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6个月,看到自己的“心肝宝贝”再次转起来了,大庆油田采油四厂第三油矿七区二队的采油工周已庆笑得合不拢嘴。
“我这口井啊,今年年初的时候设备故障待作业,因此就停产了。这口井想当年也是我们队的高产井,为队里的产量立下过汗马功劳嘞。但如今因为高含水加之井场条件不好,所以就一直停着,眼看6个月期满就要被划成长关井了,我的心里别提有多着急了!”周已庆望着身后平稳转动的杏7-2-33,难掩内心激动地说:“前段时间听队里的技术员说,厂里要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对长关井的治理和管理,这不,没过几天施工队就过来了,经过一番大修,我这口井可算转起来了!”
为了保障产量,采油四厂今年决定加强对长关井的治理和管理,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利用信息技术。
“从前,长关井的治理和管理一直是困扰着我们的一道难题。因为没有建立历史长关井数据库,每次统计都要人工筛查,费时费力,效率低下。而且无法第一时间获取新增长关井的相关信息,耽误了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进而对产量造成影响。”采油四厂地质大队开发室工程师孟继昕介绍到,“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厂里研发了长关井治理管理系统,对停井超过6个月的新增油水井第一时间进行自动提取,方便及时制定对策,从而尽早对有开井潜力的井进行治理,降低关井对油气生产造成的影响。与此同时,该系统还规范了新增长关井的审批流程,设立了七级九类用户,逐级对新增油水井审批报告进行审核,保障了长关井判定的准确性。这么一来,井场上这些无人问津的‘睡美人’瞬间变成人人关注的‘网红’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管理提升。”
据悉,该系统1.0版本已经研发完成,目前已上线运行,后续还会对其具体功能和使用界面进行进一步完善,从而使其更加适应生产要求。
文/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采油四厂 肖逸飞
开工作会时,基层工作人员向上级汇报工作,经常都是在谈取得了多少成绩,对存在的问题要么避而不谈,要么寥寥数语、一带而过。上级听到的大多是表扬成绩的溢美之词,却很难听到基层真实问题。
实际上,上级听取基层工作汇报,大部分都要求基层既要讲工作、谈成绩,也要说问题、谈不足,还有针对问题或不足的整改措施。但如果只谈成绩、不说问题,不论出于什么原因,报喜不报忧只能掩盖一时,不能掩盖一世,及早发现和解决问题才是正确的工作方法。
某企业安监处长就说:自己每次主持安全方面的会议,最不愿意听基层说“我们这里没问题”,说“没问题”,要么是心中无数,要么是盲目乐观,要么是推诿隐瞒,等出了问题,“没问题”就变成了“大问题”。
这句话不无道理。一家单位或一个企业,各项工作千头万绪。比如,现场安全生产会随着环境、人员、装备、流程、工序等变化而变化,出现新的隐患或问题,这就需要现场人员及时调整管理思路和方法,及时排查、整改和上报现场查出的隐患和问题;思想稳定工作也是如此,只有及时排查和上报员工思想动态,特别是矛盾、纠纷和不稳定苗头,才能有的放矢从源头杜绝不稳定事件发生。
所以,基层向上级汇报工作时要多一些问题意识,要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个性问题和共性问题有全面了解和认识,做到敏锐发现问题、清醒正视问题、主动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的本质是为了解决问题。汇报人员不但要善于提出问题,还要尽量寻找问题的解决之道。在汇报工作时,不宜将问题简单、单纯、一股脑地抛给上级。要有侧重点,针对问题考虑、思索相应的解决之策,对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可行性分析,预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碰到哪些困难、如何克服困难以及相应举措会起到什么作用、产生什么效果等,使上级在听取汇报时可以综合抉择,准确研判,下达清晰、明确、具体的指示和要求。对上级给予的指导性意见建议要认真领会贯彻,不断完善解决问题的办法,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文/杨涛
最近,在一些基层单位走访调研,不少干部对本单位获得了多少奖牌、修建了多少设施等津津乐道,如数家珍,而对培养了多少人才却心中无数,工作计划中也很少涉及。这一现象应当引起各级领导的关注和重视。
我们常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无疑是正确的。一级领导,一届班子,理所当然要在加强企业全面建设上下功夫、花力气,使企业生产经营有一个大的飞跃。但如果一门心思放在拿奖牌、建硬件上,而忽视了人才培养这个事关长远和根本的大问题,恐怕就需要认真反思了。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事业成败的决定因素是人而不是物。缺乏高素质人才的支撑,硬件设施再好也只能是徒有其表,全面建设也只能是一句空话。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理应把人才培养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树立“出人才就是出政绩”的观念,做到“为官一任,育才一茬。”
人才是事业之本,也是企业发展之本。谁拥有了一流的人才,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特别在科技强国,科技兴企的今天,对人才的需求更为紧迫。我们要迎接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形势挑战,就必须造就大批思想好、作风正、素质高、业务精的新型科技人才。当前,中国石油人的整体素质虽然有了明显提高,但离国际石油工业发展还有差距。如果在这个问题上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即使我们改善了硬件设施,引进了装备技术,也难以实现人和装备的有机结合,难以形成战斗力。
一些单位领导之所以出现热衷于硬件建设而忽视人才培养的偏差,恐怕主要是急功近利的思想作崇。抓硬件见效快、反响大,人才培养却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长期坚持。因此,我们必须从思想上端正认识,坚决克服重眼前轻长远、重硬件轻育人等现象,使人才培养真正从务虚转为务实,将口号变为行动。要把是否重视人才培养作为检验一级党委和领导是否成熟与称职的重要标志,同时各级都应努力创造育人环境,提供育人条件,采取育人措施,建立起新型石油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
文/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成都综合管理项目部 何永胜 杨雷
秘书小纪完成的工作计划、领导讲话、调研报告等材料,总给人以似曾相识之感。原来,他是将过去的相关材料拿来,进行改头换面后的产物。对此,小纪还美其名曰撰写材料的“套路”。鉴于小纪工作的不用心、不尽责,所在单位及时将他调离了秘书岗位。
小纪这样的工作“套路”,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比如,有的党员干部干什么事情,都要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上级是怎么做的,过去是怎么做的,从而照猫画虎。工作中钟情于“套路”的根本原因,主要是为了省时省心省力,不想下力气、用心思去研究谋划,避免出头冒尖被他人挑毛病,求得四平八稳,减少非议。如此这般囿于“套路”开展工作,虽然得心应手,稳稳当当,不会产生多大的差错与失误,但落入俗套的工作必定难有起色,更难有出路。
党员干部如果都把“套路”当工作技巧来摆弄,不仅会影响个人的出路,更会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影响所在单位的工作出路。试想一下,一个单位总是以文件传达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按照上级要求做好规定动作而不敢自选动作、设计动作、创新动作,这个单位的工作又如何能够有所起色、有所突破呢?
照葫芦画瓢式的工作方法,说到底是惰政、怠政、懒政思想的化身,是缺少担当意识、进取精神和奉献品质的表现,必须采取果断措施消除这样的工作“套路”。
党员干部要自觉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加强能力培养、加强担当奉献精神的培育,就像当年邓小平激励习仲勋为改革开放“杀出一条血路”那样,工作中多一些站排头、当先锋、作标杆的进取意识,多一些敢于创新、敢于突破的激情,在敢想、敢闯、敢试、敢干中突破工作的“套路”窠臼,不断积累新经验、创造新办法、开辟新路径,推动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
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与考核,对于那些热衷于玩“套路”的四平八稳者,要通过“召回”培训、诫勉谈话、岗位调整等措施,激发其创新创造热情,让那些尸位素餐者失去卖弄“套路”的市场和空间,堵住其职业出路,倒逼其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谋划探索、创新作为、担当奉献,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推动各项工作不断迈向新台阶,树立党员干部应有的干事创业良好形象。
文/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油气生产服务中心 张菊香
人们常说“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这从一个侧面反映着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和内在涵养。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如果把不同的岗位比作不同的凳子,那么不管坐在什么样的凳子上,都要“坐有坐相”,时刻保持良好的“坐姿”,只有“坐姿”对了,才能形端影直,忠诚履职,做一名合格的人民公仆。
“热凳子”要坐得正。所谓“热凳子”,就是指那些权力大、资源多、位置重要的岗位。平心而论,大多数领导干部坐到这一位置上,都能正确行使职权,为群众做了不少好事实事,赢得了群众的好口碑。但是,也有一些领导干部坐到“热凳子”后,却头脑发热,忘乎所以,胆大妄为,把“热凳子”当成了谋取私利、捞取好处的工具,最终因违法乱纪从“热凳子”上跌落下来,为群众所不齿。这就告诫我们,领导干部越是坐“热凳子”,越是要头脑冷静、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时刻把身子坐正、把手脚摆正,学会以敬畏之心对待权力,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自觉做到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努力在“热凳子”上坐得正、行得直,从而树立共产党人刚正清廉的良好形象。
“冷凳子”要坐得热。人们常把那些权力小、待遇差、关注度低的岗位比喻成“冷凳子”。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能够把“冷凳子”坐成“热凳子”,往往更能体现其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能够把“冷”部门变成群众心中的“热”部门,让群众在“冷”部门享受到“热”待遇,才是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的具体体现。一旦坐上了“冷凳子”,领导干部绝不能怨天尤人、心灰意冷、随波逐流,而应像古人告诫的那样,“居上位而不骄,居下位而不忧”,把“冷凳子”作为反思不足、磨炼意志、提升能力的机遇,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差距和问题,然后对症下药,弥补不足,竭尽所能在“冷”岗位上能够有“热”作为,不断练就把“冷凳子”坐成“热凳子”的真本领。
“矮凳子”要坐得住。何谓“矮凳子”?通俗地讲,就是指那些普通职位、基层岗位。作为一名领导干部,绝不能因凳子“矮”而随遇而安、甘于平庸、无所作为。在这方面,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就堪称楷模,他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村官,但他却信念坚定,扎根基层,心系群众,将全部心思和精力投入到了小岗村的建设和发展之中,演绎出精彩的人生篇章。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能否在平凡的“矮凳子”有所作为,往往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更是党性问题。因此,领导干部一定要涵养“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不忘初心,坚定信心,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努力在“矮凳子”上争创新业绩、展示新作为,这样才不负组织的厚望,才是应有的“坐姿”。
文/刘建明
近两年,抚顺石化生产的瓶盖料成为中国石油新一张靓丽名片。
“瓶盖料比通用料每吨贵300元!市场容量大,产品附加值高,大有可为!”这是抚顺石化开发、生产瓶盖料前期调研得出的结论。
2016年7月,在萨德影响下,瓶盖料供应大户—韩国某公司的供货受到冲击和影响。为避免发生断货情况,瓶盖料用户下定决心开拓国内高质量、供货稳定的合作伙伴。一方千方百计开发生产,一方一心一意寻求稳定的原料供给,双方合作水到渠成。
抚顺石化将产品定位为质量要求最高的水料,对标国际先进指标制定自身产品指标。
气味,是进入瓶盖料市场的准入证,一票否决。为此,科研人员反复优化配方和反应条件,调整添加剂、催化剂用量,减少析出。同时,对流化床操作参数进行针对性的调整,提高产品的净化效果。经过无数次试验、调整,不到半年时间就跨过了有人曾用10年时间都未能通过的“气味关”。
从气味检测、小试、规模化试用到规模量产,抚顺石化始终绷紧“质量弦”。部分瓶盖料在高速机上出现“披峰”问题,即瓶盖有“飞边”,他们立即组织“四方会诊”,通过将瓶盖料各项指标与进口瓶盖料进行分析对比,改进了十几项生产工艺,不仅解决了“披峰”问题,还使次品率从4.5‰降到0.33‰,远高于行业标准2.0‰;他们在生产中遭遇耐环境应力开裂的瓶颈,经过反复分析推演,最后开出选用进口催化剂保证产品质量的“药方”,化解了难题。
2016年6月,抚顺石化为娃哈哈集团首次量产瓶盖料2000吨。截至2017年5月,抚顺石化瓶盖料先后通过娃哈哈、(味全)康师傅、沈阳和旺等知名企业各项性能测试,瓶盖料生产进入平稳量产阶段,被誉为国内最具潜力的瓶盖料。
家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2017年9月28日,达能(中国)食品饮料公司考察组一行10人来到抚顺石化调研交流。作为业内“巨无霸”,这家公司向来以要求苛刻、挑剔著称,是业内“高标准”的代名词:凡是被纳入达能(中国)采购名单的瓶盖料,产品质量就等于获得了免检金牌。
为了拿到这张无比珍贵的质量免检金牌,抚顺石化下了不少功夫,吃了不少苦头。按照达能的要求,抚顺石化对瓶盖料生产全过程实行食品级管控,还专门定制采购了有证书的食品级包装袋,有效防止色粒料产生,大大提升了产品质量。
如今,抚顺石化瓶盖料以优良的品质赫然入列达能(中国)采购名单,“抚顺石化生产的瓶盖料质量过硬,完全可以和韩国、泰国、新加坡等进口瓶盖料比肩!”达能(中国)瓶盖料合作伙伴的厂家质量管理人员在仔细看了抚顺石化瓶盖料这样说道。今年3月份,抚顺石化瓶盖料单月产量突破10000吨,并实现全产全销。截至目前,抚顺石化生产瓶盖料37308吨,创效5992万元。当下的抚顺石化正以不断提升的产品质量,朝着打造国内瓶盖料知名品牌、中国石油王牌产品的目标奋力前行。
文/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 张运红
近年来,渤海装备公司通过不断提质、创效、升级,扩大品牌知名度、增强品牌美誉度、提高品牌忠诚度,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优势品牌体系,共有23种产品荣获国家和行业名牌,在石油装备制造行业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产品质量是打造品牌的基础和前提。公司倡导“用人品创造产品打造精品”的质量理念,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质量,打造精品,促进了产品品质的提升,塑造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市场,是企业生存的前提,是客户认可的风向标。为此,他们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七年如一日,不换频道、不减力度分级组织实施质量提升项目,一些制约生产或产品质量的瓶颈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先后获得全国优秀QC成果奖12项,天津市优秀质量攻关成果68项;成为中国石油化工行业“质量标杆”企业。
标准是成就精品的前提。公司推行“精品标准、精心设计、精品工艺和精细管理”为主题的精品打造工程。通过采取提升产品品牌价值、提升产品科技保障能力、物资采购保障能力产品生产保障能力等7项工作措施,建立并实施了高于行业标准的14项“内控”标准,强化过程监控,使公司“精品打造”工作步入了规范、有序、有效的轨道,各项产品实物质量、服务质量、过程管理质量等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保障主业生产,确保国家战略油气通道按时投产。他们引导员工树立大局意识,保障主业不讲条件,遇矛盾不推,见困难不退,增强广大员工奉献主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公司自觉承诺并履行质量责任,树立和维护企业的质量信誉,公司品牌美誉度得到不断提升。
走出去,才能提升品牌影响力。渤海装备通过搭船出海、技术营销、开展国际合作等途径,加强国际市场开发,钢管、钻杆、抽油机、潜油电泵等优势产品出口量不断提升。产品覆盖到40个国家地区,企业品牌的影响力明显提升。
科技是产品质量的动力源。公司确定了“敢超越、勇探索、重实用”的科技理念,形成了“高端、绿色、差异化”产品发展特征。通过科技创新不断丰富品牌的技术内涵和特点,增强品牌竞争力。取得国际专利及发明专利授权67项;拥有13种优势产品,占集团公司装备产品总数的50%。
同时,公司把服务视为产品质量的延伸,大力倡导“追求361度客户满意”的服务理念,以优质服务提升品牌形象,拓宽市场,通过成就客户来成就自己,铸就品牌。他们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四全”服务,即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全生命周期的超值服务,紧密围绕用户在生产经营、产品使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深度研判用户需求,提出一揽子解决方案,用优质产品+个性服务为顾客提供增值服务。
文/中国石油渤海装备公司 李长旺
1987年7月,随着河南油田井楼油田、古城油田的投入开发,拉开了河南稠油油田开发的序幕。稠油开发初期,在荒野中起家,在艰难中创业,衣食住行条件都很差。当时有句顺口溜:“木板房,木板房,夏天热冬天凉。”职工经常是一身油,破棉袄,风里来,雨里跑。生活单调枯燥,收入也不多,人员也不集中,东一个单位,西一个单位。一听说油田偏远艰苦,就连姑娘们也不愿意嫁给石油郎……
岁月如歌,油城如画。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经过31年的艰苦创业,主要负责稠油开发的采油二厂不断地成长、发展、壮大,职工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居住的帐篷板房,如今变得高楼林立,鸟语花香,风景宜人;以前家用电器没有几样,现在是电脑、空调各类电器样样都有;以前坎坷狭窄的土路,现在变成了宽敞的沥青柏油路;以前一到夜晚漆黑一片,现在广场小区彩灯璀璨不夜天;就连一线井站的职工,穿的是净工衣,吃的是热乎饭;巡井骑着电车,有事动动鼠标……
31年的改革发展,提高了职工的生活质量,也给稠油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日产一千八,稳产再十年”。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采油二厂在油田后备储量严重不足,开采难度进一步加大的严峻形势下,以巨大的勇气、百倍的信心和科学的判断, 由开发初期的3万吨,到2005年生产原油53.92万吨,并且在2006年首次达到60.3万吨后,连续三年生产原油60万吨以上,谱写了河南稠油油田持续有效和谐发展的灿烂篇章。
31年时光划过指间,却恍如隔世。当年的石油村变成了如今的石油城,处处洋溢着激情、散发着活力、充盈着希冀与梦想。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伴随着改革发展,用年轮的步履带走了艰辛与落后,取而代之的是今天的和谐与富足。采油二厂的发展壮大,留给时代的佐证,伴随着我们,渐行渐远……
真是天上人间!
文/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 谢玉文
30多年前的一个冬天,我们的钻井队搬家。那天早上7点来钟,我们班的人冒着刺骨寒风,到井场边拆边吊运井架。因下午我们班要随车搬到新井场,10点过,我们班与二班倒班后,忙着回寝室收拾自己的铺笼罩被装箱。
忽听李二哥一声惨叫:“妈呀,蛇!”
“李二哥,有没有事!”大家放下手中活计一拥而上,以为出了状况,班长张大哥还顺手抄了根叉棍过来。
哎哟,一条1米多长的蛇,长伸伸地躺在李二哥那张铁床的棕垫上棉絮下,模样很恐怖,让人很抓狂,不过早已被李二哥一百多斤的体重压得扁扁的,如同褐色扭曲的一块薄纸板,是一具名副其实的“木乃伊”。
我的床紧挨着李二哥的床,我也吓得不轻,很是后怕。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小时候,在乡下水田边的田埂上借着昏暗的星光走夜路,被蛇咬了,母亲帮我处理过伤口,用草药敷上,所幸没有问题。
眼前这蛇有毒还是没毒?我不知道。
那时,我们大家住在竹子编的泥巴糊的油毛毡加围席盖的简易工棚里,莫说蛇鼠,猫狗都可以随便进出。还好寝室里大家没遭咬,眼见没事,大伙便放下心来。但,这蛇是如何爬上床的呢?大家议论纷纷。
“李二哥,你娃没得耍的,背地里找条蛇来陪起耍。”
“王老五,你娃平常把蛇抓起来耍,只有你才干得出这样的好事。”
“刘胖子,你娃平常傻造,是不是你在恶作剧?”
……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就是猜不透这干蛇是怎么来的。
我想大冬天的,是不是蛇也怕冷,自己顺着床脚爬上床取暖。
张大哥叫大伙莫再打嘴仗,快点收拾东西,马上要装车了。
这是我刚参加工作到钻井队,在涪陵的大山上打的第一口井,在那个寒冷冬天搬家遇到的怪事。30多年过去了,我心里的干蛇之谜至今未解。
我想,这样的事情,也许只有那个年代的简易工棚里才可能发生。我们井队搬新井场,也就是我打的第二口井,井队全部配起了铁皮活动房,有风扇、热风机,再也没有蛇鼠晚上进屋扰人清梦,干蛇之事已成历史。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取得巨大成绩,社会发展进步,企业效益好转,我们的工作、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为减轻劳动强度,钻井队配有液气大钳、电动绞车、铁钻工等,活动房已改为空调房、有小锅盖、还牵有网络。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井队强化废水废物无害化处置,新近又掀起了一场可降解处理的厕所革命。
如今的钻井队,已成为美丽生态自然图画中的一抹亮丽点缀、流动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