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上门工作中心理支持策略实践研究的玉溪经验

2018-11-10 03:01吴金廉
现代特殊教育 2018年19期
关键词:玉溪市残疾儿童上门

● 吴金廉

(作者单位:云南省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653100)

2015年初,云南省玉溪市被教育部确认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承担送教上门实验工作。承担这项实验工作的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暨玉溪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积极贯彻、落实“全覆盖、零拒绝”和“办好特殊教育”的要求,在玉溪市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和专业团队的指导下,对全市分布在7县2区64个乡镇231个自然村的301名因严重的身心障碍不能到校学习的残疾儿童提供送教上门服务。送教小组特别将心理支持作为送教上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本地区接受送教上门服务的儿童及家长等进行了有效的心理咨询、沟通与辅导。经过3年多的探索,心理支持策略的实施提升了送教上门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平,巩固了送教上门工作成效,营造了送教上门工作良好氛围。

一、玉溪市送教上门心理支持服务的内涵

(一)送教上门工作中心理支持的内涵

送教上门工作中的心理支持,是借用心理咨询、援助与指导的原理与方法,通过改善送教上门的服务对象、参与者的信念、态度、认知与行为,以巩固和提高送教上门服务效能的一种非物质性的专业支持。

(二)送教上门工作中心理支持服务的对象

送教上门心理支持服务的对象除接受送教上门服务的残疾儿童之外,还包括送教上门工作中涉及的儿童家长及重要家属、不同专业的送教人员、社区相关人员。我们的相关研究表明,80%以上的送教家庭需要心理支持服务,60%以上的送教教师、康复人员也需要心理支持服务。

二、送教上门心理支持服务的策略和基本原则

(一)送教上门心理支持服务的策略

送教上门的心理支持是合理地采用分析、启发、劝导、鼓励、同理(共情)等心理咨询、辅导和指导的一般原理与方法,通过提高服务对象的认识,消除不良认知和疑虑,改善心境与态度以及行为方式,达到增强信心与适应环境、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增强送教上门效果。

对送教学生进行心理评估 供图 吴金廉

送教上门心理支持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准确地了解心理需求的基础上,利用送教上门心理支持服务人员的专业知识,适当地运用精神支持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来帮助接受支持的家庭和个人,缓解精神压力,提高应对危机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同时促进送教工作人员调整心态、整合资源、发挥潜能,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和工作效能。

(二)送教上门心理支持服务的基本原则

送教上门提供心理支持服务,必须遵守如下基本原则:

1.适度性原则。根据对方的认知水平、情感状态,有选择性地提供心理支持的内容与方法,包括同情体贴、鼓励安慰、提供处理问题的方向与要点等,以协助服务对象度过困境,处理问题,应付心理上的挫折,但“支持”不是“包办”,应以对方的接受为前提。

2.针对性原则。要准确把握服务对象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压力水平、受挫折的程度、性格特征等,针对性地提供应付困难的方式。

3.真诚至上原则。心理支持并非口头说教,而是需要推心置腹地真诚理解和产生共情,设身处地地为对方换位思考。心理辅导中切忌信口开河、好为人师,否则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与抵触。通过客观的分析,让服务对象看到希望,产生改变环境、自我成长的欲望。

4.耐心倾听原则。倾诉能缓解痛苦,倾听能改变认知。尊重对方,不随意打断对方的倾诉,不先入为主地胡乱猜测,不轻视服务对象的痛苦和需求。

5.边界性原则。不过度表达同情,以免引起对方误会,切忌过度的情感卷入,严禁建立咨询以外的双重关系。

6.保密性原则。严格遵守心理咨询工作者的职业操守,保护服务对象个人隐私。

三、送教上门心理支持服务的方法与效能

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送教上门心理支持服务工作,提供心理支持服务的专业人员必须深入地了解心理支持服务对象面临的现实情况与心理需求。例如,接受送教服务的残疾学生的家庭和家庭成员可能面临经济困难、家庭矛盾、社会歧视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并因此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有一定认知和心理意识的中重度残疾送教上门学生可能面临由于残疾程度偏重、行动不便、能力低下、缺乏关照、社会歧视等因素造成的心理问题与精神压力;参与送教上门工作的专业教师、康复人员可能面临由于缺乏支持、家长不理解不接纳、送教路途远、送教环境恶劣、工作负荷过重、专业能力不足、对送教成效期望值不适宜、个人心理承受能力不足或其他个人因素造成的心理问题与精神压力。送教上门心理支持服务必须基于深入地了解和准确地把握这些人员的现实情况和心理需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切实地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能。

(一)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提供心理支持

针对一般残疾儿童家长与家庭成员,不能到校学习的中重度残疾学生,以及参与送教上门工作的专业教师、康复师等工作人员,采用的心理支持的方法是有所区别的。

一般来讲,对有一定认知能力的中重度残疾儿童,要给予积极的共情与期待,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鼓励和支持,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锻炼他们坚持不懈的意志;认知能力极差,但有少量心理能力的极重度残疾送教对象,因认知受限,行为干预和心理陪伴、关爱对其更有帮助。对残疾儿童的家长和家庭成员,多采用倾听、共情、鼓励与提供社会资源信息、组织心理互助团队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了解他们的困难,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要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给予支持、指导,提高他们进行家庭教育、康复的能力和信心,建立合理认知模式,改善情绪行为,调整心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对参与送教上门服务工作的专业教师和康复人员,要坦诚地交换意见,引导他们调整送教期望值及认知角度,帮助他们客观看待送教工作中的困难及来自家长、社会的不理解和不支持,以一种发展观来看待现实困难的暂时性,协助其积极寻找资源,交流经验,通过协调来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处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送教上门服务的质量。

(二)因时制宜,灵活采用多种方法提供心理支持

在送教上门服务的不同阶段,工作的重点是不断变化的。例如,送教上门的最初阶段,关注点往往集中于“送什么”和“怎么送”。当对这些问题形成了基本共识,即给需要送教上门服务的儿童与家庭送政策、送温暖、送爱心、送教育、送康复等之后,心理支持也将围绕这一目标的实现来进行。例如,我们在最初的相关问卷调查中发现,最初大部分家长,尤其是边远山区中重度残疾儿童的家长,更多是期望送温暖,提供非常实际的物资援助,对孩子的教育缺乏信心,甚至认识不到接受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所以,在送教上门的初始阶段,就有必要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与残联和相关单位召开儿童家长会议,解释教育公平的原则和《义务教育法》《残疾人教育条例》等相关政府文件,提高家长和家庭成员对送教上门意义的认识,改变他们的态度,尤其是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克服困难,让他们能从意识上和实际行动上接受并积极参与送教上门工作,配合送教上门服务团队开展工作。

对送教学生进行心理支持 供图 吴金廉

经过近两年的送教上门工作之后,如何总结经验,进一步强化送教上门工作的成效,则成为送教上门工作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这个阶段的心理支持可能要配合送教上门面临的新问题进行个别咨询和集体辅导。例如,当看到学生进步不大、行为问题反复的时候,学生的家长、参与这项工作的专业教师和康复人员都可能会感到沮丧、迷茫或失去信心,这时就需要采取个案咨询解决个别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采取集体培训、团体辅导、组建心理互助团队等方法,集中解决一些共性的问题和困难,在团体心理支持活动中,增加交流机会,交换经验与体会,提高认识、相互支持、获得归属感,增强应对困难的信心。另外,借助互联网送教心理支持平台、送教心理支持热线电话等提供的信息资源,进行远程心理辅导、心理健康宣导、心理支持,也是保障送教上门心理支持工作有效开展和顺利进行的可持续性做法。

作为特殊教育专业性支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支持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玉溪市抓住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建设机遇,在送教上门工作实践中积极实施了心理支持策略,不仅巩固强化了送教上门的成效,也提升了特殊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推动送教上门实验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猜你喜欢
玉溪市残疾儿童上门
给这些孩子一个温馨的世界——宝鸡对残疾儿童“应救尽救”
玉溪市总工会:开展下乡扶贫义诊活动
玉溪市老年大学书画作品展示
碧玉清溪 墨韵飘香——玉溪市老年大学书画系发展侧记
玉溪市粮食局 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取得实效
上门可行 诊疗不可
农村残疾儿童教育康复保障的问题与对策
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少水平低
生意上门
美上门:“爱美丽”是个刚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