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长江文明 铸荆楚新风
——“写意长江·湖北省中国画作品展”理论研讨会纪要

2018-11-12 15:40辉等
长江文艺评论 2018年6期
关键词:湖北省湖北中国画

◎ 尚 辉等

2018年11月14日上午,“写意长江·湖北省中国画作品展”理论研讨会在中国文联会议室召开,研讨会由美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尚辉、湖北国画院院长陈迪和主持。

以下为研讨会专家发言纪要:

尚辉(美术杂志社社长、主编):

今天展览开幕式的规格在我看来是很高的,很高的原因除了我们李屹书记参加之外,中国文联各主要部室的领导、中国美协各部室的领导都到场。在看展览的过程中,很多理论家,包括很多文联的干部和领导都出乎意外,发自肺腑地说:没想到湖北的中国画画得这么好,这次展览刷新了中国美术界对湖北中国画的整体认识。新世纪以来,大家对湖北从事新潮美术的理论到中国画变革的思潮了解比较多,相对对湖北整体中国画的承传与发展了解得很少,通过这个展览,看到来自湖北的写意传承,既有人物画、花鸟画,更多的是山水画的整体面貌。让大家看到了改革开放40年,湖北美术界,尤其是中国画界在强调创新的同时,画家在承传传统方面作出了一些重要的贡献。今天这个展览让美术界对湖北中国画有了一个新的整体的认识。

孙克(中国画学会副会长):

湖北省国画院举办的此次大型展览,效果非常好。展览的作品数量多,参展画家多,水平整齐,体现了湖北省国画界人才众多。这次到北京来展览,也说明我们改革开放40年来在提倡中国文化的自强、自信方面,湖北省美术界是逐渐地认准了目标,大家全心全意地努力。同时,青年画家那么多位,而且都画得非常好,写意的中国画比例占得很大,这是一个好现象。因为只有这样,我们中国画的写意风格、写意精神、写意水平才能提高,大家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潜在能力,今后一定会有更好的成就出现。

刘曦林(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湖北的美术现象引起了全国的关注,湖北的美术作品源源不断地像长江水一样后浪推前浪地涌进京城。湖北有个群体中国画研究展叫“敢为先行”,今天我们又迎来“写意长江”的展出,湖北美术创作,特别中国画创作的高潮似乎在2018年已经到来了,我觉得像个浪头一样地凸现了起来。今天的展览,可以看出我们的创造力、创新精神,曾经有过的前辈的激情和他们作出的贡献,今天仍然在延续,掀起了一个新高潮。湖北的特色、湖北的地理文化、人文和人物的形象,在作品中得到了深入的体现。要发扬长江文明和楚文化的优势,把湖北美术提高到一个更新的高度。

王镛(《中国书画家》总编):

“写意长江·湖北省中国画作品展”是在中国文联艺术家之家举办的质量最高的一次展览。2013年我去参观了湖北省国画院首届作品展,比那时候整体水平有很大提升,这是陈迪和院长5年来的辛劳结出的一个硕果。看了这个展览我最突出的感受是格调清新,而且有一种青春的气息,虽然是老中青三代画家的作品,但是有一种朝气,而且画风多样,这是非常可贵的。陈迪和先生的画在色调上也比原来更清亮。吕绍福先生的淡墨山水,丁杰先生特别欣赏,淡墨很厚实,虚实关系处理得特别好,还有罗丹青画得也特别好,王振杰的朱砂和墨色配合的山水风格多样。李乃蔚先生的《映月》画出新的意境,比以往的人物画营造意境方面更有新的探索。陈孟昕工笔画有一点夸张变形,现代感很强,也是有一股新意。从现在的作品来看,爱国情怀、民生关切、铁血意志都表现得比较充分,但是浪漫色彩我觉得还有所欠缺,因为楚文化就是浪漫的文化,一直到近现代这个浪漫的传统也没有失落。所以,我希望湖北画家继续发挥浪漫主义的传统,向历史的纵深推进,更好地表现国风楚韵,肯定会在中国产生更大影响,而且更有利于中国画发展,包括湖北中国画走向世界,焕发楚文化的光辉。

罗世平(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走进展馆第一个感受是眼前一亮,清新的东西扑面而来,概括说有两个方面。一是把写生和写意的两种不同的方案进行了对接,对接的过程中才能提取出适合中国水墨表现的特征出来。这一点在绘画当中表现还是比较充分的,尤其是年轻的画家。二是变法和回归,近现代中国画的一些大家带动了湖北在中国画的表现力,对于笔墨语言,对于中国画的特性,对于新时代和笔墨之间关系的相互磨合都是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武汉有一个口号叫“敢为人先”,楚文化一直影响到今天,这块地域确实培育了一种开阔的胸怀,有一种海纳百川、八面来风的吸纳精神。我们还需要做更深的努力,使湖北中国画艺术再提高一步,希望看到这个高峰在湖北突起。

陈孟昕(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

荆楚文化是湖北人文的底蕴,它滋润了生在湖北或者留在湖北的艺术家,也成为滋养他们艺术的重要底蕴和基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传统是湖北的一个特点。所以在湖北出现美术思潮不足为奇,因为这个地方什么都想与常人不同,与大家不同,敢为人先。再就是湖北九省通衢,是一个水路、陆路交汇的中枢,是一个文化的融合之地,南北文化融合,东西文化融合,包括西学东渐,好多理念思想都出自那里。在国画里讲“疏”是一种意境,我觉得“密”画到极致也是一种意境,也是难以达到的,艺术到了极致就是个性,它就有闪光。总之,湖北的这些底蕴培育了湖北的艺术家的风格。我希望湖北的艺术家还要传承楚文化,在楚文化里挖掘,在自己拥有的那些特色的文化底蕴当中挖掘,要有独立的思考,有积极向上的精神,至少是在人文关怀、天人合一当中寻求精神慰藉的境界。

赵力忠(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第一,整体的绘画作品普遍体现作者都很用心,体现在画家每件作品都是经过认真思考的,反映了他的艺术追求。第二,从作品来看,整体来说都比较用功,这个功,是传统功,艺术功力和它的扎实的基础。第三,画家创作的时候都很用力,力量的“力”,艺术投入和艺术表现到位。正因为如此,画展整体体现了一种自信满满。这两年流行一句话,高原和高峰的问题,大家都谈到高原,今天的展览我可以说,湖北的中国画是当代中国画的高原上的高原。从这个展览看到湖北有一种艺术后劲儿,孕育了一种深厚的、强壮的未来力量。从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文化建设上的浮躁现象非常严重,今天这个展览我感到没有浮躁之心,比较扎实,这和湖北省是美术大省,是中国画大省,有扎实的基础有关,这40年积淀下来,和它的背景是很一致的。今天这个展览好多作者都比较年轻,湖北省的中国画很有后劲儿。

陈池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今天是一个以湖北省国画院画家为主体的国画专题展。这不仅说明湖北的美术在全国有很大的影响力,而且说明湖北国画的实力确实比较雄厚。这次湖北的水墨人物画有新的动态。胡智勇先生的《舞动长袖》是非常生动的,钟鸣用素描的方法画写实画得不错,谭崇正的《屈原》还是不错的,非常压抑的乌云压顶的氛围在那种环境下塑造屈原的性格。另外,赵晓岚的少数民族风情也是工笔画出来的。还有一些新画家,包括韦伶的《紫薇花开》,工笔画和水墨人物画都有新的发展。这是一个非常值得高兴的现象。山水画当然是重头,包括周韶华、张善平、萧采洲、刘文谌这些老画家,陈迪和的作品用点线结构的方法画山水画也是很有新意。花鸟画方面包括陈运权的工笔,还有魏金修他们一些新的作品,包括汤立、彭太武,带有装饰性的作品都是有个性的,有新的创造。总体来说,代表了湖北最近的国画创作总体成就,有不少优秀的作品。

我提三点建议:第一,把传统基础打得更好,传统方面要进一步挖掘,也要开拓新的境界。第二,要开创当代新的形态的国画,开拓新的面貌和新的景象。第三,创立画派,湖北省国画院在陈迪和院长的带领下,在这个基础上打造建立我们的画派,打造我们的群体,形成一种实力,用一个整体的拳头打出来,这样我们创造高原,在高原的基础上来创造高峰。

丁宁(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这是一个实力派的画展,参加的画家都非常有实力,同时我也注意到这个画展跟别的画展有非常不一样的地方,每个作品都是同一个尺寸,这好像其他的展览上我都没见过,大家都在这么一个尺寸里显示自己的创作才华。我想起歌德的一句话,艺术真正就是一种限制当中的创造,有了限制才能施展身手,而且施展得更好,这个画展给我印象非常深刻。这次湖北省国画院出来的作品,每个人的题目都非常用心,甚至有些显然是带有点诗意,也是一个细节。我提两个建议:第一,长江的这个命题应该是一个大的文化命题,而且确实在过去的研究当中长江和黄河是不平等的,但今天越来越多的发现会证明长江文明的历史跟黄河文明比一点都不逊色,而且里面实际上跟黄河文明是不一样的,是稻米文化,这个将来可以做更多的研究。要做足长江的文化资源的文章,这里面还有巨大的空间。第二,要贴近现代,对于当代人内心世界的刻画,这是可以做大文章的。

梅启林(中国文联美术中心副主任):

展览很成功,我是第一次看到李屹书记这么认真仔细地看一个展览,全部的作品都认真看了。我们美协的书记徐里同志对这个展览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肯定。首先,这个展览专家点头,观众点赞,看展览中与很多观众交流过,大家一致对这个展览表示肯定,作品的样式多样,紧扣长江这个主题,整体水平非常好。这个展览老中青三代人一起出场,老一代湖北省画家在中国画的创新上,引领作用非常突出;中青年一代的几位画家,基本功非常扎实,作品的力度都非常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这次参加的占比大约四分之一的女画家里面有一部分作品也是非常好,笔墨上、笔力上都很突出。

冯令刚(中国美协研究处处长):

看到这个展览我感到很惊喜,感觉中国画作品这么齐整,水平又这么高,这是我进展厅的第一印象。所以,刚才谈到创新传承,我感觉主要是在中国画领域的传承,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是一种积蓄,应该是一股很大的力量。刚才赵力忠先生提到高原上的高原,刚才看年龄段,从1927年到1986年出生的都有,产生了这么一批优秀的作品应该是一大片高原,并且里面应该是有高峰的,但是积累更高的高峰在行进当中。刚才丁宁先生讲的,画家个人修为、综合修炼会为他将来语言的凝练、语言的专一化或者达到绘画更高成就打下基础。绘画的题目,还有题画诗都是综合修养的体现。

中国美术家协会近些年搞了很多主题性的创作,尤其现在刚刚启动的建党百年的大型题材创作,在协会开会的时候,选画家是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现在想到的人越来越少,尤其在省里往下延伸的时候。湖北美术这个综合实力积淀的程度,将来可以推举出一批人出来搞一些主题性创作,实际上也搞过,如果这种传统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去搞一次大创作,可能它真的能走向高峰,因为现在已经具备了这种可能性。相信湖北的中国画家将来还会像那个时代的周韶华先生,包括汤文选先生,因为他们积累已经够了,尤其是看到50岁到80、90岁那一批很成熟的画家的积累,蓄积着爆发的力量。

王平(《中国美术报》执行主编):

这个活动体现出组织者的能力,有积极创作的特征,这个展览也有鲜明的主题——“写意长江”。湖北确实是一个人文荟萃的地方,“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说的是湖北人的聪明劲儿。这样鲜明的主题展,展览能拼贴出一个人文湖北,表达出明确的追求。这个展览好像走进了一个全国性展览的展厅,它的水平很整齐,体现出我们当下中国展览的一些风格。我觉得大家一开始都谈到湖北在全国中国画当初确立的形象就是一个创新的姿态,有周韶华先生,包括陈孟昕先生等等,这个群体的形象就是一个创新的姿态,今天我们看到的是湖北中国画的另一面,相对比较传统一点的形象。这次的主题是“写意长江”,这里面也有一些大家刚才说到的,中国画里所体现出来的比如重视水墨味儿,重视南方空灵的景象等特点。

陈明(《中国美术报》副主编):

这次参会的专家有一个共识,觉得这次的湖北省中国画的作品展整体水平非常齐整,水平很高。我想谈四点感受:第一点,底蕴深厚,整体水平高,包括山水、花鸟、人物都很强,十分齐整,代表了国内一流的中国画创作水平,尤其是大写意花鸟画引起我的关注,感觉到大气和细腻交融,极富感染力,这可能也是湖北地域文化的特点;第二点,南方与北方并存,既有南方的湿润、氤氲含蓄的特点,又能看到北方山水的豪壮,大气磅礴的力量;第三点,探索性和传统性并存,特别是以周韶华先生为代表的一批画家,语言风格上都做过十分重要的探索,现在这批画家当中对于传统的回溯和研究也体现出十分深厚的传统功力,画家并没有丢失传统性,这点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第四点,包容性和当代性并存,从这次展览来看,湖北画家在这方面的努力是前景可期的。

宋文翔(武汉美术馆馆长助理):

中国画离不开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传统,一个是创新。对于江浙一些省份而言,传统要重于创新,但对湖北的中国画家们来讲,也许是别具一格的,他们对于传统的理解是两个词:一是兼收并蓄,一是不唯传统笔墨是从。这是湖北的历史所决定的。湖北的中国画界对于传统的认知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实用就是最好的”,不会用花架子来装点门面。我们可以看到展出的作品中有部分在笔墨传统的继承和应用上既发挥了传统的笔墨功夫,又能够画得进去,画得深入。湖北省国画院组织的这个展览,对创新的态度可以用武汉的一句口号来说明,就是“敢为天下先”。

展览体现湖北中国画的创新特色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画家们对理论上有思考,有开拓,这是有基础的;二是对生活的重视,许多作品富有生活情趣,画面充满了真情实感,不矫揉造作,是画家们来自于现实生活的感动所致,有别于古人的视野情怀;三是重视写生带来对物像描绘的深入体验;四是格局面貌多样,丰富多彩,湖北中国画画家们重视探索新技法、新语言、新图式、新观念的表达,各种表现语言、笔墨观念并行不悖,相得益彰;五是重视传统水墨语言形式的探索和重视与楚文化的结合。

尚辉(美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

专家们对这次展览做出了非常高的评价,用“意外收获”,用“没有想到”,用“高原上的高原”这样一些词汇来概括对这次展览的认识。这次展览通过所呈现的湖北中国画的整体面貌来发掘湖北的文化历史,尤其是从长江文明和长江文化角度来考量当代湖北中国画的发展。改革开放40年,湖北给中国美术界带来的是变革的声音,是艺术思潮的一种涌动,我们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从周韶华先生提出来的“隔代遗传”和“横向移植”来看整个中国画的变革。但是这次湖北中国画,对我们展现的却是另外一种面貌,湖北对中国画传统的重视程度是我们没有想到的。这种重视正是通过这次展览,尤其是在花鸟人物山水方面让北京的专家特别地吃惊。这次中国画展览突出了中国画或者写意中国画的写意性、面貌的多样性,实际上我看这次展览对大家最大的冲击是多样中的整体性,多样中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不是说画成一种风格,而是湖北的中国画家如何就地域文化、地域的山水进行一些深度的发掘。

比如做一个横向比较,可以和浙江的山水画比,可以和江苏山水画比,可以和岭南山水画比,会发现湖北山水画的面貌还是非常突出的。它既不是像长安画派画得这么苍茫,也不是像江浙文人山水那样画得过于秀整,而是将南秀北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尤其是陈迪和先生这次的山水画作品让大家觉得很有代表性。他的作品里有现代的点线面的构成,这和他早年比较简单的方笔的点线面拉开了距离,他的笔线的变化,素墨和素彩的融合,体现了在现代性中体现传统性,在传统中体现现代的这样一种承传与创新的精神。

今天的研讨会更深度地解读了这次展览给予大家的信息,很多专家都特别想提出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荆楚画派或者长江画派,这个概念能不能成立,是不是通过这样一次展览能够更深度地挖掘长江画派、荆楚画派与长江文明,与长江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联系?我们期许这个展览之后能够看到更加深厚、更加宽广的当代的长江画派的崛起。

陈迪和(湖北省国画院院长):

首先,对参加今天研讨会的专家老师们表示衷心感谢,这个研讨会有很多对湖北美术的评价,让人热血沸腾。赵力忠老师提到“高原上的高原”,也是对湖北省中国画的鼓励、期待、鞭策。当然,我们也有很多心情沉重的东西,自己觉得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文化的厚度、荆楚地域特点怎么表现,这也是我们以后要继续思考的问题。今天谈的“长江画派”“荆楚画派”,这也是一个新的课题,以后有机会请专家们到武汉举办专题的研讨会。我们这个展览叫“写意长江”,湖北跟长江是分不开的,长江跟湖北也是分不开的,整个长江中部穿过湖北,湖北人就和江水一样,从来不停,始终在路上。所以,湖北的文化艺术始终在思考,一直在探索。刚才提的“八五”,一直到现在,以及“八五”之前,湖北画家们始终在思考,而且思考了以后还行动,始终在路上,这是湖北艺术的一个最大的特点。这些年来,湖北省国画院的画家们也一直在思考,新一代的湖北中国画到底是“艺”还是“文”的问题,“艺”的趋向就多了,如果是“文”那就不一样了,它是有根和脉的;中国画是“表现”还是“内修”,这些都是我们要思考的。这次展览是我们湖北的中国画画家在一段时期里反思和探索的体现。通过这次展览,通过各位专家的勉励和激励,湖北的中国画一定会有更大的提升。

猜你喜欢
湖北省湖北中国画
多彩链接(中国画)
关东风(中国画128cm×68cm 2022年)
丰谷秋歌(中国画45cm×33cm 2022年)
书画名人汇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
湖北2009年7月13日企业收购生猪价
2009年5月18日湖北企业收购生猪价
湖北各地2月中旬蔬菜价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