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企业是一家装备制造企业,2006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员工上万人,旗下共有28家分支机构,其中境内23家,境外5家,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约150亿元。A企业在国内外拥有完备的供应链体系、生产制造体系、营销网络、售后服务网络,业务遍及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作为典型的制造型企业,A企业对供应商管理有着严格的要求,从采购到付款有着漫长的标准流程。随着“营改增”的全面完成,企业在采购和员工报销过程获得的增值税发票越来越多,进项抵扣的数额也随之增多。传统模式下,通过人工进行发票查验、发票匹配、发票认证花费了财务部门大量时间和人力,由于效率低下和差错率高可能导致税务风险。
A企业对于进项发票管理的痛点,主要体现在:
供应商数量众多,大量的信息系统数据人工导出,人工与对方核对,工作量大、准确性受限,沟通成本高;
大量的线下对账,谈判与沟通无系统记录;
发票信息录入、匹配、扫描认证、邮递等多个环节采用手工方式,大量重复劳动耗时耗力且准确性受限;
历史发票信息难以保存与查询;
发票分散管理,无法快速统计与分析发票数据;
发票数据无法对接到第三方系统,自动化处理程度低。
A企业于2017年上线了增值税进项发票管理系统,A企业增值税进项发票管理系统功能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通过增值税进项发票管理平台的上线,A企业实现了与供应商之间的协同,结算单可同步至平台,供应商查看结算单,确认后生成预制发票,预制发票直连金税系统开票,并自动回写发票信息。
在供应商结算过程中,数据按照统一的格式传递,供应商可以随时了解当前未处理和已处理的结算单、待开具和已开具的发票的详细信息,降低了沟通的成本,同时,通过平台供应商开出的发票都是根据购方的结算信息生成,通过协同开具的发票是符合购方结算要求的发票,加快了付款流程的推进。
在发票处理过程中,A企业实现了:
第一,发票信息的采集与管理。通过纸质发票扫描、二维码扫描、税局底账库下载、电子发票导入等多种发票信息采集方式,将增值税发票信息结构化。发票数据自动验真、查重,并实现了发票明细数据的管理。
第二,财务处理效率的提高。增值税进项发票管理系统与报销系统对接,将查验后的发票数据推送到报销系统,大大加快财务审核效率,实现自动记账,优化了财务处理流程,并降低了合规风险。
第三,涉税风险的规避。自动查验所有增值税进项发票,自动返回查验结果,及时发现作废票,失控票,规避了税务风险。
第四,集中完成发票的批量认证。增值税进项发票管理系统与发票认证平台对接,实现了进项发票的批量认证,避免因流程延误出现税金损失。
第五,多维度的报表分析。统一归集企业税务与记账信息,自动分析账税差异,支持报表多维度钻取,帮助财务税务分析。