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怀志
摘要:发散思维基础是丰富知识与技能积累的途径。需要相对独立思考习惯与独到思维见解,不仅能从常态中发现问题,也能够发现问题,构建相关科学维度模型,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极其考究学生综合技能。发散思维培养具有重要促进学生发展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中生;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数学中一个重要思维方式,此思维下,体现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对问题创造性思考能力,且在思维培养过程中,学生探究问题能力与假设分析能力将有所提升,寻找问题途径有所丰富。能够突破常规、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进而发展创新力,感受条条大路通罗马真谛。数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强、科学性强、探究性强、逻辑性强与推理性强的学科,实际生活科学研究活动运用极广,更加需要发散思维进行对知识学习与运用,丰富学生综合知识与提高学生综合技能[1]。
一、发散思维特征
1.流畅性
流畅性即能够将观念自由发挥。对新思想概念,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调动自有知识体系,进行知识整合,生成并表达出尽可能多的思维观念并对其进行适应、消化。机智与流畅性密切相关,反映发散思维速度和数量特征。学生在数学探究活动中,能不同角度看待数学问题,并在不同角度均能使问题迎刃而解。且学生在接受新数学概念或者原理时,能迅速生成自有知识体系,运用到具体问题场景中。
2.变通性
变通性即突破原有固化思维框架,借助横向类比、跨域转化、触类旁通等良性知识迁移模式,探索崭新方向问题解决方式,思维表现出极强丰富性与多面性,以多方向性与多面性扩散,体现灵活变通[2]。数学问题解决中,尤其要学生跳出问题本身,在多维度、立体思维框架中,对知识进行灵活切换整合,从崭新角度看待问题与解决问题。
3.独特性
独特性顾名思义是人超出平常大众知识技能以及新奇反应能力,为发散思维最高目标。学生要将数学学科科学性运用于生活体系领域中,要具有以不变应万变能力,能迅速做出反应,构建个体独特、新颖知识框架体系,做出具体应对方略。
4.多感官性
发散思维要基于一定知识体系与探究活动,并需将多种感官信息接收,结合运用视觉思维与听觉思维加工。有学者指出发散思维还与情感有密切关系,如能被激发兴趣,产生激情,把信息感性化,赋予信息以感情色彩,会提高发散思维的速度与效果。高中数学具有复杂性,并不存在单一思维信息能够构建数学模型体系情况,是在学生在动手,动脑思考中剖析与整合才能达到问题解决目的。表现优异者无不是由于某一因素激发动力,产生积极主动实际行动而得,其强调兴趣培养。
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意义与必要性
1.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
发散思维培养过程中,学生逻辑思维、推理思维也将得到极大培养。发散思维其本身即为一种多维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且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都能够将跳出固化思维定式,学生独立思考、多次思考、对比假设思考、类比思考以及深入思考、创新创造,积累知识与技能。发散思维培养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2.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技能
发散思维基础是夯实与丰富的知识体系,调动多种感官思维,以及对接收信息去伪存真,整合与加工的技能,在知识形态,意识形态,甚至实际场景形态进行灵活地切换,构建新的能够解决问题的模型,解决问题,实现知识运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发综合技能。
3.有利于学生终生发展
教育教学深化改革背景下,早已不仅是知识本身教学,更重要是在知识教授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学习行为习惯与综合技能,能以如此思維、习惯、技能,进行多种学习活动,适应多种不同问题探究场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可促进有效知识迁移活动,为学生技能习得体现,实现学生终生发展。
4.有利于教师贯彻数学核心素养理念
发散思维培养需要教师转变以“教”而“教”教学模式,向以“导学”而“教”教学理念倾斜,以问题导学、以学习任务导学、以启发性导学,重在积极倡导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角色课堂建设,学生对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数学皆为积极主动践行过程,能够掌握其本质,发扬数学探究精神。
三、高中数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如前文所述发散思维基础是夯实的知识体系,在调动综合思维习惯与技能中,对问题探究。高中数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要以此为出发点,依托于丰富多变数学问题场景,积极开发多种发散思维培养因子。
1.从公式推导上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高中数学公式有多种发散思维因子,可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角度思考问题,从一开始就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在多种方式推导中,学生形成概念体系,逐渐积累经验,掌握规律,是对公式深层次理解,非死记硬背方法。知识多面性与丰富性能实现知识多种组合,多种假设,多种探究方式,跳出固化思维定式。坚实知识基础使思维发散成为可能,启发教师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公式推导中形成概念知识系统,扫清基础知识障碍,建设基础知识体系,以便知识迁移与思维发散。
2.例题讲解促进学生发散思维
高中数学发散思维培养要多以实际问题场景让学生动脑、动手、主动思考,认识多种问题解决方案具体形态,以培养发散思维体系与技能。数学中多种具体问题场景可有效突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3.强化训练以提升学生发散思维
强化训练,即学生练习中进行强化训练,例题中注重给学生范例,启发学生思维,构建起思维知识框架体系。而练习则相对脱离教师依赖,体现学生思维外显形态。教师在呈现例题后,要甄选相应练习,以供学生提升思维与技能。
四、结语
高中数学教学要突出对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技能。加强基础知识积累为发散思维提供坚实基础;教师要甄选经典例题,启发与引导学生;课后练习强化,使思维与技能得到强化训练,渗透发散思维培养。
参考文献:
[1]刘有章.谈高中数学教学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下),2011(5)
[2]水莉莉,周霞.高中生数学发散思维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科教导刊(下旬),2015(5):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