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征宇
摘 要 沟通理论提出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师生沟通很多情况是显性沟通,但实际沟通过程中存在很多隐性沟通,直接影响中学教育效果。本文首先对中学教育管理、中学教育管理与沟通以及师生沟通对实现中学教育管理目标的作用进行了概述,接着分析了师生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应的策略,以期促进师生沟通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师生沟通 中学教育管理 障碍 沟通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7.082
Abstract After the communication theory was put forward, it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At present, many situations of teacher-student communication are explicit communication, but there are many hidden communication in the actual communication process, 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effect of secondary education. This paper first gives an overview of the role of secondary education management, secondary education management and communication, and teacher-student communication in achieving the goal of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management. Then it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to promote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hope that the communication goes smoothly.
Keywords teacher-student communication;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management; obstacle; communication strategy
溝通理论是由科学行为主义学派提出,主要观点是信息沟通对国际关系就像神经对人体一样,沟通理论提出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比较而言在教育领域的研究较少,鲜有的研究多是人际关系所运用的各种沟能技巧,适合所有年龄段的学生。[1-2]本文重点阐述如何与中学生进行沟通,这是由于目前师生沟通很多情况是显性沟通,但实际沟通过程中存在很多隐性沟通,直接影响中学教育效果。[3]本文针对中学阶段教育管理师生沟通存在的障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使学生学会沟通,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在实践中丰富沟通理论的内容。
1中学教育管理与沟通概述
1.1 中学教育管理
教育管理有宏观和微观之分,微观教育管理是指学校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中学教育管理中,大到校长,小到小组长,都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称之为管理者,中学教育管理的对象首先是人,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中学教育管理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合格人才,然而中学生仍处于心智不成熟阶段,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难度相对增大。[4]
1.2 中学教育管理与沟通
现代管理的核心和动力必须以人为核心,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管理功效,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是教师为了实现教育目标,目的是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与学生之间要相互传递信息,即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参与沟通的双方都是有思想的人,沟通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结果的实现。[5]
1.3 师生沟通对实现中学教育管理目标的作用
管理沟通是管理过程中为实现组织目标,相互交流工作信息的过程,始终离不开人的参与,老师对学生的管理是面对面的直接管理,教师处于中学教育管理中的核心地位。[6]教师与学生通过语言或体态语言与学生互动沟通,使教学成为教师和学生合作互动的沟通过程。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性,避免师生隔阂和冲突,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和情感的发展。
2 中学教育管理中师生沟通障碍
中学教育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对人的管理是首位,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是重中之重,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良好的师生沟通,然而在实际的落实过程中却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管理目标只重成绩,二是管理手段机械生硬,不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要,三是管理观念落后,忽略学生自尊和人格形成。由于这些错误认识和错误行为,影响中学教育管理的有效性。[7]
2.1 师生特殊身份差异引起的沟通障碍
师生特殊身份引起的沟通障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社会传统因素的影响,在传统观念中老师说的去做永远没错,教师可以对学生大声训斥,有甚者,动脚踢,这是由于教师、学校对学生的沟通是单向的,这种方式是沟通的杀手,不留余地说出对别人的评价,这种表达方式,容易造成责备;另外是学生家长意见被忽略,处于被动状态,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性。二是教师素质的成熟性,教师是受过专门的训练和培养的教育者,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掌握教育规律和学生心身发展的规律,能有效地组织学生活动,身心健康,富有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在师生沟通中处于主导地位。三是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与可塑性,中学阶段最大特点是生理上的蓬勃成长,在身体素质方面,各种激素相继增加,可以归纳为身体外形改变了,内脏功能健全了,性的成熟。生理上的三大变化会引起中学生心理表现出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和动荡性。
2.2 师生认知能力差异引起的沟通障碍
受到身心特点的影响,学生与教师在认知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是不对等的,从师生的自我认知角度来看,认识具有能动性,主体自我能够支配、指挥自我的表现,客体的自我是自我的对象化。教师具有比较成熟的素质,目前教师在认知方面引起师生沟通障碍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加强学习,对教育新思想、新观念不愿接受。二是偏离教书育人宗旨,不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社会责任认知的不足。三是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开展有偿教育的思想越来越突出。中学生阶段是生长发育身心健全的关键阶段,在认知方面也表现出很多不同,在记忆方面,更多的是运用理解记忆,在思维方面,开始出现辩证性思维,有更强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中学生自我认知是一个随着身体发育渐进的过程,要不断接受教师的指导,不闭锁思想,充满自信。从师生对文本信息的认知角度来看,同一节课的内容,同的教师表达出来就有不同的方法或效果,当然不同学生同时预习同一内容的课文,最终成绩也是不一样的,实质是学生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的差异。
2.3 师生情绪、情感差异引起的沟通障碍
师生之间沟通要“亲其师,信其道”,常常听学生说:“我喜欢 XX 老师上课。”说明师生之间已经建立了比较深厚的感情,但是也有教师说:“看到 XX 调皮鬼学生就怄气!”进而采取一系列惩罚措施,给学生心灵造成创伤,沟通已经不可能。作为教师首先具有爱心,同时具有耐心、社会责任感,善于观察捕捉学生情感的变化并正确引导。中学生的情感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情绪的两极性,容易走上极端,遭遇失败时,变得自卑、苦恼。因此教师要了解其成因,帮助其通过改善认知,减少其情绪波动的幅度,鼓励学生早日走出情感误区。二是易激性,中学阶段学生对外界刺激特别敏感,在师生沟通过程中,教师切忌不能像对待小学生那样随意,切忌采用讽刺、挖苦。三是文饰性与开放性相结合,中学阶段学生一方面充满热情,富有朝气,表现了开放性。另一方面文饰性增强,在情绪方面两极性的表现有所下降,具有文饰、内隐、典型等特点。例如:对自己羡慕喜欢的异性故作冷淡,这就需要教师察颜观色,在必要时可以借助谈心、咨询,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
3 中学教育管理中师生沟通策略
3.1 “尊重与平等”的沟通策略
要做到师生之间的尊重与平等,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明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师生关系的建立以教育和被教育的需要为基础,学校教育管理中最重要的互动关系。中学初级阶段学生开始有分析的认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有所下降,对不喜欢的教师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在初中后期阶段,表现出学生要求在师生交往中要求有更多的独立和自尊,教师不再是绝对权威,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更高。二是从具体策略来看,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尊重每一个学生,中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过渡期,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树立教学相长和谐亲密的教育沟通思想。另外还要树立民主平等、和谐亲密、尊师爱生、相互配合的沟通关系。其次是树立教为学服务的思想,自古以来学生为老师服务也是理所当然的,教書育人就是老师的天职,但是现实中,部分教师接收一个新班,就会翻阅学生档案,看其是否具有利用价值。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由重教师教转向重学生学,要学会广泛地合作,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
3.2 教学过程管理中师生沟通策略
在中学教育管理中,教学活动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处于中心地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发展是以认知为基础的,这也需要教师研究怎样使学科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统一起来,研究这一点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学生迅速掌握学科的基本内容,比较轻易地再现学科的主要内容,使新学科的过程简化,有利于学生在比较广阔的基础上适应社会的需要。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指导学生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解决具体课题时,用不同的认知结构去掌握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一是教师对教材、教参等文本的沟通,掌握它的逻辑结构,并把教材编者的意图贯彻到自己的信息中,有利于学生掌握它的基本结构。二是在传授各门学科的基础知识时,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水平,安排好学科的合理序列,才有利于师生的有效沟通。三是要引导学生自我沟通,将别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经验,不断改进自己的认知结构。
3.3 加强对学生情感管理的沟通策略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比较单纯幼稚,具有丰富的情感,社会化倾向又开始表露,教师要采用相互理解的策略才能达到目的,情绪和情感是人类心理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映形式,中学生对外界事物刺激相当敏感,一般具有以下几种情感状态,一是当学生处于基本情绪状态时,例如学生快乐时,可以因势利导;学生愤怒时,和风细语劝导,帮助他分析原因;学生悲哀时,鼓励学生将悲痛化为力量,振作精神。二是学生处于与接近事物有关的情绪和情感时,面对陌生威胁的事物时,可以激发对该问题的探究思想,教师要在言语中帮助学生调节情绪,稳定心态,体现鼓励、关心及期望。三是学生处于与自我评价相关的情绪和情感时,例如学生害羞时,教师要投去关注的目光,关心他的情况;在骄傲时,要分享他的成功,让学生总结经验,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
参考文献
[1] 杨小斌,杨静,赵玉双,周逸清.选课走班制下的中学生师生关系和师生沟通模式研究——以北京市十一学校为例[J].基础教育研究,2018(3):32-36,39.
[2] 阮秀丽.搭建立体化平台,让沟通更美妙——谈师生的交流与沟通[J].中国校外教育,2017(19):7-8.
[3] 胡宜安.文化变迁视野下的中学师生冲突与问题学生现象[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70-77.
[4] 王利平.中职舞蹈教学中师生心理沟通的作用及策略研究——以杭州市闲林职业高级中学学前教育专业研究为例[J].学周刊,2012(14):205-206.
[5] 张根兴.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营造温馨育人环境——大同中学班集体建设的实践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2010(18):55-58.
[6] 何启彦.论《师说》的“师生观”——浅谈当前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J].学理论,2010(14):255-256.
[7] 王航,王帅.师生有效沟通的价值、现状与策略研究——基于H中学的调查分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9(9):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