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圆
摘要:漳浦剪纸是我国“非遗”中有独特艺术风格和艺术魅力的瑰宝,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中,如何进行有效的传承与发展,挖掘艺术价值,发挥文化功能,成为当下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互联网+ 漳浦剪纸 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8)03-0088-02
引言
漳浦剪纸作为民间传统剪纸艺术的典型,既有南方细腻灵巧、精致秀丽的地域风格,又融合早期北方迁移人群带来的粗犷豪放、简练大气等艺术特点,在与现代艺术设计的融合创新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市场价值。在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信息网络时代,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挖掘漳浦剪纸艺术的市场价值和文化功能,传承和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重要课题。
一、漳浦剪纸艺术的当下生态和美育价值
(一)剪纸艺术的当下生态
进入21世纪以来,原来的自然经济和农耕文明都已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追求实用高效的工业文明和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相比较濒临失传的其他传统技艺,剪纸艺术以其工具简单、技艺入门快、不受时空限制和年龄限制等特点得以生存和发展。但是传统的剪纸文化技艺和民俗记忆在年轻一代的认知中已悄悄地淡化、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印刷品的铺天盖地,这些印刷品图有镂空样式和图样的重复,却没有排剪、阴阳剪技艺和丰富主题等内容的存在。年轻艺人们也因学识较高、阅历更广服务领域和人群的不同,使得在绘图功底上不够深,主题创作面上较为狭窄,发展后劲明显不足。如果说传统剪纸是民俗活动的附属,有着古朴浓厚的泥土味,文化功能和价值突出,现代剪纸更多地以礼品、礼盒、个性化产品呈现,顺应时代潮流和发展趋势,更加凸显出经济价值和个性需求。纵观漳浦剪纸艺术应用与发展的历程,从古拙淳朴的民间剪纸转向多元的人文剪纸艺术,从彰显区域文化到形成商业规模与价值,不仅推动漳浦剪纸从基础的民俗文化活动升格为民间艺术,并且在国内外创造了无数的荣誉,也展现出了多层次、多元化的经济价值和发展前景,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漳浦剪纸艺术的地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漳浦剪纸艺术水平得到不断的提升,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1993年12月,文化部授予漳浦县“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的荣誉称号,漳浦剪纸被列入福建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漳浦政府部门对民间艺术传承与保护非常重视,通过编印剪纸艺术专辑,使优秀剪纸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时代相传,如《漳浦剪纸集》《漳浦剪纸》《福建漳浦剪纸集》等;多次举办各类的培训班和艺术展览,把艺术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进一步推动了剪纸艺术的普及和传承;同时选派张峥嵘、高少平等艺术家多次从民间走出来,走出国门,积极主动参与国内外文化艺术交流,展示漳浦剪纸的艺术魅力,扩大漳浦剪纸的影响力,促进民间剪纸艺术和中华文明的传播。在闽台文化交流中,张峥嵘等艺术家多次在台湾现场献艺,与台湾艺人交流剪纸艺术,让台湾同胞了解闽台文化的一脉相承、同根同源。
(三)美育价值
一是美化生活。漳浦剪纸从最初应用于民俗活动,不仅具有生活配件、祭祀用品的实用价值,还具有装饰门窗、装饰礼品等美化价值,经过历代艺人的传承,已成为当地文化传承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妇女们用色纸剪出各种吉祥图案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节日的喜庆氛围,有贴窗户的窗花、有贴门上的门签、有贴礼品的礼花、有套猪头上的猪头花,还有饼花、饭勺花、盘花、碗花等等。劳动创造美,劳动者懂得美化生活,能够以艺术的创作物来美化生活,人民通过剪纸的各种优美图案和赏心悦目的形式来装点生活环境,使生活丰富多彩。
二是凝心聚力。在物质匮乏的农耕社会里,剪纸艺术作为一种廉价的艺术表现形式,处处体现着凝聚族群精神,维系社会安定秩序。人们在物质生活得不到满足,精神生活受到压迫的环境中,通过剪纸艺术创作寻找个人自由精神空间,反复呈现族群团结和睦、独立刚毅和不屈不挠的乐观精神。“花姆”们用手中的剪刀和纸片,把剪纸题材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正义与邪恶的斗争,有弱者和强者的对抗,还有各种团结协作战胜困难的各种情景。
三是构建和谐。中华民族讲究睦邻友好,和谐美满。民间剪纸是生活中追求美和向往善的体现,为满足精神需要而创造的艺术品,与生产、生活有密切而广泛的联系。劳动群众通过剪纸活动来对大自然、对亲朋好友、对生活环境传达和善友好情谊。通过代代传承,包容吸收各家所长,兼收并蓄,取长补短,来营造欢乐和谐的氛围,表达对祥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在漳浦海边的农村,男人一般出海捕鱼,女人以家务女红为重,农村女性以剪纸为用和为乐,慢慢转化成以会剪纸为荣,甚至剪纸作品的质量会影响姑娘的声誉和社会地位。
二、互联网+背景下漳浦剪纸艺术的传承保护
(一)适应互联网+,扩大对漳浦剪纸艺术的保护宣传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各类信息的主要途径。网络环境下文化内容的生产与传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依靠口传身授方式传承的非物质文化正在不断消失。同时,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也为非物质文化的网络传播开拓了广阔的空间,为非物质文化的开发保护带来了全新的契机。因此,漳浦剪纸艺术要适应互联网+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充分利用互联网科技水平高、受众范围广、传播手段多元和传播内容多样等优势,大力弘扬和宣传漳浦剪纸艺术的魅力。通过开发宣传网站、手机APP、数字广播、数字博物馆等新型宣传平台,广泛开展网上问卷调查、知识介绍和微视频等网络宣传活动,提高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扩大漳浦剪纸艺术的影响和知名度。
(二)借助互联网+,打造漳浦剪纸艺术的特色文化数据库
互联网具有自由开放、方便快捷、全球共享且没有文化边界等特点,随着信息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和互联网络技术的普及,开辟一个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享平台尤为重要。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盒数据库。打造特色文化数据库,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已成为当前建设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趋势。漳浦剪纸艺术资料的收集整理是对其传承保护的基础工作,也是从事研究和发展的重要保障。由于传承时间久远,传承方式的简易多样,又主要集中在民间,区域分散,文字资料非常缺乏,传统纸质媒介不易保存,收集和整理散落在漳浦各地的剪纸资料已成为打造特色文化数据库的重要内容。对于第一手纸质的剪纸资料、艺人自传以及各种技艺传授等,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使历史档案资料数字化,既具保存共享功能,又方便传播利用。
(三)利用互联网+,提升漳浦剪纸艺术的市场竞争力
剪纸艺术工艺品传统经营模式一般局限在集会、展销会和旅游景区的雒位等,在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这种传统模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限制,急需改变经营模式以适应商务环境的变化。漳浦剪纸艺术从50年代初黄素的“2只纸鸡换2只活鸡”,使漳浦剪纸艺人开始关注剪纸作品的商品价值和市场需求,发展至今,已形成初步产业规模。要打造漳浦剪纸文化产业的特色品牌,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实施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将剪纸艺术融入各种文化作品中,建立网络销售和展示平台,采取“实体店+网店”的互动模式,设置区域特色专栏专柜,开拓线上线下市场,使漳浦剪纸艺术成为漳浦经济建设新的增长点。同时,要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资源和国内其他地区剪纸资源的整合,扩大整体竞争力,参与国际化竞争,力争扩大经济利益和弘扬民族文化的双丰收。
(四)融入互联网+,挖掘漳浦剪纸艺术的美学价值和教育功能
随着全球网络化的实现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对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文化对经济贡献的软实力也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普遍认可。网络文化作为一种以网络为依托的全新文化形式,具有多元性、开放性和自主性等特点,在传播方式、表达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上对传统文化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漳浦剪纸艺术文化积淀了丰富的教育题材,具有表达善良愿望、展望美好生活,培养乐观精神、凝聚群体合力,营造和谐关系等美育功能和价值。青少年作为互联网的主力军,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明显比接受全新的网络文化困难得多。要充分挖掘漳浦剪纸艺术文化的美学价值和教育功能,主动融入网络文化,利用网络平台,开发各种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网络资源,引导青少年开展审美实践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青少年培养良好品性和全面发展。
结语
漳浦剪纸艺术已经展现出了多层次、多元化的经济价值和广阔前景,不仅需要一代代剪纸艺术家们对传统剪纸技艺进行系统的研究,更需要从民间田野走向艺术舞台,走进教育、经济和科技等领域。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碰撞过程中,借互聯网+的东风进行传承、保护、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艺术价值,同时也对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应用发展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