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数学学习探索

2018-11-10 09:20林青
教师·下 2018年7期
关键词:整合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林青

摘 要:信息技术的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的优势,能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学习的自主性和研究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当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应用的方式多样,文章结合相关案例的介绍来谈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体会。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探索性学习;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4-08

作者简介:林 青(1968—),女,福建莆田人,福建省莆田市实验小学教导处主任,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课堂教学的改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探索性学习

目前教材在各个学段都安排了一些探究性的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倡导学生进行初步的研究性学习。一些探索性学习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搜集到大量的信息,并及时选择加工处理,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教学流程见表1。

案例一:人教版六年级《纳税》。

课始,出示李大妈中了福利彩票的一等奖奖金10000元,领取时扣除20%的税后领了8000元的情境,引出纳税课题。关于纳税知识的学习,如税额、税率、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常见的税种、税收的作用等,学生可以自学课本,还可以登录网站查询想了解的内容,并把自己感兴趣的或认为重要的知识复制到自己的文件夹中。在全班汇报交流时,学生可以观看其他的同学搜集的资料,再根据需要删除或复制增加新的知识、数据。接着教师出示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李奶奶五年内暂时不会动用这8000元钱,她选择怎样的存期或者理财项目获得的收益最高?”学生登录银行网站查询数据,计算解答,并选择自己认为最佳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同伴交流并全班汇报。

二、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

以问题为核心的学习是一种关注体验的学习,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投入数学学习活动,较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

教学流程见表2。

案例二:《平面图形的认识》整理与复习。

本节课的任务是把小学阶段学过的平面图形集中整理复习,让学生掌握各种平面图形及其性质,以及各种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比较、分类、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师可以制作一个专题学习网站,设置四个栏目:主页、学习资源、几何画板、考考你。“主页”呈现本节课需要学习的问题(问题的呈现也可以是表格形式);“学习资源”是由文字、图片、生活实物照片、Flash片段组成,还有语音的提示,可以说是教材的“多媒体”版;“几何画板”里是几个操作题,学习网站事先已經建立几何画板的文件链接,学生单击即可直接打开;“考考你”是个闯关测试,课前教师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将题库设为一级(基础)、二级(综合)、三级(提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及水平选择练习内容及难易等级。如优等生可做第三级题目,有困难的学生可从最容易的做起。若学生对自己水平估计不足,计算机会帮助学生调整练习内容,如学生在做第三级题目时,连续做错3题,计算机会将题目等级降为第二级。反之,学生若在做第一级题目时,连续做对3题,计算机就会将难度调为二级。学生做错,计算机会让学生再试,这时学生可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也可让计算机给出提示。练习完毕,计算机会自动出示成绩表。在这个阶段,教师巡视学生的操作并为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

三、基于团队的分工协作实践活动

教学流程见表3。

案例三:数学活动“生活中的行程问题”。

数学活动:国庆节期间,教师将分3个组到北京、厦门、大连去旅游,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以下的学习任务:①在网上查找汽车、火车、飞机时刻表,了解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到达目的地所用的时间、到达目的地所行的路程。②观察分析查到的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间的关系,并进行计算。③将计算的结果和搜集的数据记录在表内。④小组讨论总结:搜集到哪些资料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可以计算什么;运用了哪个数量关系,你们组认为乘坐哪种交通工具更好,为什么。最后由组长代表小组进行汇报,全班评议。

在实践探索中,我们有了这样的体会和思考:①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强化剂,它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巨大的驱动作用。切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合理的教学阶梯使学生在人机对话中不断获得成功感,将有利于形成“成功—兴趣—再成功—再兴趣”的良性循环。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强大的交互功能,并在交互题库的设计上注意反馈的及时合理,并能根据不同情况给予不同帮助。这样不仅使学生能感到成功的快乐,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信心,体现了个别化教学的思想,达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②一节成功的整合课关键是师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如果学生的操作不熟练,或者教师对学生操作不当、学生机出现的故障束手无策,再好的设计也无法实施。③不要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放任自流,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学生没有围绕主题不仅会使得网络环境下学习的优势得不到发挥,而且连教学任务都完不成。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系统考虑教学活动诸要素和诸环节的相互作用,要运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断随机调控教学过程,以达到最优化的学习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我们可以利用它,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它拓展的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空间,更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增强了学生探索研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淑君,师书恩,陈 丽.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应用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1(5):13-15.

[2]罗剑虹.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学习模式的建构[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9):30-32.

猜你喜欢
整合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