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晓苏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00)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也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做出的行之有效的安排。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学情,我们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为例,通过对其三年制高职学生的调查,力求客观的反映出学生对于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以及未来就业等的认知与需求,寻找到符合高职院校学生学情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使学生的专业学习与未来生涯发展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职场适应力。
为了解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等情况,我们采取网上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南京城市职业学院400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回收有效试卷393份,问卷有效率为98.25%,参与调查学生覆盖了高职所有三个年级层,其中大一新生146人,占总调研人数的37.15%;大二学生163人,占总调研人数的41.48%;大三毕业班学生84人,占总调研人数的21.37%。对获得的有效样本,我们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希望对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出一定的意见和建议,也希望能更好的促进学校建设一套具备自身特色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为了了解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的了解状况,我们对大一新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了解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大一新生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情况
以上数据说明,现在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的理念灌输还存在滞后现象,高中阶段的职业与生涯前导教育还不到位,因此在大学的教育体系中加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同时,由于高中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前导教育的不足,就导致了另一个现象的出现,即学生在高考专业选择时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为了验证这一事实,我们也就大一新生进行了“关于高考选择专业的依据”的调查,调查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大一新生选择专业的依据
表2的调研数据显示,仅有26.03%的学生选择专业是从自我认知角度出发,如自身兴趣爱好角度出发,将近四分之三的学生选择专业是由于外在因素的影响而进行抉择的,如老师、家长的建议、就业前景,包括分数影响等,这种状况下对专业的选择容易导致了大学生在学习过程各种不良反应的出现,如对所学专业提不起兴趣、所学专业与自己能力不匹配、专业所对应的职业与自己的性格相悖等,导致大学生学习热情下降,混日子,最终直接影响到整个大学生涯的生活与学习及规划,错失了进入职场之前打基础的最佳时间段,最终导致了毕业就业时的迷茫、焦躁及就业竞争力的缺乏。
接下来,我们对三个年级高职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是否感兴趣进行了调查。
表3 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兴趣
表3数据显示,各个年级都有将近70%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感兴趣,其中大一新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兴趣度最高达到将近80%,分析原因,学生刚入学,对专业可能对应的职场充满好奇与憧憬,希望能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来实现自己的梦想,所以比例较高;到了大二比例略有下降到65%左右,是因为部分学生经过一年的大学学习,在学习压力下降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认为还有大三一年时间可以利用;到了大三左右,比例又上升到72%左右,说明就业压力的存在,部分学生开始觉醒,重新意识到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了。
我们发现综合起来有30%左右的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无所谓和不感兴趣—数据如表4所示,这部分学生是高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指导时应该重点关注的对象;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反思的,是什么原因导致这部分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缺失意识和兴趣。
表4 全部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兴趣
笔者也尝试就此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因:
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很多高职类院校将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等同于就业指导教育,在教学计划的设置与安排上,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就业指导课程合成一门课程,仅仅是为了满足教育部提出的基本教学要求,并未真正意义上的重视生涯规划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为了满足行政上对于就业率的目标考核,在课程开设上以简历制作、面试技巧、求职方法等实用性技能培养为主,忽视了生涯教育的理论性、实践性与特殊性。仅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安排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展,将生涯规划教育教学以理论教学的方式进行;而且为了达到最终的就业效果,此课程通常都安排在学生临毕业学期,属于临阵磨枪式的生涯教学,错过了学生大学为职场做准备的黄金规划时期,不能将生涯规划的实质作用得到体现与运用。
1.生涯规划课程体系不健全,缺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高职对于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的建设大多偏向于理论性,更多的是重视理论知识的传递,以启迪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为主。同时,由于学时所限,无法开展有效的具备针对性的实践活动,未能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导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
2.师资队伍建设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某种程度上尚属于新兴课程,缺少生涯规划专业能力强的师资队伍进行支撑。这种专业师资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还需要与实践相结合的社会经验。但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师资队伍一般是由从事高校学生工作的行政人员或辅导员兼任,由于日常行政事务繁多,很难集中精力教学,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3.未能调动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动性。
(1)对自己缺乏足够的认知。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是学生自身,需要学生对自我有比较清晰的认知,包括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特长、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内容。
表5 学生对自己的兴趣、性格和特长了解
从表5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对自我的认知的程度都不深刻,仅停留在主观层面上,通过自己的一些行为模式、外部对自己的评价来获取自我认知的信息,并未通过系统客观的评价对自己进行深入认知。
(2)对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认知不足。高职院校毕业生学生将来的职业岗位基本都是各行各业的一线岗位,我们也对学生是否了解自己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发展方向进行了调查,发现近65%的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的发展方向不清晰明了。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未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没有调研职场需求,没有将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特长与未来职场世界的需求关联,未建立明确职业发展目标,缺少规划导致。
表6 学生对自己职业方向的把握
通过对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我们就高职院校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创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从表6中调研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虽然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以理论为主,但是我们发现教学效果并不理想,80%左右学生仍然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方法没有掌握,与高校老师的教学期望值差距较大。究其原因,在于学生缺少应该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学业、生活以及未来职业发展的规划,没有感受到职业生涯规划的实际应用价值。
表7 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方法了解
为了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必须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实践活动三者结合,拓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内容。将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内容作为基础模块,帮助学生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引导学生认知自我,明确自己的兴趣点、性格特点以及特长能力等;在生涯规划的实践环节中,将知彼环节有就业指导的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有机结合;将目标设定及行动环节与学生的校园生活活动、专业实践有机的结合,将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内容不断拓展。
职业生涯规划的传统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传授与讲解,教学方法上以讲授为主,教师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缺少思考与主观能动性。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生的参与度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可以丰富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课堂讨论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针对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点,抛出问题,让那个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进行讨论、辩论,将枯燥的理论通过学生的自我思考与辨析更加清晰明了。
2.案例教学。为了避免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教学的枯燥性,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剖析,将理论知识融入案例情境使学生在产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创新教学手段。(1)翻转课堂的建立:通过翻转课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让学生观看教学视频或自学等形式,做到真正的自我思考与掌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有效性与科学性。(2)以大赛促教学。为了检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效果,可以通过组织校内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方式,检验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学习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以此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同时,通过大赛,在校园营造生涯规划的氛围,让学生更加重视职业生涯规划。(3)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第二课堂。生涯规划教育是以课堂教学和实践体验为主的教育活动,因为教学时间所限,实践活动难以充分展开,因此高校可以通过建立第二课堂的方式,开发和设计相应活动,如建立生涯社团、职业生涯素质拓展训练、职业体验日、专业实践、职场人士访谈等一系列活动,共同与课堂教学一起构建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4)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网络平台。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生涯问卷调查、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生涯活动组织、个案咨询辅导等活动,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线下教学延伸到线上,实现立体化生涯规划教育活动,提升生涯教育的针对性。(5)以讲座、沙龙等形式补充课堂教学。职业生涯规划规划是非常注重应用效果的一门课程。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职业生涯规划对于生活、学业以及未来职业发展的影响。学校可以定期邀请社会职场人士、成功就业与创业的学长、生涯理论的专家现身说法,为学生树立榜样,主动思考自身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坚定应用职业生涯规划来规划自己的学业、生活及职业的决心。(6)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的建设。高校应建立一支专业的专兼职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教师在加强生涯理论研究的同时,发挥自身优势,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同时,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应用价值。
通过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为例的,对于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调研,我们也充分感受到了学生对于职业生涯重要性的认可,也感受到了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迷茫。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面对现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的不足,不断创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整个学涯中,让学生通过认知自我,认知职业,建立高质量就业创业目标,通过生涯规划,实现从学生人到职业人的完美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