一的自然密码。水是诗人和先贤达人对话的媒介,通过水,诗人和那些悟透了自然禅机的先贤达人对话,先贤达人通过水把自然的禅机传达给诗人。诗人在长江中的沙洲出生,又在长江边的江城生活,具有丰厚历史文化情怀,有着顺应自然、领悟天人合一自然禅机的意愿,他从历史文化中找寻水的意蕴,从老庄哲学中追寻水承载的自然的密码。诗人在老庄的北冥里,在楚人子綦的天籁中,在昭文无声的琴声中,在王骀无言之教中,领悟到天人合一的自然密码,这些达人都在水边生活,都与水息息相关,都与诗人的思绪与领悟相关。

诗人依靠水领悟了天人合一的自然禅机,因此面对被破坏的自然,诗人痛心疾首。那没有江猪、鲟鳇的长江,那消失了泽雉、布谷的沙洲和江城,那干旱的沙洲,那洪灾的南湖……这一切的具象都是水意象的延伸,成为诗人水意象中满含忧患的内涵。如今的水不再是老庄时代的清水,水很多时候不再是乡愁的载体,而是洪灾的记忆:“湘西往常德再往长江,到处是洒脱的/河流。一夜之间,河看不见河,堤看不/见堤。每渡一条河,河水就涨高几寸/先高过草尖、水稻,接着淹没棉花/杨树,最后是屋顶。没有流向、河道/河床、规矩,武陵山脉往东往北的/世界,只有水。”(《百川灌泾》)此时的水,已不是人最好的伙伴,不再是人类的和谐朋友。

诗人将他对自然的领悟,对历史文化、自然、人文的思考和知识素养化成了不同凡响的《含章》,这70首诗歌不是一般的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也不是一般浮于表面的感叹。诗人用古代典籍做诗名,去领悟自然的禅机;诗人升华水的意象,去表达对自然现状的忧患。诗歌的解读向来带有极大的个人性,就我的感受,《含章》无疑是一部思想性艺术俱佳的厚重诗歌作品。

猜你喜欢
老庄沙洲领悟
多么痛的领悟
无题(5)
闽南秘境:鱼骨沙洲
心海浪花
瓜农老庄
瓜农老庄
领悟数学思想 做好期中复习
“浮”字等
海之歌
迷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