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一”场所消防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探讨

2018-11-11 05:34张葭伊吕淑然
安全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三合一火灾事故场所

张葭伊 吕淑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体和私营经济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扩大就业、拉动内需具有重要意义。尽管我国消防法明确规定:“在设有车间或者仓库的建筑物内,不得设置员工集体宿舍。”但由于家庭作坊式的加工生产行业发展愈发迅猛,“三合一”场所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建筑耐火等级低、未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未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无消防宣传教育、消防安全管理混乱,种种原因表明“三合一”场所的消防安全问题十分严峻。

1 “三合一”场所的界定及成因

1.1 “三合一”场所的界定

“三合一”场所是指住宿与生产存储、经营等两种或两种以上功能同时混合设置在同一空间内的建筑[1]。这种场所具有占地小、成本低、经营方式灵活等特点,但是火灾隐患十分突出:建筑耐火等级不高、室内可燃物较多、生活和生产用电设备较多、电气线路私拉乱接且改动频繁、用火用气不规范,容易发生火灾,又因为安全疏散通道大多有杂物堆积、建筑出口少且大多设置铁栅栏、窗户设防盗网等原因,一旦发生火灾,紧急疏散十分困难,容易造成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

常见的“三合一”场所有3类:家庭作坊式“三合一”场所、商业类“三合一”场所、餐饮娱乐类“三合一”场所。

1.2 “三合一”场所的成因

以北京为例,在20世纪70、80年代,为了每个村镇都有主要产业来刺激经济发展,北京市政府规定每个村可以有一定面积的工业用地,进行简单的加工制造,这种工业用地被称为“工业大院”。2017年11月18日北京市西红门镇大火过后,这个词又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它并不是指有围墙或者明确范围的院子,工业企业也不一定是连片的,也可能是散状分布。由于工业大院主要聚集在北京的城郊结合部,形成了较复杂的周边环境,为节约租金、方便生产,“三合一”场所由此出现。

2 2007~2015年“三合一”场所火灾的基本情况

2002~2006年,共发生此类火灾2.2万起,造成441人死亡、76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8亿元,其中,重特大火灾102起,造成244人死亡、65人受伤[2]。在管理部门持续不断地组织开展专项治理下,一段时期内,“三合一”场所火灾多发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但是近年来又呈抬头之势,据我国公安消防部门统计[3-11],2007~2015年我国“三合一”场所共发生火灾1059起,造成185人死亡、10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为5 117.5万元,烧毁建筑约为64 208m2,受灾户数达531户。在查明原因的922起火灾中,由电气原因造成的火灾事故共为473起,约占火灾事故总数的51.30%,超过了生产作业(4.88%)、用火不慎(11.93%)、吸烟(3.80%),成为了“三合一”场所最主要的火灾原因。火灾原因情况分布,如下图。

图 2007~2015年“三合一”场所火灾原因情况分布图

3 “三合一”场所火灾案例分析

3.1 四川省西昌市某沙发加工作坊火灾事故

2015年11月22日凌晨2时许,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某沙发加工作坊发生火灾,此次火灾的过火面积达1029m2,事故造成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101.74万元。起火建筑为私自搭建的棚房,属于违章建筑。过火建筑主体地上1层,四周墙体为空心砖砌体,空心砖以上至屋顶部分墙体及屋顶采用钢架铁皮搭建[12]。房屋内物品摆放杂乱,不仅有木材加工机、泡沫、木板堆等生产器具,还放置有双人床、电冰箱、电热水壶等生活用品,是一个典型的“三合一”场所。

用户违规接用三相动力电,线路采用空气断路器进行保护,在生活用电发生故障时不能够起到保护作用,经查明,该沙发加工作坊内的电冰箱电气线路发生故障,产生高温,而在电冰箱顶部堆放有大量加工沙发的原材料——聚氨酯泡沫,热辐射引燃后产生火源,将电冰箱周围堆放的大量易燃物引燃,进而引发火灾。

3.2 北京市大兴区某公寓11.18火灾事故

2017年11月18日,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一自建房屋起火,火灾共造成19人死亡。起火房屋为一处大型的“三合一”场所,房屋内人员密集,杂物堆积,大功率电器、私接乱拉电线、屋内生火做饭等使得发生火灾的风险极高。附近还有很多小型的“三合一”场所,一旦此次火灾未能及时扑灭,引燃附近的场所,后果将不堪设想。

经查明,此次火灾的起火部位位于地下中部冷库间南墙中部的墙面上,起火原因系埋在聚氨酯保温材料内的电气线路故障,高温引燃保温材料,进而引发火灾。该建筑业主未经相关部门审批,先后建成地下一层、地上二层、局部三层楼房,建筑面积共计约2万平方米。随后为了出租和经营,在未经相关部门审批情况下,地下一层修建了隔断墙,准备建设冷库。冷库施工过程中,业主多次安排无专业资质的作业人员在自建房及地下冷库内铺设接连电线。

4 “三合一”场所火灾发生的原因

4.1 电气线路故障

短路、过载、接触不良、漏电等常见电气线路故障会导致电气火灾。另外,“三合一”场所内的电气线路大多都没有进行穿管保护,没有金属管或阻燃塑料管保护的电线裸露在外,更易造成绝缘磨损,使线芯裸露,进而产生线路故障。

出于经济的考虑,“三合一”场所在装修时选用的导线大多不符合环境要求,当绝缘受到高温、潮湿、腐蚀作用时就会失去绝缘能力,进而造成线路短路。短路发生时,热量升高使得温度也升高,达到周围可燃物的引燃温度时就会引发火灾。

“三合一”场所因其特殊用途会出现同时使用生产和生活电气器具的情况,而当线路中接入过多或者大功率的电气设备时,就会产生过载,而一般过载造成的电流升高不会特别大,所以漏电保护装置或者熔断器不会动作,但是过载会造成温度升高,长期过载会降低线路绝缘水平,甚至引起线路外层材料起火,引燃周围的可燃物,最终酿成火灾。

“三合一”场所因其具有生产加工的功能,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油污等聚集在电气连接处,人员生活产生的潮湿气体将电气连接处锈蚀,都会导致电气线路连接不良,进而产生过热现象,可能引燃周围堆积的可燃物,造成火灾。

在“三合一”场所内,漏电也是引发电气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使用劣质电气设备、在潮湿或腐蚀环境中设备未进行保护、鼠咬、电气线路接触不良等原因都会形成漏电,且过流保护装置难以动作,在故障处产生的电弧极易引燃周围堆积的可燃物,最终酿成火灾。

4.2 人员违章操作或用火不慎

“三合一”场所内居住的多为务工人员,受教育水平低,安全意识也不高,并且在上岗作业前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培训,不注重消防安全,在进行生产加工活动或生活中存在违章操作等不规范行为。而“三合一”场所内部又堆积着大量可燃物,火灾荷载大,诸多因素叠加导致该场所内发生火灾的风险大大增加,极易引发火灾。

4.3 生活、生产设备使用不当

“三合一”场所内使用电暖气、电热毯、热得快等电热器具,更有甚者将湿衣服、湿抹布搭在纵横交错的电线上,晾衣架多是金属衣架,将会加快包裹在电线外的绝缘皮脱落,导致金属线裸露,容易发生触电事故甚至引起火灾。乱拉电线、室内长时间给电动车充电等也容易造成电气火灾。

4.4 其他原因

“三合一”场所的起火原因还包括如人为纵火、人员吸烟、小孩玩火、存储品自燃等因素。除此之外,雷击、静电等自然灾害也可能引起火灾。

5 “三合一”场所的消防管理对策

北京市政府在“11.18大兴区大火”后结合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专项行动,加大了对“三合一”场所的清理力度,但“三合一”场所成因复杂、火灾危险性高、涉及人数众多,清理难度大,因此寻找有效的消防管理对策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5.1 疏堵结合,集中清理“三合一”场所

各地政府要组织相关部门对本地的“三合一”场所的数量、规模大小、租住人员数量进行统计和走访,掌握火灾隐患现状,对于在建场所立刻采取停建拆除措施,引导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场所搬入现代工业园区,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用符合规定的生产加工厂房和存储仓库代替“三合一”建筑、设置独立的员工宿舍楼,从源头处实现消防安全。此外,业主在出租房屋时,应对房屋使用性质进行充分考察,起到监督的责任。同时,发动广大群众参与火灾隐患进行排查整治行动,鼓励全民进行监督和举报,防止“三合一”场所死灰复燃。

5.2 督促转型,完善排烟系统,保证消防通道畅通

根据相关规定,生产储存与住宿必须彻底分离,使“三合一”场所转型为单一功能的场所。火灾发生后,加工工厂或存储仓库中的可燃物会释放大量的有毒烟气和热量,有效的排烟排热可防止人员窒息、中毒,保证人员安全疏散,良好的排烟排热设施可以延缓火势发展,利于人员疏散和灭火抢救行动。因此转型后的单一功能场所内的楼梯间、加工或住宿区域必须具备自然排烟条件。建筑内部要进行防火分隔,设置独立的防排烟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及火灾报警系统3个辅助系统,保证防火间隔区的阻火功能。以往事故发生后进行救援行动,因场所所处位置和周围环境混杂,消防通道被堵塞,消防车辆很难立即靠近着火建筑,严重影响了救援时间,造成了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由此可见,保证建筑附近消防通道畅通也十分重要。

5.3 依法排查火灾隐患,严格落实主体责任

政府要做到严格土地使用和工程建设的审批,对房屋的权属进行认定,规范工商注册登记程序,堵住产生“三合一”场所的漏洞。管理部门对“三合一”场所的火灾隐患排查要多次反复进行,针对重大火灾隐患做到“不解决不放过”,切实加大排查力度,并且督促用户进行整改,加强对火灾隐患整改的监管。整改合格后也不能放松监管,既要巩固整治成果,防止原有的火灾隐患死灰复燃,同时防止产生新的火灾隐患。整治完成后,管理部门要督促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明确专职和兼职消防管理人员,保证安全出口畅通,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并定期举行消防演练等,督促企业提高火灾事故处置能力,建立并落实消防安全自我管理、自我检查、自我整改机制。

5.4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消防意识

管理部门应强化安全教育,使人们从思想上对于“三合一”场所的火灾隐患及后果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例如,针对“三合一”场所的特殊性,可以就“电气火灾”这一方面进行宣传,通过报纸、电视、社区和村镇广播等形式向民众普及用电安全知识。在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的同时应充分发挥社区或村镇公告栏、宣传栏等宣传设施的作用,大力宣传消防安全知识,制作和发放简单易懂的消防安全手册,并对民众进行讲解,定期开展消防演练,通过各种方法提升民众学习消防安全知识的热情,提高居民的消防意识。

6 结束语

“三合一”场所事故频发的背后,反映出城市风险管理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的现状。城市风险对策亟须完善,管理部门须依法排查火灾隐患、严格落实主体责任,疏堵结合、督促场所转型,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消防意识。管理部门和社区、社会组织以及市民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多管齐下,将“三合一”场所彻底清理,做到防患于未然,才能大大降低建筑火灾事故发生的次数和火灾事故发生后的损失,从而提高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能力。

猜你喜欢
三合一火灾事故场所
一起亡人火灾事故原因的认定
听的场所
对烟头引发火灾事故的调查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19年12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莫名的火灾事故
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引发的思考
2019年11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基于“三合一”导师制的本科生综合能力培养模式探讨
柏林要建世界首座“三合一”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