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攸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百病从腿养”。位于腿部中央的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它仅靠一个狭小的接触面支撑着我们整个身体的重量。作为身体的劳模,膝关节的磨损不可避免、无法逆转,在过劳状态下更可能因伤病提前“退役”。
跟身体一样,膝盖也会随着人的年龄表现出不同状态:
15岁前:膝关节处于发育阶段,青春期生长痛多发生在膝关节附近。
15岁—30岁:膝关节处于“完善状态”,运作起来不知疲倦,只要不破坏到膝关节组织,基本都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30岁—40岁:髌骨软骨产生早期轻度磨损,会出现一次脆弱期,有短期膝关节酸痛症状,持续几个星期到几个月,有的人甚至察觉不到。
由于髌骨软骨没有神经分布,所以在全层磨损前只会在脆弱期拉响“预警信号”,这段时期内要避免剧烈运动。也是从这个阶段开始,对膝关节的使用不能再随心所欲。
40岁—50岁:走远路后,膝关节内侧易酸痛,轻揉可缓解。这个现象的出现提醒人们,该开始保养关节了。
50岁以上:髌骨软骨的“使用寿命”已到,软骨全层磨损,膝关节会感觉时显疼痛,逐渐产生关节炎,此时应该节约使用关节,必要时使用拐杖减轻膝关节所承受的压力。
如果膝关节出现以下情况,就要当心了。
信号一:不明原因的上楼痛或下楼痛。膝关节有光滑的软骨保护着,还有一些起润滑作用的关节液,但随着年龄增长,软骨逐渐变得毛糙,且关节液减少。这时如果关节负重大、摩擦频繁,就会刺激到软骨下的神经末梢,让人感觉疼痛。
信号二:不按不痛,一按就痛。这同样说明软骨表层已经发生退化,受到按压后,缓冲作用减小,对髌骨的保护作用下降,也是膝关节求救信号。
信号三:单腿下蹲,有痛感。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一只腿站立,膝盖稍微弯曲,另一只腿弯曲,脚尖略高于地面,然后保持这个姿势往下蹲,过程中缓慢进行,尽可能保持身体平衡。几秒钟后,再站立,回到初始姿势。
如果因为身体平衡性不佳、整个运作不连贯,或下蹲中加压过度,短时不耐受,出现酸胀现象,这都是正常的。关键是注意下蹲过程中,膝关节有无痛感,只有痛才意味着不正常,需尽早到医院就诊。
怕老:随着年龄增长,软骨营养供应不足,骨骼中无机物增多,骨骼的弹力与韧性减低,易导致关节软骨和骨退行性病变。
怕胖:因超重导致膝关节炎的患者,在患病人群中占据了很大比例。现代人食物摄取总量失控,再加上运动量不够,导致关节的压力过大、负荷过重,令关节不堪重负。
怕湿:气候异常变化和居住环境欠佳,是导致膝关节火发病的重要外因。遇到湿冷的天气、低温或高湿,会使膝关节不适并出现酸痛、双腿无力打软,这些都是膝关节炎的表现。
怕勤:运动过度、膝盖用得太狠,就会加快膝关节软骨的磨损,导致膝关节炎早发。
怕伤:关节的慢性劳损、不正确运动方式带来的非急性伤,也会加大骨关节炎的风险。
坐椅子上,抬起一条腿水平伸直,坚持5—10秒后放下,再换腿做。
膝盖下方放一块卷起来的毛巾,平躺,膝盖用力向下按毛巾,坚持5—10秒后换腿。以上两个运作可以锻炼大腿关侧肌肉。
面向右侧躺下,将左腿向上方抬起20厘米,坚持5秒放下,换另一侧。
坐在地上,两腿伸直,双脚间隔距离同肩宽,慢慢弯曲左腿膝盖,让脚后跟带着毛巾向臀部滑动,最大程度弯曲膝盖后再慢慢还原,换腿重复该动作。
以上动作应每天坚持,才能增加腿部力量,减轻膝关节负担。若感到膝盖疼痛时应马上停止,或下次练习时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