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锋
浙江电信培训中心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我国的通信事业不断发展壮大。通信施工成为了通信行业的重要保证,施工质量更是直接影响着通信的质量。但是通信施工过程中,不能仅重视施工速度和工程收入,更不可忽视施工安全管理。目前,通信施工现场仍然存在着各类安全隐患问题,阻碍了我国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有关研究表明,80%以上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1]。鉴于此,笔者首先分析了通信施工的现状,同时,引入安全行为管理“五位一体”模型,诠释模型的功能与结构,并借此模型分析一起通信施工触电事故,深入挖掘事故原因并提出有效预防措施。
行为安全管理是基于行为科学理论,探究人的不安全行为出现的原因与规律,并根据规律对行为进行管理。其中,行为安全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纠正,不断培养其安全意识与行为习惯,最终提升整体安全水平[2-3]。
轨迹交叉论表明,当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各自发展过程(轨迹),在一定时间、空间发生了接触(交叉),过多能量转移于人体,伤害事故就会发生[4-5]。其作用机理,如图1。
图1 轨迹交叉理论
行为安全管理旨在运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行为改正、安全文化等多种方法,来防止人员出现不安全行为,进而阻止不安全人、物轨迹交叉,最终预防事故发生。
(1)流动性。流动性在施工过程中较为明显。工作地点随着项目的推进在随时变化,没有固定的位置,因此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也在随之变化,很多安全装置都只能临时设置。人员流动性大,人员文化水平、知识技能参差不齐,对通信施工内容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施工现场多以老带新的方式培养员工,没有固定的制度来管理与培训人员,使得现场员工流动性较大。
(2)不可控性。通信工程施工受天气情况影响较大。因为通信施工多为露天工作,雨、雪、大风、冰雹等恶劣自然环境会影响或阻碍通信施工的进程,甚至可能引发通信施工事故,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3)复杂性。通信施工协调比较复杂,点多,战线长,涉及面广,存在大量交叉作业,与设计、监理、供应、政府、社区居民等有着直接联系[6]。总承包商、分承包商及各分承包商之间文化背景存在差异,容易造成观念文化冲突,以致施工无法顺利进行。
(4)危险性。通信工程施工具有危险因素多的特点,除环境因素的影响,通信工程施工中存在大量的高处作业、涉电作业、有限空间作业、道路作业等,危险源较多。极易发生高处坠落、触电、中毒窒息、机械伤害等事故。
进一步研究通信施工现状以及可能引发事故的风险点,究其根本,是通信施工安全管理上的缺陷。其对应关系,如图2。
图2 通信施工现状与安全管理系统的对应关系
基于通信施工流动性大、环境不可控、施工复杂以及危险点多的现状,探究其本质原因——安全行为管理的缺陷。结合安全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引入安全行为管理“五位一体”模型[7],如图3。
图3 安全行为管理模型
(1)管理者根据企业实际状况制定安全管理总目标,随后结合企业运行模式,制定周全的管理机制。企业员工遵守或抵制管理机制,产生人员行为;以组织为单位产生的行为是组织行为,以员工个人产生的行为是个人行为;组织行为决定个体行为,个体行为影响组织行为。如果人员行为是安全行为,则生产呈现安全状态;如果人员行为是不安全行为,当物处于安全状态或由于某些偶然因素,即便不安全行为也可能表现安全状态;当不安全人、物一起产生时,则发生事故,此时应即刻进行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汲取教训。此外,将安全监管贯穿于企业生产环节,可以发挥其强有力的监督功效[8-9]。
(2)将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安全行为信息与状态反馈至管理机制与目标,管理人员从中提取优秀的工作经验,将好的经验运用到更多的方面,实现正反馈调节。将不安全行为信息、事故情况反馈至管理机制与目标,管理人员分析原因,加以整改,减少不安全方面的出现,完成负反馈调节。
(3)通过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与宣传,让员工可以重视安全、主动学习安全知识与技能、树立良好的安全观念,进而影响周边人,使每个人都学安全、用安全、会安全,最终形成安全大环境。
从行为管理模型中可以看出,整个模型根据功能可以分为5个部分,首先是融合在整个模型中的安全文化部分;其次是由管理目标、管理机制、安全监管组成的组织活动部分;再是行为类别、行为原因与行为纠正组成的人员行为部分;由安全状态或事故组成的效果评估部分;最后是由正反馈与负反馈组成的反馈机制部分。
案例描述:2015年10月,茂名市电白县发生了一起通信施工触电事故。包工头潘某带领11位村民组成施工队进行光缆施工作业,施工队中有5人共同拉钢绞线,因为钢绞线与供电线交错接触,在拉钢绞线时,二者发生摩擦,供电线的绝缘外壳很快被磨破,使得钢绞线连入电路,接通电流。在杆顶的1名作业人员受到电击后摔向地面,站在水田内拉线的4名人员全部被击倒,最后1人在干燥田埂上拉线未被电击。
运用安全行为管理“五位一体”模型,从安全文化、组织活动、人员行为、效果评估与反馈机制5个方面分析事故原因并提出对策措施。
人员行为:这起事故最主要的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人员拉钢绞线时,在钢绞线与供电线之间没有设置合理的安全装置,导致二者发生摩擦破损。其次,拉线人员未佩戴正确、安全的个人防护用品,事故中拉线人员仅仅佩戴了棉手套,未穿戴绝缘手套、绝缘鞋。通信施工队未按照施工设计作业,擅自将路线改为从耕地上通过。其实质是员工缺乏相应的安全意识与安全知识。应该对从业人员进行岗前安全知识与安全技能的培训,使其树立安全意识,表现安全行为。同时严格执行劳防用品的使用,充分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
组织活动:本次事故也表明了通信施工队管理方面存在不足,没有给予施工人员规范、充足的安全培训;安全监管部门监管不利,没有监察出施工队擅自修改设计路线,且没有进行现场监察,更进一步促使了事故的发生。应该切实加强对通信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的管理工作,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效果评估与反馈机制: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发了事故,因此将事故信息反馈至管理目标与管理机制,说明管理机制存在不足,如教育培训制度缺乏、监管制度不完善等;需进一步分析事故原因,找出问题所在并加以改正,避免同类型事故再次发生。应该完善单位的安全管理系统,使反馈机制发挥功效,动态调整单位的安全情况。
安全文化:事故发生最关键的原因在于通信施工单位安全文化的缺失。安全文化虽然不像安全设施那样,发挥具体的功效,但是其日积月累的影响,使人员从内心树立安全意识,进而主动表现安全行为,其作用是缓慢且深远的。应该通过安全讲堂、安全知识竞赛、安全微视频活动等形式,宣传安全文化知识,让安全文化氛围萦绕在整个施工单位内。
(1)行为安全管理的作用机理是基于轨迹交叉论,通过一系列措施防止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出现,进而防止轨迹交叉,避免事故的发生。
(2)通过分析通信施工流动性、不可控性、复杂性与危险性的现状,进一步说明引发通信施工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安全行为管理上的漏洞,突出对人员行为管理的必要性。
(3)引入安全行为管理“五位一体”模型,分析了模型的功能,解释了模型的5部分结构——安全文化、组织活动、人员行为、效果评估与反馈机制。将该模型运用于通信施工事故分析中,从5方面分析事故原因,并提出针对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