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侗族傩舞的艺术与民俗特征

2018-11-10 06:18李灿娜
神州·下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艺术特征文化内涵

摘要:侗族傩舞是湘西侗族的一种特殊的舞蹈,这种舞蹈源自古老的祭祀活动,时至今日傩舞仍然流传在湘西侗族的众多地域中。因此本文主要以研究侗族傩舞的艺术特点为主,同时还分析了傩舞的民俗特征,希望以此可以让跟多的人们认识到傩舞、认识侗族。

关键词:傩舞;艺术特征;民俗特征;文化内涵

一、湘西侗族傩舞的艺术特征

1人体拟态的舞蹈语言

侗族傩舞中具有很多的仿生动作,很多舞蹈动作都是通过模仿人类劳动、动植物形态而获得的,早期的人们喜欢外出打猎,女性则喜欢在家里缝补、做饭,这些基本的生存劳动的动作就成为傩舞中的基础舞蹈语言,同时傩舞中还有一些动作是通过模拟深林的动植物而获得的。湘西侗族《多耶舞》通过表现狩猎活动和模拟禽兽活动姿态,如“拖野鸡尾巴”、“磨鹰闪翅”、“跳蛤蟆”等动作反映日常生产方式;《孽龙舞》来源于侗族人民世代相传的祭祀活动。他们将龙当做吉祥幸福,繁荣昌盛的象征,于是人们手拿各种五彩斑斓的彩旗挑起舞蹈,迎接龙的到来。所以侗族傩舞中的仿生舞蹈动作占据了舞蹈中的八成以上,这也就证明傩舞的起源与人类的模拟形态是分不开的,傩舞更是来源于人类的生存生活。

2傩面傩服的舞蹈形象

傩服和傩面是湘西傩舞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尤其是戴在人们脸上的面具---傩面,它不仅是文化的象征,还是神灵的代表,可以通过面具样式的不同反映出来。在湘西人们把傩面当做神灵的化身,所以傩面也就具有了神圣的宗教和民俗意义,人们带着傩面跳舞是湘西傩舞的重要特征之一。湘西侗族傩舞一直被宗教氛围所笼罩,通过人兽合体的舞蹈表演形式可以反映出神性强于人性,极具幻想色彩。因此傩舞的表演者都要头戴傩面,身穿傩服,体现出湘西傩舞中的神性色彩与民俗特征。

3傩具运用的舞蹈形式

湘西侗族的舞蹈很多都是源自古代的傩祀,这种祭祀活动具有很强的原始民族的特点,所以傩舞的舞蹈动作中也就具有一些巫术、祭祀的步伐,但是这种祭祀的舞步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再逐渐的蜕化,形成了现在人们所见到的风格,这种风格具有很强的风土人情及传统民俗的特点。虽然说侗族傩舞缺乏说唱的部分,但是舞蹈动作的高频率,舞蹈姿态的仿生化使得舞蹈形式变得丰富多彩,舞蹈中变幻莫测的舞蹈风格常常让人突增惊喜。傩舞在表演中具有一定的娱人功能,这种娱人是建立在崇尚神旨的基础上,舞蹈中表演者喜欢带上神灵的面具,展现出神灵的威严来。傩面以唐、葛、周三大神灵为主神,舞者带着傩面起舞,表达自己对神灵的崇敬之情,并以舞姿来体现神灵,再加上上身的动作,摆头、摇头形成湘西侗族傩舞特有的姿态。舞蹈进行表演的时候队形的变化多端,时而伴有腾跃、叠罗汉等高难度表演,让人情绪高涨,气氛浓厚。

二、湘西傩舞的民俗特征

1民间信仰中的乐舞神灵

湘西傩舞里面佩戴的面具外形都是是人畜合体,人禽合体,这种面具具有很强的幻想色彩,面具的设计在很多侗族人眼里其实更是对神旨的尊敬,侗族人十分崇尚神旨,他们认为具有虔诚的心态是可以获得神旨的保护,所以傩舞中的傩面也就是神旨的化身。每年表演的傩舞也就是对神旨的祭拜,更是把自己奉献给神旨的另一种方式,在每年的表演中,表演者跟随着神旨的雕像在街道上展示,跳上踩街舞,以此化身成为欢快的精灵,这种快乐的精灵是神旨在凡间的化身,更是侗族人接引神旨到村子里的一种特有的方式,通过舞蹈祈求神旨对村里人们的保佑。保佑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2岁时节庆中的傩舞祈福

傩舞一般都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进行,表演者跟随着锣鼓在进行表演,舞蹈的动作以阳刚、有力为主,并且在表演中舞蹈的姿态多给人一种冲击力,这种大气磅礴的感觉更是让观者感到热血澎湃。傩舞已经侗族中流传了近千年的历史了,每逢春节、二月春耕、十月秋收、鬼节之时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健康平安、驱邪避灾的重要仪式,这种具有民俗风情的傩舞今天已经成为人们自娱自乐的一项活动,无论是对游客的表演还是节日的庆祝使得傩舞更加具有现代的意义了。每当喜庆节日的时候,傩舞都是先从村里的祭祀祠堂开始表演,完后跟着神像出游,并在神像周围进行踩街表演,然后整个活动要从白天持续到晚上,甚至在很多重要的节日里,傩舞更是白天、黑夜通宵表演。

3日常生活中的情感纽带

湘西侗族傩舞的大量的动作都是从生活中演化而来的,像“矮子挑水”、“猫洗脸”、“鸭子过桥”等动作都是出于生活,它们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可以说舞蹈动作都是从生活中走出来的。侗族人喜欢生活,更是热爱生活,他们把生活中的多姿多彩全部都融入到侗族傩舞中,这使得傩舞在表达上颇具生活化,很多时候我们在舞蹈的动作中就可以看到侗族人的生活场景。今天的傩舞更具有娱人的功能,在喜庆节日里,人们要出家门都需要表演傩舞才行,这就习俗又叫做踩街表演,其目的是具有祈福纳祥瑞的预兆,以此来保佑这家人在这一年里平安吉祥。侗族傩舞还具有增进周围邻里情感的功能,每到过年的时候侗族挨家挨户人都要出来表演傩舞,这就使得村子里人们联系的更加紧密了,也增加了人们之间的情感,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参考文献:

[1]康保成.傩戏艺术源流[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周明阜.湘西巫傩文化的民族风俗特征·中国傩[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3]杨鹃国.侗族舞蹈与巫文化.贵州民族出版社[M].1990.

[4]郑英杰.湘西文化是研究楚巫文化的活化石.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作者简介:李灿娜(1979.03.07)女,籍贯:湖南雙峰,单位:湖南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职称:副高,职务湖南省歌舞剧院副总经理,研究方向:舞蹈表演。

猜你喜欢
艺术特征文化内涵
广西贺州过山瑶尖头头饰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对中国传统锡工艺传承的思考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性与创新设计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