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艺术表现力的培养

2018-11-09 10:22文兰颖
卷宗 2018年22期
关键词:艺术表现力舞蹈教学高校体育

摘 要:在我国高校的体育课程之中,体育舞蹈课程和传统的课程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体育舞蹈作为一种兼具体育运动和表演艺术特点的课程,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应当同时重视对舞蹈者艺术表现力和舞蹈运动水平的培养,通过全面的培养来提升舞蹈艺术表演的感染力。尽管我国当前的体育舞蹈课程教学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片面重视技巧训练,忽视艺术表现力培养的现象,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国外的课程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本文针对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艺术表现力的概念等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影响艺术表现力的因素,并制定了合适的艺术表现力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艺术表现力;价值;培养策略

在高校体育舞蹈的教学和训练过程中,艺术表现力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实际演出过程中,艺术表现力是指演出者精神气质和演出动作的统一,演出者一般通过表情以及肢体语言的配合来完成对于演出情绪以及演出风格的展示。在舞蹈演出过程中艺术表现力是体现演出者艺术水平的重要工具。当前许多高校的体育舞蹈教学中片面重视演出技巧的训练,影响了学生演出能力的提升。在未來的发展中,将艺术表现力和舞蹈技巧同步进行培养对于提升学生的舞蹈水平有着很大的影响。

1 体育舞蹈教学中艺术表现力的概念

在舞蹈演出的过程中,演出者通过一定的手段,例如肢体动作以及眼神等完成对舞蹈演出内容以及对演出内容的理解进行展示,在这个过程中,演出者会伴随演出音乐等形式来进行艺术表达,以此来提升观众的观看体验以及对于演出内容的理解。在实际的体育舞蹈演出过程中借助对舞蹈运动员艺术表现力的培养,教师可以更为科学的观察学生演出状态以及舞蹈演出水平的发展,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和训练过程中制定更为科学的教学方案。同时,在演出中的心理学角度以及语言学角度进行分析,在实际演出中艺术表现力一般通过演出动作对自身情感和作品内涵进行展示,这一过程对演出者的外部条件和表现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借助对艺术表现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加深对舞蹈这一艺术形式的理解和学习中的感悟,进而提升演出质量。

2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表现力的价值

体育舞蹈课程兼具体育课程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优势和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力的特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同时就学生的身体素质、表演技术以及艺术表现能力进行培养,以便于提升舞蹈演出中的审美价值和观赏性。在体育舞蹈的演出过程中,学生应当结合演出中的音乐、演出编舞以及服装等因素进行合理的使用,借助演出的动作来配合音乐等因素,提升演出内涵的展示质量。在实际演出中,影响动作展示和演出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演出者的艺术表现力,其直接影响体育舞蹈演出中的魅力和观赏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对体育舞蹈的内涵以及艺术表现力的价值有充分的认识,从专业演出素质培养的角度来提升学生的形体、音乐以及演出动作等能力,从而提升学生演出中的艺术表现力。

在高校体育舞蹈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中也应当重视对艺术表现力的培养,不能单纯练习舞蹈演出动作。在学习中要培养和提升自身的艺术特性,保证在演出过程中可以结合音乐等因素演出作品的艺术内涵以及角色的感情。在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不仅是体育课程的考核重点,也是当前的舞蹈演出者在实际演出中体现其舞蹈实力的重要因素。在课堂之上,教师应当就学生的身体动作、运动协调以及演出中的表情等因素进行训练,进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艺术气质,提高演出艺术修养,提升演出中的艺术表现力,保证演出质量。

3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影响艺术表现力培养的因素

在高校体育舞蹈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舞蹈艺术表现力的培养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应当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并结合实际教学中的计划来合理设计课程培养计划,保证实际课程教学中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和提升。在实际教学中,影响学生艺术表现力培养的因素包括如下几方面。

3.1 学生的身体素质

体育舞蹈作为艺术形式之外也是一种体育运动,因此在实际演出中除了对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之外,学生应当也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以此来提升舞蹈演出的质量。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影响体育舞蹈教学进行质量的重要因素。在体育舞蹈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身体的柔韧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学生应当具备肌肉伸展力强、身体柔韧度高以及关节运动灵活的身体素质才能保证舞蹈演出过程的进行质量,表现舞蹈的美感和艺术价值。若是教学和实际演出中学生身体素质不佳,身体柔韧度不足,演出中的动作等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进而影响节目的美感,降低演出中的艺术表现力。

3.2 学生艺术素养

在体育舞蹈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身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也会影响演出中的舞蹈艺术表现力,进而影响舞蹈的演出。在体育舞蹈学习中,影响艺术表现力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对于演出音乐的感知以及舞蹈演出基础。在舞蹈演出中,音乐是演出的基础,在音乐伴奏之下,演出者可以把握演出的节奏,进而使用舞蹈表现方式以及演出造型来表现舞蹈的精神内涵。同时,学生的舞蹈演出基础对于演出中的形态和节奏美学有着很大的影响,这也是影响演出艺术表现力的重要因素。

3.3 学生的人文素养

体育舞蹈作为一种艺术演出形式,其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体育舞蹈的种类多样,每种舞蹈演出形式的文化背景以及地域环境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在长期地方文化的影响之下,体育舞蹈中具备多种地域以及民族文化底蕴,因此在实际演出过程中要求演出者对于舞蹈中的人文背景有着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保证演出过程的质量。因此,在高校体育舞蹈的教学中,针对部分异域舞蹈的教学,学生在演出技术以及动作训练之外应当对舞蹈的文化底蕴进行一定的了解,以便于提升演出过程中的艺术表现力。在文化背景深厚的舞蹈演出中,演出者只有具备足够的人文素养才能对舞蹈的文化以及情感进行了解和把握,进而更好的进行演出和表现。因此,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对艺术表现力培养有着很大的影响。

3.4 教师的教学水平

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进行一般是在教师的规划以及指导之下进行,作为课程的主导者,教师的舞蹈技巧教学以及艺术内涵的解读会影响学生在课程之中对舞蹈作品内涵的理解,进而影响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舞蹈能力直接影响课程的完成质量。当前许多高校之中的体育舞蹈教师专业性不足,对于课程中学生的艺术表现力的培养和提升造成了一定难度负面影响。

4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艺术表现力的培养策略

在当前高校的体育舞蹈教学中由于一些影响因素的存在使得课程对于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合适的措施来优化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培养质量。

4.1 通过合适的训练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

在舞蹈演出中,学生的身体柔韧性以及灵活性会直接影响舞蹈演出的质量,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一定的手段来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首先,教师应当在课程中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强化对学生身体柔韧性的训练,常用的几种训练方式包括动力拉伸以及静力拉伸等手段,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身体柔韧性,使得学生在演出中可以更为高质量的演出舞蹈的艺术内涵,表现舞蹈的艺术魅力。其次,舞蹈演出演出过程对于学生的体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强化对学生的耐力训练。在实际的课程中,常用的训练学生耐力的方式包括持续性的联系以及训练,在课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体力的培养。最后,加强对学生的力量的训练。在舞蹈演出中,学生只有具备足够的肌肉伸展力度才能保证舞蹈演出中的动感性,进而提升演出的观感。在课程中教师应当针对学生演出中的不足来设计合适的力量素质训练,针对肩部力量、手臂力量以及腿部力量的训练,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练习方式,以此来保证学生的力量可以得到正确的提升。

4.2 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艺术水平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性较强的演出形式,学生的艺术素养对于演出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一定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演出中的舞蹈功底。第一,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教师应当提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力,提高学生对舞蹈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进行分析和理解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通过分组的方式来鉴赏不同调种类和风格的音乐,并记录自身对于音乐的感受,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和鉴赏能力。第二,提升学生的舞蹈基础,在体育舞蹈片的演出中,舞蹈基本功对于演出过程有很大的影响,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扎实的舞蹈演出基础,并通过训练过程来完成舞蹈演出能力的提升。在舞蹈演出中,舞伴之间的配合对于舞蹈基本功有着较高的需求,舞伴还需要对舞蹈的基本技术有着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保证演出的正常进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培养舞伴之间的默契和演出技术,通过大量的练习和磨合来提升舞蹈演出过程的协调性,从而实现艺术表现力的提升。

4.3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

學生的人文素养以及艺术鉴赏能力也会影响体育舞蹈演出中对作品文化内涵以及感情的表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一定的手段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进而提升舞蹈演出过程的表现能力。首先,教师应当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在较高的文化素养的基础之上,学生在演出过程中才能更高的把握演出中不同舞蹈作品和种类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文化内涵。针对体育舞蹈专业的学生,其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和提升自身舞蹈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知识,在了解和掌握舞蹈风格以及文化背景的基础之上才能提升演出中的艺术表现力。其次,教师在课堂上也应加强对学生舞蹈理论知识的培养与教学,进而满足在舞蹈演出过程中的美学分析,提升学生对于舞蹈内容和情感内涵的了解和分析质量,形成具备特色的舞蹈演出风格。

4.4 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当前在高校的体育舞蹈教学中存在的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资源不足,由于这一课程在我国许多高校之中属于新兴课程,许多舞蹈教师的专业性不足,进而影响了课程中对于学生艺术表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要想提升学生舞蹈艺术表现力,首先高校应当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在招聘中选择具备教学经验的专业舞蹈人员,通过专业的能力培养以及技术训练来提升学生对于艺术表现力的练习要求。其次,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优化课程的设计质量,采取合适的教学实践和课程方式来提升舞蹈演出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5 结语

在高校的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舞蹈演出艺术表现力和舞蹈演出技术放在同等的位置进行培养和教学,教师应当从艺术素养、人文素养以及身体素质的提升来满足艺术表现力培养的实际需求,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朱晓红,刘生贵.艺术表现力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培养研究 [J].科技创新导报,2014,15(20):111-113.

[2]高婧,刘桦玮.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艺术表现力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15):126-127.

[3]曾明.试论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J].体育时空,2014,21(24):68-69.

[4]孙玉芹,石俊宝,王汝尧等.简析体育舞蹈教学中大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影响因素[J].运动,2014,22(15):111-112.

作者简介

文兰颖(1976-),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田径方向

猜你喜欢
艺术表现力舞蹈教学高校体育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浅谈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