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艳 夏 玲
胡性能小说《消失的祖父》以回忆和追踪事件的形式重新诉说历史,通过对历史环境的描写来展示小说中“我”的生活历程以及当时的社会情况,以倒叙插叙相结合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祖父充满谜团的一生,本论文主要从特殊背景下的陌生化亲情、陌生化的英雄人物的社会作用、以及丰富的叙事视角产生的陌生化阅读效果三个方面解读《消失的祖父》。
《消失的祖父》一文以时间为线索,根据时间段的不同将整篇文章分为八个部分,以倒叙的方式先将祖父“消失”的结果告知读者,真实而直接,再以回忆和追踪的方式慢慢揭示出祖父消失前的人生,歌颂了在当时社会历史背景下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祖父们对国家的忠诚,对尽忠的义无反顾。体现出了亲情的多面性以及祖父这个地下党人的悲凉传奇的命运。《消失的祖父》较适合从陌生化视角进行分析、解读,这样更有利于揭示其社会作用。
该小说背景多样化,以时间为顺序,首先叙述了抗战高潮期,那时的祖父是丹城人民心目中的抗日英雄,也是家人的骄傲。时过境迁,1943年,云南地下党对滇军的秘密渗透工作已开始,而祖父也成了一名地下党员,开始了他曲折的一生。辗转反侧,祖父又遇上了文革,在监狱苍凉度过了十年,一个曾经的英雄,在历史的折磨中渐渐麻木,如文中写道:“1918年,重返故乡的祖父已年过古稀,到家的那天晚上,我看见他佝偻着身子,戴一顶洗得发白的蓝色遮阳帽,帽箍由于头油的浸染而色泽沉淀。他的目光警惕而又胆怯,与大姑妈描绘的气宇轩昂的祖父反差极大,让我有些失望。”一个时代的变迁,也牵动着一个人的人生的改变,正是从这些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在那个时代,与祖父一样经历着疾苦的人们,这些是当时地下党员所经历的悲催命运的射影,而也正是透过这些时代背景与事件的相互交映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
时代背景下的陌生化亲情,主要从“祖父与父亲”“父亲与我”“我与祖父”“祖父与安青”四个方面进行叙事,《消失的祖父》中“祖父与父亲”之间属于典型的陌生化亲情,他们之间唯一的联系仅仅只是祖父给了父亲生命,他们的矛盾从父亲的出生便开始滋长,毕竟他从未见过祖父却要一直活在其阴影之下,在父亲心里,所有的不幸都来自祖父,因为祖父被人定了个“反动旧军官”的罪名,黑色的墨迹,染进墙里也浸透进了父亲的耻辱记忆里,他将人生所有的不幸家庭的落寞都尽可能加到祖父身上,可是,他从未想过,其实祖父也一直想成为他的骄傲,正是在这重重矛盾之中,将祖父与父亲的形象与性格展现在我们眼前,一个时代造就了一份亲情,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份亲情的距离感。
随后,作者又将父子矛盾进行了升级,我们也解读出了祖父“消失”的必然性。一个历经沧桑终于回到家乡的老人,却忍受尽了所有的冷漠、欺凌甚至是羞辱,想要辩解却又无力的孤独,这些足以使他身心疲惫,只得以消失来终结这份亲情。从作者的言语中,可以看出其明显地带有一些抱怨与批判。而这些也造就了“我与父亲”陌生化亲情下的冷漠式亲情,如文中所说:“就像父亲一生与祖父没有什么交流一样,我与父亲也彼此隔膜,没有倾诉欲望,仿佛总在回避着什么”,作者眼中的父亲是一个过于追求功利性、一生中总患得患失、在对待祖父上又表现得自私麻木而无情的一个人,正是对父亲的这一种解读,“我”和“父亲”的相处也比较浅。在文中作者提到为了摆脱整天脸上愁云密布的父亲与唠叨的母亲而想要离开家,这样的描写和叙事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种压抑的家庭环境下亲情的淡漠。
基于以上两种关系,我与祖父的亲情变成了一种寄托,我们都将想要对父亲倾诉的东西转变为彼此的倾诉,这也成了我们对遗憾亲情的一份填补,“我”眼中的祖父是英雄,正好与父亲形成鲜明的对比。文中唯一写到的爱情,便是安青与祖父之间的,这是祖父悲凉人生中的一丝温暖,他们之间的爱情已然胜过了亲情,没有任何形式上证明的爱情却成了两人难忘的记忆,没有回音的联系,没有归期的寄托也正体现了这份爱情的纯洁、宝贵与真实,使祖父阴暗、悲壮而凄凉的人生多了一丝温暖,如安青女儿所说“我爸与我妈一起生活了三十多年,两人相濡以沫,可到头来她最怀念的竟然会是你的祖父”,此处,也正是通过将“我与祖父”“祖父与安青”与“父亲与祖父”“我与父亲”四个人的四组情感进行对比,更加突显了后面这两个亲情的陌生化。
作者在前面大量写到了祖父与父亲的矛盾,但在结尾来了个转折,将这种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弱化,文中写到“你爷爷,他好像真的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父亲面带歉意地说:“也许,真像你爷爷所说的那样,他需要落实政策,是我们误解了他”。而“我”也在交流中发现了自己对父亲的愧疚,这算是此段陌生化亲情中给读者带来的一丝暖意,即使当时的祖父已无法听到这样的忏悔,但作者还是将他体现出来,这样的结尾无疑是对亲情中遗憾的一种弥补,对结局完美性的一个补充。倾向结局完美性的另一方面体现在安青去世后,“我”替祖父给她送了一支她最爱的“懒梳妆”,这是对这对恋人没有在一起的一个小小弥补,也是对她们情感的一种祭奠与升华。即使文章中出现的人并不是大众所熟知的名人,但这种将结局趋向于完美的写作,符合现代人们的阅读愿望,还是会给人一种对社会充满希望,相信社会充满正能量之感。
《消失的祖父》中多次写到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在抗日战争时期,“父亲”即将诞生,但由于祖国的需要,他放弃了家庭,奔赴前线,抗日救国;在需要一名地下党员去获取情报时,祖父不顾个人安危、家人的不解与冷漠选择了服从上级的命令;在与挚爱安青沉浸在幸福中时,集体的需要使他放弃了个人利益。正是这种种造就了他晚年的悲苦,但于祖父而言,他仍然是幸福的,因为他坚守了自己的信念,赢得了只有自己才能体会的光荣。
文中的祖父具有代表着那些忍辱负重,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牺牲自己的英雄们,他们一生颠沛流离、不被理解却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作者在文中对祖父的肯定也是对那些与祖父一样伟大的英雄们的肯定与赞颂。但是这些英雄也经历着我们无法预知的苦楚。正如作者所说“祖父颠沛流离,辗转一生,最后概括为短短的几行履历,就像一根吃剩的齿刺不全的鱼骨头。仅凭这根残损的骨,我们无法想象这条鱼活着的时候,它身体的流线、完整而闪耀着光泽的鳞片,更何谈它曾游过的江河,寄身的水草,经历过的炽热或寒冷的岁月。”
其实在很多文人笔下、历史文献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对英雄人物的歌颂,比如咱们中国人众所周知的抗日英雄杨靖宇,他为了咱们民族的解放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甚至是到了死的时候,当敌军剖开他的肚子时,都为他的这种英勇行为而动容。这是一种惊心动魄的描述。不同的是,胡性能在对“祖父”的这种牺牲精神的描述中恰恰用了一种陌生化的手法,从文中我们并不能十分详细地了解到祖父地下党工作的详细内容以及他在做这个工作时所面临的困难。但也是这种若隐若现的描写把一些平时我们关注不到的点给展现出来,让我们了解到除了那些我们大众都了解的高大全的公开的战场上的英雄外,原来还有一些在地下默默奉献的地下党员,他们的价值不可磨灭。他们在面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时的选择,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学习,不论是在当初的战争时期还是现在的和平时期都对我们有深远的影响,这种对国家的忠诚也正是我们这代人需要学习的精神。而“祖父”作为本篇小说的主人公,他所代表的英雄人物正是带给了我们这样既陌生又不得不为之感慨的社会作用。
本文采用倒叙与插叙相结合的叙述方式,文中一开始是2015年,由祖父的一张照片开始,对历史进行叙述,之后又写到祖父回乡离家出走,慢慢透过回忆将不同时间段发生的故事拼接起来,保持着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来敞开叙述;正如王瑞《拉开“故事”与“现实”间的距离——胡性能〈消失的祖父〉艺术微探》说:“在胡性能的这篇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叙述技巧的充分把握,以及切入现实的潜力,作家以现代性的眼光发现并表现命运与处境,人性与灵魂,切合现代小说的观念。”同时,又采用交错的时空来进行表述,巴赫金说:“在文学的艺术时空体里,空间和时间标志融合在一个被认识了的具体整体中。时间在这里浓缩、凝聚,变成艺术上可见的东西;空间则趋向紧张,被卷入时间、情节、历史的运动之中,时间的标志要展现在空间里,而空间则需要时间来理解和衡量。”
《消失的祖父》采用时空交错的写法,将每一段时间内祖父所经历的事表现出来,让内容也因时间、空间的明确而表述的更加具体。正如陈林在《时间、叙事与补偿诗学——胡性能小说论》中所说:“在胡性能那里,时间——或者毋宁说是时间的意义——只能在一次次的重返中获得,他的小说通常有一个‘向后看’的视角,小说的叙事在叙述者或人物的旧梦重温、故地重游中展开完成。”这种时空交错以叙述历史的技巧,增强了文本的趣味性、叙事性以及其叙事角度的丰富性。读来会有些跳跃感,但丝毫不影响我们对其的欣赏。
《消失的祖父》是胡性能对小说写作的一个大胆尝试,本文以对情感、对英雄人物的赞颂,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深度缅怀。展现了胡性能超群的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